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危机中,中国所“扮演”的角色一直十分引人注目。很多舆论认为,中国是俄罗斯对抗西方的坚强后盾,为俄罗斯提供了很多支持。6 Y" \( F6 K4 ~& @' D; [4 U
; c1 k }+ X( ]5 T. U2 _, A
这并不准确。* E, g9 [: W: m1 x0 n, K# \
5 z. U4 A$ u) Q. F, d+ v3 `
事实上,从年初普京吞并克里米亚开始,一直再到最近卢布的自由落体式暴跌,尽管中国在5月和11月相继与俄罗斯签署了两项巨额天然气合同,但在普京与西方国家的对抗中,中国并没有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为普京的鲁莽行为提供鼓励和支持。
2 l1 j; z# E( z/ M3 i4 F8 z! D% }$ V# D/ z6 y r4 W2 v
1、普京吞并克里米亚后,中国并没有支持俄罗斯7 o( \" ~, N/ }- k+ r
" n5 k8 f) ]5 g# B$ O6 {$ _
今年3月16日,在俄罗斯武装的监视下,乌克兰克里米亚举行了全民公投,随后宣布从乌克兰“独立”,并申请加入俄罗斯联邦(搜狐财经此前曾有分析报道:普京为何放不下乌克兰、为何必然惨败)。
* w, g* _, [) _9 C+ z R I- `$ j0 v7 W0 G& Y( z8 S) ]& U
俄罗斯的上述行为当然遭到了美国和欧盟的强烈反对,但也没有得到中国的支持——连口头上的支持都没有。
, n& T3 `6 O3 _8 m: y3 a6 _1 c/ C; w: j( E, R5 \' U+ K% p
3月1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答记者问时称,中国“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方的一贯立场”,“当前形势下,各方应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紧张升级,在尊重各方合理关切和正当权益的基础上寻求政治解决”。
/ z7 U+ P$ Z# L! S: v# q
! D, L/ F; K8 t% u- t 3月27日,联大全体会议通过决议,称克里米亚举行的全民公投“无效”。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也没有像以往一样站在俄罗斯一边,而是和巴西、印度、南非、乌兹别克斯坦等58个国家一起投了弃权票,只有古巴、朝鲜和叙利亚等10个国家投了反对票。/ K) C7 w- X( u$ x3 C5 Q
' c y- b" `& a7 {+ j- f 如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Tom Donilon(供职于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今年4月在接受高盛采访时所分析的那样。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几乎不可能和俄罗斯达成一致。6 F1 S# Z2 C4 A6 t/ L6 Q
5 ?; T, i- ^ K/ v5 t 第一,“不干涉内政”是中国最基本的外交政策,一帮人投个票就能把一个地区分离出一个主权国家,对中国而言是完全不可接受的;第二,中国在乌克兰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国每年都从乌克兰进口大量的粮食,还因此而经营着一些农场(搜狐财经注:乌克兰每年向中国出口的粮食超过300万吨)。: o4 A/ `6 N [9 P& t4 z
* h7 T9 @( C9 p9 Q& ]
2、天然气协议“奥援”了普京,但中国亦有所得
2 g8 [3 o7 v5 y
: d& ?. j0 w2 |: D3 ? s# R/ I 5月份,中俄两国签署了一份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协议,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为期30年。6个月后,两国再次签署了一项天然气供应框架协议,未来4至6年内,俄罗斯将从西伯利亚西部通过阿尔泰管道向中国每年供应额外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期30年。
, K, f9 Z( s( Q+ v9 ~+ w; w0 l5 m' A3 u1 ~: H) q: ]2 ^' H
上述协议开始运作时,中国每年将从俄罗斯进口680亿立法米天然气,并因此超过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客户。9 x7 W) d: O2 i5 f5 |- E
- [! D: i! f" N- G% Z; H1 h
上述两项协议均把价格当成商业机密而未曾公布,搜狐财经此前曾有分析报道:
$ y# Z( x0 x" h) ^5 E3 ?' K1 i& {! M3 y% D* Z1 S
“由于其公布了供气量和合同金额,因此业内人士能推算出其价格区间在300和400美元之间。同时,据新京报今年5月援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所研究员孙永祥的观点称,“俄罗斯最后提出的价格是388美元/千立方米,而中方的建议是380美元/千立方米,最终价格可能居于两者之间”。
' ]; Z5 C* L4 Q# ^6 z) O
# w& F/ k1 `4 z' A7 a4 e4 L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这一价格显著的高于俄罗斯小伙伴白俄罗斯和亚美利亚的低价,显著低于俄罗斯政治敌手波兰和立陶宛的高价,略高于德国的友情价。. O. ~# ~, t- a
# C2 y" c5 w7 R6 J9 l; H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一价格高于从中亚国家进口的平均价格,但也低于欧盟国家从俄罗斯进口的平均价格。9 h* }0 M+ s( _9 o6 J
* f7 t7 s) J+ n8 L0 G
“同时,与中国平均进口价格相比,这一价格低于中国2013年12月的平均进口价格,但随着油气价格的不断下降,又显著的高于中国现在的平均进口价格。”3 h5 C. |/ c0 r7 o1 b: Q
, V* n9 C! |9 ~1 R
尽管如财新传媒主编王烁所言,“近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不振,能源与资源的市场博弈中,时间在买方一边”,“中国本来有理由更从容”。
5 l2 a' t; \' X [- |; L, \& x
' J8 K8 G7 S- T* ^# _3 p [( b* L 但是,上述协议确实使“中国的天然气进口来源和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市场更加分散和多元”。同时,中俄天然气协议谈判历经十年,双方争吵不断,最终达成协议,必然是双方均有让步。9 }9 t O! u! T9 u) ]
/ k, n, z8 i1 m V! Z) N% @* W$ M 3、货币互换协议有利于中国出口,不是为俄罗斯送钱
/ ~ K9 |' H0 a! s
* x) R' x W9 v m( W" s; `/ q 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W n4 J' z- L |. T% L! z
. N4 c. T; \1 D3 j 在卢布兑美元汇率连续暴跌的背景下,财经评论人叶檀称,在卢布下行时,以固定汇率互换货币无异于直接送钱,甚至有可能沦为送钱机器。
/ O& l5 m' T, J! s; R: M, h! h& q5 Y) K& ]2 q' t
这一看法无疑是耸人听闻、大错特错的。
, K0 b1 \1 f4 v; ^" {' x: U# L4 A7 z6 I8 Y- z
根据央行官方网站关于货币互换协议的介绍,货币互换协议是指互换双方可在必要之时,在一定规模内,以本国货币为抵押换取等额对方货币,向两地商业银行设于另一方的分支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通过货币互换,将得到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得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的进口商品。6 S1 \0 b% r0 r# U# d; J
* r' D+ K2 G& m0 v) o7 r) I 具体到中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当首次动用协议资金时,以人民币资金为例,俄罗斯央行将其持有的人民币资金借给该国的商业银行,并由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贸易融资贷款,企业则用以支付从中国的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口。(搜狐财经查阅央行官方网站后发现,目前还没有双方动用过协议资金的报道)
2 K9 ?- Z' f% P2 [2 Y% [0 E: t
7 S' ?& C; k2 i7 k7 G X6 n7 @ 这样,在双边贸易中,中国出口企业可以收到人民币计值的货款(反之亦然),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U( p6 k0 V# t- ~' \, ]
2 k6 D- ?9 v" K 在卢布近期暴跌的背景下,从理论上讲,如果上述互换协议能够签署的再晚一些,中国可能会获得更优越的条件(例如,1500亿元人民币 /10000亿卢布)。但是,自2008年12月以来,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央行已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上述要求可能过高了。$ B' E7 Q. i5 z" B& K0 K, E
+ _- R1 ?, F7 @6 a 另外,当协议到期时,如果没有展期,双方将归还各自本金,动用资金的一方还要支付约定的利息。所谓“送钱机器”“直接送钱”,错的太离谱了
( v/ g; y7 j$ [$ E6 H+ e
" o1 } \; E0 N% B& n!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