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产生新的大国海军竞争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4月9日刊载哈灵顿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教授阿尔弗雷德·麦科伊题为《中国和美国是如何产生新的大国海军竞争的》的文章称,一种大国竞争一直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悄悄进行。美中两国的海军正在调整军舰的部署,建立海军基地,就好像它们是地缘政治棋盘上的诸多卒子。美国逐渐崛起为太平洋大国
文章称,随着美国在19世纪90年代发展海军,从而崛起为全球大国,时任海军战争学院院长的马汉船长指出,华盛顿必须建立一支战斗舰队,并夺取能够控制周围航道的岛屿堡垒,特别是在太平洋地区。由于部分地受到马汉学说的影响,乔治·杜威海军上将的中队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击沉了西班牙舰队,夺取了菲律宾群岛中的马尼拉湾这一重要港口。
然而1905年,日本在对马海峡对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所取得的惊人胜利突然显示出,美国当时拥有的从巴拿马延伸到菲律宾的细长的基地链条的脆弱性。
文章称,在日本帝国海军的压力下,华盛顿不久就放弃了在西太平洋的大量海军驻军计划。一年之内,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就把美国驻该地区的最后一艘海军战列舰撤走,然后授权建造一个新的太平洋堡垒,不是在遥远的马尼拉湾,而是在夏威夷的珍珠港。他坚持认为,“菲律宾构成我们唯一致命的弱点。”
当一战结束时凡尔赛公约把西太平洋上的密克罗尼西亚交给日本的时候,从珍珠港向马尼拉湾如果派遣任何舰队在战时都变得很成问题,因而使菲律宾实际上无法防守。
文章称,部分地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所以1941年年中,美国战争部长亨利·史汀生决定,被名副其实地命名为“飞行堡垒”的B-17轰炸机将是能够对抗日本海军控制西太平洋的神奇武器,于是他把这些新型飞机当中的35架派往马尼拉。
然而,史汀生的战略是产生了一种帝国幻想,使得这些飞机当中的大多数注定在二战初期在太平洋上遭到日本战斗机的毁灭,使得麦克阿瑟将军的陆军在菲律宾的巴丹惨败。
文章称,美国在战后占领日本期间,获得了从该国北部的三泽空军基地延伸至南部的佐世保海军基地的一百多处军事设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冲绳岛有32处正在使用的美国设施,占该岛总面积的大约20%。
然而,由于这场全球战争期间,轰炸机的航程延长了两倍,所以美国战争部于1943年决定,该国的战后防务需要在菲律宾保留前沿基地。这种野心于1947年得到全面实现,因为这个新独立的共和国签订了军事基地协议,授予美国对23处军事设施,包括第七舰队未来的苏比克湾母港和马尼拉附近的大型克拉克空军基地的99年租约。
文章介绍,1951年亚洲爆发冷战时,华盛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缔结了共同防御协定,使得太平洋沿岸地区成为美国在战略上主宰欧亚大陆的东方根基。到1955年,位于日本和菲律宾的早期飞地已经被融入到450处海外基地组成的全球网络之中。建立这些基地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把广袤的欧亚大陆一分为二的铁幕背后的中苏阵营。
在研究600年来欧亚大陆一个个帝国的兴衰之后,牛津大学历史学家约翰·达尔文得出结论说,华盛顿通过成为“在欧亚大陆两端”——在西面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联盟,在东面通过这四个共同安全条约——成为控制战略枢纽的第一个大国,“在空前规模上”建立起“庞大的帝国”。
此外,在冷战后期几十年里,美国海军完成了对欧亚大陆的包围,于1971年接管了英国在巴林的旧基地,后来又在迭戈加西亚岛斥资数十亿美元建立了用于空军和海军巡逻的位于印度洋核心地带的一处基地。
文章称,在这些遍布欧亚大陆的众多基地中,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基地在冷战期间及其前后尤其具有战略重要性。作为保卫一个大陆(北美洲)和控制另一个大陆(亚洲)之间的地缘政治支点,太平洋沿岸地区一直是华盛顿为了拓展和保持全球实力所做出的一个世纪之久的努力之中的重点。
文章认为,冷战结束后,由于华盛顿的精英们沉醉于自己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领导人的角色,所以欧亚大陆激烈的地缘政治斗争的大师、前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警告说,只有在广袤的欧亚大陆的东端不以可能会使“美国被从自己的沿海基地驱逐出去”的方式实现统一的情况下,美国才能维护自己的全球实力。他以某种先见性断言,否则,“美国的一个潜在的对手就可能在某个时刻出现。”
文章称,事实上,这些“离岸基地”的弱化已经于1991年开始。正是在这一年,苏联解体,菲律宾拒绝延长美国第七舰队在苏比克湾的基地的租约。
文章称,当美国海军的拖船把苏比克湾的浮式干船坞拖回珍珠港时,菲律宾承担起了本国防务的全部责任,但实际上并未将更多的资金投入空中或海军之中。
同时,美国海军也遭受了自己的衰落,其水面战舰和攻击潜艇从1990年到1996年减少了40%。在此后的二十年里,海军的太平洋态势进一步削弱,因为海军部署的重点转移到中东战争,海军的总体规模又缩小了20%(减少到仅仅271艘军舰),在范围不断扩大的部署压力下,船员人力出现紧张,因而使第七舰队无法应对中国的挑战。
中国海军开局不容小觑
文章认为,在多年来表面顺从华盛顿有关全球的规则之后,中国最近在中亚地区和亚洲大陆周边海域的行动显示出一项分为两个阶段的战略。这项战略如果成功,就会削弱美国全球力量的持久性。首先,中国正在花费1万亿美元建立一个由新的铁路、高速公路、石油与天然气管道组成的横贯大陆的巨大网络,从而控制欧亚大陆的广袤资源,作为推动其崛起为世界大国努力的经济引擎。
同时,中国正在建立一支蓝水海军,并在阿拉伯和南中国海建立其第一批海外基地。正如北京在2015年的白皮书中指出的那样,“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结构。”
文章介绍,虽然中国所考虑的力量将无法与美国海军的全球影响力竞争,但中国看来决心要主导亚洲海域的一个很重要的弧形地带,从非洲之角跨越印度洋,一直到朝鲜半岛。
文章称,北京建设海外基地的活动于2011年悄然开始,当时它开始投资近2.5亿美元,将巴基斯坦瓜达尔这个阿拉伯海岸边的沉睡渔村改造成距离波斯湾入口处只有600公里的一个现代商业港口。4年后,中国再次投入460亿美元,建设由公路、铁路和从中国西部延伸至3200公里到达现已现代化的瓜达尔港的管道组成的中巴经济走廊。
同年,中国开始在非洲之角的吉布提建立重要的军事设施,并于2017年8月在那里开设第一个官方海外基地,使中国海军得以进入石油储量丰富的阿拉伯海。与此同时,位于印度洋中部的斯里兰卡把汉班托塔这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港口让给中国,从而偿还了拖欠中国的十亿美元债务,也使该港口今后有可能用于军事用途。
文章称,从2014年4月开始,北京在自己的海南岛上把龙坡海军基地扩建成供四艘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使用的母港。中国还在未经宣布情况下开始在有争议的南沙群岛上建造7个人工岛屿,以修建军用机场和未来的锚地。
在短短4年内,北京的挖泥船组成的无敌舰队就从海底挖出无数吨沙子,慢慢地把这些极简的珊瑚礁和环礁转变成活跃的军事基地。
文章认为,虽然战斗机和潜艇是中国参与南中国海竞争的开局中的卒子,但北京希望有朝一日起码利用日益壮大的航母舰队遏制(即使不是彻底挫败)华盛顿。
文章介绍,在1998年从乌克兰收购一艘未竣工的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后,大连海军造船厂将这艘航母生锈的船身加以改装,并于2012年使之作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下水。这艘船的船身已有30年历史。这把年纪在通常情况下会使这艘军舰确定无疑地被扔进废铁堆里。虽然它并不具有作战能力,但却是训练中国第一代海军飞行员在汪洋大海上的起伏不定的甲板上使飞速行驶的喷气机着陆的平台。
文章称,与改装第一艘航母所需的十五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连造船厂仅用了五年时间就从龙骨开始建造了能够进行全面作战的得到很大改进的第二艘航母。
由于训练、技术进步和施工的节奏加快,所以到2030年,中国应该拥有足够的航空母舰,以确保南中国海成为五角大楼所说的“中国湖泊”。
文章称,这种航母是持续一场持续不断的海军发展中的先锋。这一发展过程到2017年已经使中国获得了由320艘军舰组成的现代海军。这些战舰得到了陆基导弹、喷气式战斗机和监视卫星组成的全球系统的支援。其目前的反舰弹道导弹射程为4000公里,因此能够打击西太平洋任何地方的美国海军舰艇。
文章介绍,北京在掌握飞行速度高达每小时8000公里的高超音速导弹的迅速发展的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而使这种进展不可能停止。通过每年建造两艘新的潜艇,中国已经拥有了57艘潜艇组成的舰队,既包括柴电动力,也包括核动力潜艇,这些潜艇的数量据推测很快就会达到80艘。其4艘核潜艇当中每一艘都携带可以打击美国西部任何地方的12枚弹道导弹。此外,北京还使数十艘两栖舰艇和海岸护卫舰下水,从而使其海军能够主导本国海域。
据美国海军情报局报告,在短短五年内,中国“就将完成”从20世纪90年代的沿海力量向能够实施“持续不断的蓝水作战”以及能够执行包括全面作战的“全球范围的多重任务”的现代海军的“转型”。换言之,中国正在打造控制从东中国海到南中国海的“内海”的未来实力。在此过程中,它将在70年内成为在太平洋海域挑战美国海军霸权的第一个强国。
美国谨慎应对“中国挑战”
文章认为,在2009年上台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得出结论,即中国的崛起是一种“严重威胁”,因而制定了加以应对的地缘政治战略。
首先,他提倡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组织。这项有12个国家参加的商业协定将引导世界40%的对美贸易。然后2014年3月,他在对澳大利亚议会发表的演讲中宣布了“亚洲支点”的军事战略,在帝汶海的达尔文市的一个基地部署了整整一个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一个月后,美国驻菲律宾大使与该国签订了一项有关加强防务合作的协议,从而使美军得以部署在菲律宾的五个基地。
文章称,奥巴马把日本的现有的设施与苏比克湾、达尔文和新加坡的海军基地的使用权相结合,重建了美国在亚洲濒海地区的军事飞地链条。为充分利用这些设施,五角大楼开始计划“到2020年在太平洋地区对自己的60%的海军力量实施前沿部署”,并启动了第一次在南中国海的定期“航行自由”巡逻,作为对中国海军的挑战,甚至派遣全副武装的航母打击群进入该海域。
然而,特朗普总统在就职后却立即废除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由于在大中东地区的无休止的“反恐战争”的继续,所以海军力量向太平洋地区的转移速度放缓。更广泛而言,特朗普政府单边主义的、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损害了与支撑美国太平洋防线的四个盟国即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的关系。
文章认为,正如白宫最近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所反映,白宫看来没有能力把握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重要性,或者制定部署其不断扩充的军事力量来遏制中国崛起的有效计划。
文章称,特朗普政府新的7000亿美元防务预算将拨款到2023年为止为美国海军建造46艘新舰艇(总数为326艘)。但正如白宫最近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所反映,白宫看来没有能力把握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重要性,或者制定部署其不断扩充的军事力量来遏制中国崛起的有效计划。行政当局在宣布奥巴马的“亚洲支点”战略寿终正寝之后,却提出了自己的建立在四个被认为类似的民主国家——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组成的无效联盟基础上的“自由与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
文章称,虽然特朗普跌跌撞撞地频频陷入一场又一场外交政策危机,但他的海军将领们铭记马汉的战略格言,因而敏锐地意识到美国维持帝国实力所需的地缘政治条件,一直明确表示自己在维护美国实力方面的决心。
文章介绍,事实上,中国海军的扩军以及俄罗斯潜艇舰队方面的进展,使得美国海军实现了根本性的战略转变,从针对伊朗等地区强国的有限作战转变到全面的战备状态,以“重新参与大国竞争”。
文章称,在2017年对美军进行全面战略评估后,美国海军作战参谋长约翰·理查森上将报告说,中国“日益壮大和现代化的舰队”正在使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传统优势“缩小”。他警告说:“竞争已经开始,速度是决定因素。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者通吃。我们必须摆脱感到安逸或者沾沾自喜的任何遗迹。”
在与此同时对美国海军的水面力量的评估中,其司令员托马斯·罗登中将宣布了“一个海上力量的新时代”,以及从“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出发重返“大国竞争的动态关系”。他还说,对于任何可能的海军攻击,都必须用能够“造成严重损害、迫使敌方停止敌对行动的分布式杀伤能力”加以应对。
文章称,这位海军上将借助于马汉船长的幽灵警告说:“从欧洲到亚洲,历史都充满了一个个崛起为全球大国、但结果却由于缺乏海上力量而衰落的国家的故事。”
21世纪大国竞争或将加剧
文章认为,正如这种言论所显示,南中国海已经有海军竞争的不断加快的频率。刚刚上个月,在航行自由巡逻长时间停顿之后,特朗普政府派遣了拥有5000名水手和90架飞机的全副武装阵容的超级航母“卡尔·文森”号横渡南中国海,对越南进行了象征性访问。
文章称,短短三周后,卫星图像就捕捉到一场“海上力量大规模展示”,因为由包括航母辽宁舰在内的大约40艘中国军舰组成的舰队以横跨数英里的编队穿越同一海域。
反对者对中国的挑战不屑一顾,他们可能会提醒我们注意,中国海军只在“七海”中的两个海域活动,与美国海军稳健的全球态势相比仍显不足。然而,中国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日益崛起的势力,对我们的世界秩序却产生了深远的地缘战略影响。
文章认为,在一连串的后果中,中国在这些重要海域的未来主导地位都将影响美国在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地位,打破它对欧亚大陆这一轴端的控制。
文章称,就像布热津斯基曾经警告过的那样,华盛顿如果不能控制欧亚大陆,就很可能意味着其全球霸权的终结。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