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船今下水 可双向破1.5米冰
新华网据媒体报道,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将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水。
下水,被认为是船舶建造中的重要节点。
“好比房子封顶,下水意味着船只完成建造任务,开始进入装修阶段。”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学研究室主任、新建破冰船项目科考系统负责人何剑锋9日在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表示,该船将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这艘船有什么亮点?能实现哪些科考新功能?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极大拓展我国极地考察区域
受限于破冰能力,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学考察工作,主要集中在夏季。但即使在夏季,他们仍被阻挡在南极大陆外围数十公里的陆缘冰区域,或北极点附近的北冰洋中心区。包括我国于1994年首航南极的“雪龙”号。
相比“雪龙”号,“雪龙2”号最大特点是结构强度满足PC3要求,双向破冰,并且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为国际极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且为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这意味着我国极地考察区域和季节得到了极大拓展和延长。”何剑锋说,“雪龙2”号交付后,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编队赴南北极进行科考和后勤补给,提高我国在极地海冰区开展考察活动的能力。
具备密集冰区调查、取样能力
边缘坚硬、锋利的海冰,对用于探测取样作业的设备、铠装缆等会形成较大破坏。通常进入密集浮冰区,作业计划会被大幅度缩减。
除执行常规海域科学考察,“雪龙2”号还具备较强的浮冰区调查、取样能力。
船舯靠艉部,有一净开口尺寸为3.2米×3.2米的方形月池。月池具有顶盖和底盖两套系统,顶盖位于月池上端,关闭状态下与月池车间地面齐平;底盖位于月池下端,关闭状态下与船底齐平。
何剑锋告诉记者,船舶驶入密集浮冰区,操作人员可在作业时将月池打开,通过月池将科考设备下放至海里。作业过程中,设备直接从船底释放,因而不会受到周围浮冰的影响。
船体航行时产生的气泡,会干扰水下声学设备性能。特别在冰区航行,声学设备还受到碎冰等特殊环境因素影响。
在船艏底部,“雪龙2”号创造性地设置了一纺锤形的龙骨箱,用于安装水下声学设备的信号发射和接收装置,确保了声学信号免受气泡和碎冰影响。
为确保科学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性,“雪龙2”号还在国内首次引进专业测量团队,对全船科考设备传感器位置偏移进行测量,以准确计算得到传感器所在点的位置、姿态、涌浪、航向等数据。
智能感知、获取和展示实验室信息
物理实验室、环境信息室、重力实验室、低温实验室……“雪龙2”号配备了6个现代化实验室,面积约580平方米。
何剑锋告诉记者,根据极地考察的实际需求,实验室的主要设备都配备了传感器,目标是实现智能化的数据采集、设备使用、样品管理等。
他举例说,各实验室均可显示走航观测和现场作业数据信息,科学家通过访问覆盖全船的无线网络,可实现在任何地点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实时跟踪科考和样品分析进程、及时优化调查方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科考效率。记者 陈 瑜
值得参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