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多一城独大 东部沿海多“双子星”' M# r: ]$ ?/ W
; |! x' F6 q5 P5 v, A! O. \6 e( g由于集中了全省最好的资源,省会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一般也不低。不过,各省情况差异也比较大,中西部省份对省会的依赖度要比东部沿海高出不少。 r+ |# X- M! U& Y3 P" y5 K
% X% b& j2 t5 \: M9 [省会依赖度:中西部高于东部% ?; o* F% h0 K% r- S4 E
6 N' j& [( k" t8 W# s, R" z% V如果一个城市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则说明该城市对所在省份经济十分重要,如果超过三成,则说明依赖度较高。
3 p- a& F6 Z( G4 L; V1 }, |' J' D/ n$ @& H4 K9 L
《第一财经日报》通过对27个省份(不含直辖市)的省会经济占比统计发现,有15个省份的省会占比超过了1/4,有10个省会占比超过了30%。
1 \4 d" b8 g1 L+ l" B; r: i, k
8 C* x0 s$ r- W; ?# L4 p3 S其中,宁夏的银川和青海的西宁占比均达到51.6%。- ?! J9 L7 u i8 V' M) ~
s: u d" A) [; ]
此外,省会依赖度靠前的是吉林和黑龙江两个东北省份,其中吉林的长春占比达到41.2%,哈尔滨占比达到38.34%。中部的湖北武汉和西部的四川成都依赖度也比较高,武汉占比达到35.95%,成都占比达到35.4%,均超过全省的三分之一,属于典型的“一城独大”。
. L8 z$ b5 k3 z4 M
. ]# r/ D, Y7 F/ N为何这几个省份对省会的依赖度比较高?这是因为几个城市包括西安作为中西部的副省级省会,行政级别较高,对周围的吸附力更强,不少大型工业项目均布局于此。( O$ H Y0 B; @3 g! [
9 l1 }& s6 ?) e0 a' D武汉和成都作为华中大区和西南大区的中心城市,其教育、医疗、交通区位等都是最好的,对经济资源的吸附力也最强。/ Y# V( c$ ~8 D" w; ^$ n6 ]: ?
+ F- r7 Z& q+ m* O/ q9 a此外,像昆明、兰州、长沙、贵阳等几个中西部省会在各自省份的经济体量占比也比较高。0 E4 W" O0 v4 D8 d! u/ s
" V' k+ i1 i. c$ O5 D; q( o9 L5 l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大多是省内单极核心城市,各种公共资源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资源都集中在省会城市。( A4 X) ~( s4 t8 u& n/ |
7 `: G p% L0 ]5 h“这跟市场化程度有很大关系。”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告诉本报,省会一般都有很大的行政权力,中西部的市场化程度比较低,行政权力影响更大,非省会城市的基础设施及各种资源都比较差。- Y- c: z P# r7 r+ u: u
( P6 e, |8 \ v+ ?8 t) |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西部省份的省会依赖度都很高,像中部的太原和郑州占比均不到20%。其中河南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下辖18个地级市,因此省会GDP占比相对较低。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只有16.1%,目前呼和浩特的经济总量在内蒙古仅位列第三,与排名前两名的鄂尔多斯和包头均有一定距离。
- `' a& i. a% K- ]
2 y2 E9 |8 @8 p3 f3 C8 `1 a" x9 L沿海:普遍低于1/4
% K: u5 N. Y7 Q8 _6 [' x) k- W3 o) Y- W2 q1 y# o& ]) \# b) {
相比之下,沿海省份的省会依赖度普遍较低,比如广州虽然是全国经济第三城和国家中心城市,不过其占广东省的比重也仅为24.79%,浙江的杭州和福建福州占比也分别只有23.1%和20.59%。5 w$ U, R$ q' r+ U( [3 k
( a# C2 g6 Y( S1 N$ V: I彭澎分析,相比内陆,沿海省份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地方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此外,沿海的城市群发展态势比较好,城市密度大,基础设施比较好。很多沿海非省会城市有机场、港口、高铁,发展条件也十分好。 {% D( h1 ~+ ?
! M8 c3 w4 Q# Q! z* X# q
比如,在福建,厦门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是福州机场的两倍以上,青岛机场吞吐量比济南机场多出80%,大连机场的吞吐量也比沈阳机场来得高。: g, P: O, @! m
; H& v' k' w6 r7 M! m
在经济发展方面,沿海省份一般都有“双子星”现象,比如广州与深圳,福州与厦门,济南与青岛、沈阳和大连等。* }+ r8 D+ z6 [
& T, \/ _& W( }/ s1 g' N
占比最低的省会分别是来自第二经济大省江苏和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南京和济南这两个沿海副省级省会分别只占所在省份GDP的13.63%和9.87%,占比较低的原因是这两个沿海经济大省下辖地级市众多,辖内还有其他经济发展更好的城市。3 R: i/ A$ @* N" D) m) C) C
9 k( V7 N$ r9 G! e% N. u7 q例如,多年来苏州和无锡GDP分列江苏一、二位,身为副省级省会城市的南京只能屈居第三。今年前三季度,南京经济总量才首次超过无锡。不过,其与第一的苏州差距仍较大。4 G# @2 S9 Z: w0 ]+ M! ?! a
7 [* g. g% P6 H/ E% t/ {0 s! f( K
然而,济南要甩掉“鲁小三”的帽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去年,在山东17个地市中,济南经济总量仅相当于第一名的青岛的65%,也比第二名的烟台落后了400亿元左右,其占全省的比重仅为9.87%,是全国唯一一个GDP占该省比重低于10%的省会城市。
" d5 y: k( f2 z! d a4 {" C
6 q3 P( C0 ] `3 D, l5 {# X9 m0 W省会依赖度日益突出
3 p" k4 R' J( h' @* z
5 Y% {! l9 X5 B: p% T4 k无论沿海还是内陆,近年来,省会城市经济占所在省份的比重均有逐渐提高的趋势。3 F0 D0 m i3 G( n. z
) b4 @2 o' w6 ^例如,前三季度,贵阳实现GDP1741.98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全国、全省分别高6.5个、3.2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达28.2%,比去年提高2.2个百分点。8 t Q2 |1 Q% Z$ v1 ~" Z0 ~ @8 o
6 l& u" v+ o6 {$ h) K) O
再比如,2010年,长沙占湖南全省的比重是28.5%,今年前三季极度已经提高到30.72%;合肥在2010年时占全省的比重为22.4%,如今已经提高到23.44%。
) U4 L, \3 v1 g- _% w% m
' k- ~; B. ]* o% J' z" y" I占比提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不断加快,而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省会城市成为很多大型企业的首选。例如富士康在内陆省份投资中,就大多布局在太原、武汉、成都、贵阳等省会城市。# c! L( r' v2 j1 S
9 @" i! X1 o* e X& D
彭澎称,在中西部省份中,一般只有省会才有大型的国际机场,其他地方机场都很小。“从省会出发还要几个小时才能到的地级市,很多大型公司就不会去。当然在高铁大发展后,一些有高铁的普通地级市也会迎来比较好的机遇。”$ r2 I8 w% F% c, Z" U# _* T3 [
1 l/ y* E3 s3 x4 U' O另一方面,在外贸出口受阻的情况下,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更加依赖投资和扩内需。2008年以后的4万亿投资大潮中,基建投资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而省会城市在这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
* E% C, C" d4 y/ C0 u- e( F- l; A
4 _+ r$ r4 |3 V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认为,如今区域经济发展更强调的是地方政府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省会城市对包括土地、科技等资源的整合能力更强,因此他们近年来发展更迅猛也是必然。
3 ?" k, D0 K) U% I2 ]5 O4 q. r( r+ [/ D( N
胡晓登说,在近几年的基建大潮中,直辖市、省会城市具有天然的优势,比如高铁一般都是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展开的,很多重大投资项目也都会选择在省会投资。此外,近几年,资金、人口进一步向直辖市、省会城市集中,经济发展也持续“生猛”
5 J% \/ L+ n# F# R+ g/ q
/ G7 l" h6 u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