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登月计划搁浅因连续2次火箭发射失败
在6月、7月两个月的时间,连续发生了两次火箭发射失败事件。先是6月19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后未将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再是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最终发射任务失利。其中长征五号火箭是中国研制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被认为是中国现役安全性能最好、起飞质量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其可靠性达到国际运载火箭可靠性设计指标中心最高的0.98标准,首射成功时曾引发舆论轰动,而今第二次发射失败,自然同样引得媒体侧目,连日来报道不绝。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中国今年下半年探月三期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前,对长征五号火箭的最后一次实战演练。此次遭遇发射失败,可能直接导致探月工程事件表的延期,中国的登月计划也将随之搁浅一段时间。
失利属正常
官方通报长五发射失败后,中国大陆的舆论可用“震惊”形容,在一般人眼中,运载发射任务的高成功率已经成为中国航天的最大标签。
事实上,中国航天,尤其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成功率的确高出国际平均水平。据统计,在长征五号火箭之前,该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23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为97%左右。
而国际上的这一数据,从1957年到2015年,全球共发射5,400多次,平均发射成功率是91.5%。相较之下,长征系列火箭的失败案例的确是极少的。
但这并不就意味着长征五号火箭此次发射失败是不正常的,甚至是不能被允许的。
必须指出,所有目前世界上的航天大国,都不能做到其任何一次的火箭发射保证完全成功。以美国为例,德尔塔重型运载火箭成功率为94.4%;欧洲的阿里亚娜火箭,成功率93%;而迄今为止成功率最高的苏联联盟号运载火箭,也有17次发射失败的经验。
长征五号此次失败的一个原因,是该型火箭采用了大量新材料和新工艺,相当于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一次更新换代式发展,而这就必然带来失败可能的陡增。事实上,长五最终研制成功本身,也是建立在其个分支系统的无数次失败尝试之上。
科技,原本就不可能远离失败。
依旧需反思
不过也非就此表示,中国航天对这起罕见失误,无需担负责任。
有专家称,此次发射失败,可能是火箭的第二级发动机出现问题,在第二次点火失败后导致火箭失去动力。而长征五号火箭使用的YF-75D氢氧发动机已经非常成熟,不太可能是该型发动机工作失常,由此推断,应是控制系统存在异常。
这可能说明,负责长征五号的航天团队,在相关工作上过于急促。
长征五号的研制历经十年。在去年11月3日首次发射时,就曾发现存在异常,当时发射时间从原定的18时延迟至20时43分。据陆媒报道,当时该火箭一级助推器排气管道出现问题,后在液氢加注过程中,芯一级的氢氧发动机在预冷过程中出现意外,温度降不下来。
首枚火箭存在瑕疵,有无在次枚火箭上得到解决,需要相关团队给公众一个答案。而在首射不利短短半年过后,长征五号便再次发射,其失败应非简单偶然因素可以解释。
陆媒财新网刊文称,如果在去年11月长征五号遥一火箭出现问题时能更深入研究,而不是赶进度试射遥二火箭,或许此次中国航天史上的重大失败就不会发生。
在长期的高成功率下,在献礼思维下,即便是最需严谨精神的科技领域,也可能出现浮夸作风,甚而主导相关研制作业的推进,违背科学规律,刻意为某种工程打造符号意味。
长征五号的失败可以说是提了一个醒,急于求成只会欲速而不达
非常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