春节前夕,当记者见到总装某安装总队高级工程师李建平时,他正躺在病床上。2 R9 d! }2 I# n; k; _) g" {: l
. Z$ U/ Q* l3 R* \
前不久,忙碌在海南航天发射场建设工地的他,左手突然失去知觉。和普通人不同,李建平是左撇子:“右手没有都行,缺了左手啥也干不了。”' F% D5 M% @$ Z2 V5 ~& A
( d: }: G, u' C, f4 G; q: I. O$ y这些年,李建平用他的左手,将一张张航天工程蓝图变为现实,参与建设了我国酒泉、太原、西昌、海南四大航天发射场。
1 E' M8 C/ H' [( E( ?6 k1 |/ R+ t& h
病因是啥?回北京一查,颈椎病变压迫神经导致左手失去知觉,必须手术。
K, h f8 J, n8 t/ _+ L# ?( y" a+ r. R. R" Z2 l( B
如今刚做完手术,李建平就闲不住了。护士介绍:“他每天早上5点半就醒,不是看报就是锻炼。”* Z+ T4 C1 R. K0 E- \0 j! I2 g7 p
, o" x9 o# l% L; E2 H) H屏蔽此推广内容5点半,这是他在海南航天发射场工地上的起床时间。“唤醒自己的,不是闹铃是使命。”只要在工地,他总是一大清早爬起来,筹划安排一天的施工事项。: K' D( q, J3 `
+ _3 P, N" W- k3 W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幸运。”李建平对记者说,自己很幸运——赶上了中国航天发展的好时代。
/ \7 w6 c! K) X7 a
) h; M- v6 h' C3 E1989年,该安装总队出征大凉山,建设当时我国最大的航天发射塔。中队长李建平带领战友进行安装作业。施工遇到拦路虎——需要把两根钢梁运到发射塔基上,钢梁每根重130吨,距离400多米,还要过一座桥。
# v3 U) F$ `$ Q5 j' i% v. N" y, Z- Z
当时,没有大型吊车,没有拖车,他们只能靠原始设备在泥泞的路上倒运。大家挑灯夜战,挥汗如雨……9 c$ M; g5 J2 @ w
$ {$ p0 O! _6 F
此前,建造同等规模的发射阵地,美国用了19个月,法国用了29个月。国外航天专家预言,中国至少要用3年,李建平和战友们最终只用了16个月。9 L# S- z; t n& t4 N3 R
- m# W* D8 d, B# D9 q7 `发射塔建成了,但必须要经受火箭发射的实战考验。$ b% t- f' D5 F/ v8 b+ x6 I- n
: U8 j% n9 x9 g! K) e' h紧张的时刻到来了——1990年7月16日9时,一声巨响,火箭呼啸升空,发射塔巍然屹立!距离塔架600米处,李建平注视着这一幕。他回忆:“当时激动得心脏差点跳出了嗓子眼儿。”0 S) ~+ a/ _' X# e9 W1 M5 t
" a- P& I6 O2 V
那年,李建平和战友获得国家建筑行业最高荣誉“鲁班奖”,这是军队建筑行业首次获此殊荣。; h2 H. p) P. T! ?6 M1 N* t
; N+ {- l7 ^2 C$ p5 r$ v' A3 g5 g建塔不易,拆塔更难。1982年,他和战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成3号发射塔。2005年,他接到命令拆除这座发射塔,原址重建一座新塔,用于“嫦娥一号”卫星发射。9 R$ j% e# e2 @$ x( Y6 h6 Q0 ]- k
5 h0 C$ z" Z6 z& t2 [' l! E
李建平坦言:“当时心情又伤感又欣喜,伤感的是这座融入青春记忆的发射塔,在将28颗卫星送入太空后结束历史使命;欣喜的是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连发射塔都加速更新换代。”
$ j# w; o/ z! ^3 R$ A8 a; p8 H3 T2 |2 ^) ^
3号发射塔,77米高,拆迁作业难度空前,很危险。可是,他们提前14天便完成了任务。这一速度,离不开李建平的周密筹划。那段日子,他每天都是最后离开工地的人。* q* a5 U, K% N6 r1 E( Z! G
: \4 y3 z# h& T$ Z8 ?
刚喘口气,建新发射塔的任务又来了——李建平和战友们转战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建设火箭发射新工位。
; r' A) ?. T3 Y5 k1 Y- S0 s9 e& V
' K$ A. h$ \6 [2 k这是我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组合发射塔。作为高工,李建平亲自上阵,从每一个细节抠起,和官兵在一线摸爬滚打,最终交出了完美作品——塔架整体垂直度误差不超过1毫米!
8 P x* s) w( Z% e. }; G" [! Y1 |9 {7 p% c, r% e9 p, |) h
航天梦,中国梦。37年来,李建平为中国航天打造了一座座“通天塔”。他激动地对记者说:“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太空中‘中国星’飞得有多高,中华民族的‘头’就昂得有多高。”
- z8 X; n0 q/ v; n7 K+ W4 ?% h
0 }0 q/ T4 M* W在中华民族的飞天征程上,李建平既是“造梦者”,也是“追梦者”。他说:“每次研读习主席关于中国梦的精辟论断,我都会热血沸腾。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如果不能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踏踏实实干点事,那是人生的遗憾。”
$ w% x8 Z% W5 D2 M k9 }' M! A
- L0 F3 d Y( w. W. C/ M2014年底,李建平参加总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颁奖典礼。奖杯在手,他感到肩上责任重千钧:“已经53岁了,要干的事还很多,必须争分夺秒”。
0 R4 d/ Q8 E$ ?! P) R+ |/ e
! q. q+ a( Z- ]% d) f这时,主治医生走进病房。李建平连忙问:“我的手好利落了,啥时能出院呀?”
8 t8 `6 [; Y: ~7 G2 n
- {9 f' |1 h7 r2 f" a4 ?4 M他急着出院,不是为了回家过年,而是海南发射场建设工地上还有很多事等着去处理…
) f. {7 w' \) Y7 u, w! b# Z9 d, ?
' G H, \" i8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