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经济] 不是猛龙不过江,中国造船三大指标继续保持着全球第一

[复制链接]
自得其乐 发表于 2023-2-21 11: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9 q8 _2 n' V
中国造船业的三大指标是:船舶订单量、船舶建造量和船舶交付量。根据近年来的数据,中国造船业这三大指标一直保持着全球第一的地位,这对全球造船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M; Q: J* b7 v! N' {
' k$ B' K1 S6 A5 c) m! C1 n# \! h中国造船业在订单量、建造量和交付量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建造商用船方面表现出众。这使得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拥有了强大的竞争力,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家之一。3 R$ l4 p) p; b* [& R+ f, f" _

# `. j6 j0 c3 e# \这种领先地位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加强了中国在海洋领域的地位。中国制造的大型商用船舶和军舰已经成为全球海洋交通和军事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和影响力。
& u9 O0 u- n# p0 ]/ j% W7 X; g1 R7 n6 t. s
) Z8 [' l+ Y- @" E4 E( O1 H' J- t9 c
4 a3 n+ H' r  `. X
在世界造船中心从西欧逐渐转移到东亚的过程中,日韩在造船上的交锋逐渐白热化。此时正值“亚洲四小龙”崛起,韩国在该国政策支持下,从学习日本船厂开始,慢慢抢占国际市场。1999年,韩国承接新船接单超过日本,次年,韩国新船接单和手持订单均遥遥领先,造船产量也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新的世界造船霸主。% l" f2 G1 b2 R: `# Z

1 z# H$ g6 Y8 l亚洲金融危机悄然爆发。大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连续七年高速增长的世界造船量迅速转为萧条。船价下跌严重,以7.0万吨巴拿马型散货船的成交价为例,每艘从3300 万美元跌破 2000 万美元。日、韩船厂利用货币贬值的优势,在新船成交量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压价抢单,以扩大出口,使国际船价进一步下跌。
! ^( I7 O0 t$ K! Z3 {1 V( d1 L; @4 `$ G" p' A, b; P2 A# y; Y/ {* r
国际船市低迷,撞上国内税收政策调整。中国取消了对国内沿海能源运输船、远洋船的优惠政策,国内订造船舶所承担的税收上升,国内船厂失去了此前依仗的价格优势,船舶订单不断外流。
8 L+ c7 S+ b" K- X: n: T2 Z% g: n0 M) U/ T  X- H
“再次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不同的是,中国船舶工业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应对的能力,各家船厂都在努力寻找重新融入国际市场的办法。”李彦庆说。
- Z+ M( J3 e- u/ B' o3 X8 w5 Z$ ^9 g$ o. B5 t( r
江南造船厂将重心放在了高技术复杂船型的研发上。自1995年下半年起,江南造船相继承接了7.08万吨巴拿马型自卸式散货船、1.37万吨化学品/成品油船、1236TEU高速无舱口盖集装箱船、2.2万立方米半冷半压式液化乙烯船,共四型18艘,全部都是中国造船史上没有建造过的高新技术船舶产品。( |  p3 ]& b. d# |2 ?

. d% k2 |8 S. r6 X; [上世纪90年代末,广船国际(原广州造船厂)为瑞典格特兰航运公司制造两艘高速客滚船,成为中国第一家建造客滚船的造船企业。1997年,沪东中华启动了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的研究工作,经过十年技术攻关,于2008年交付了国内首制LNG船,在全球LNG船建造市场上,再次打破日韩垄断的局面。4 F1 G- @" a& v! L% M$ d! M, J

, m6 [2 T) z2 a% `" w7 D  R如果把世界船史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绘制成折线图,能直观地看出,船舶建造以供需为核心,不断受全球经济和政治因素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周期变化。2002年船市回暖,以油船和集装箱船为主要类型的新船订单量在波动中上升。据国际造船业权威咨询机构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统计,2007年全球新船成交量约为2.5亿载重吨,成交量在船舶建造史上首次突破2亿吨大关。
! w  o( A: t' ^3 q3 S1 i  l) A. R5 W" t2 B, ~
随之而来的2008年金融危机再次结束了船舶行业近六年的繁荣期。船舶订单率等指标再次下滑,反映航运市场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船期租费率指数(BDI)暴跌,BDI从近12000点的峰值一路下滑,在2016年2月11日跌到了290点历史低位。国际贸易急速降温,导致海运行业萧条,新船订单因而减少。) C: k: v9 v6 J; Z( n0 g
8 @3 Q0 e% F2 D/ y# |# A
江南造船的吊马智能工作站里,机器人正在进行焊接。据介绍,这个智能工作站中,除装配工序外,搬运、焊接、打磨、下料等工序全部由机器人完成,首次在船舶行业内集成了机器人视觉识别、智能抓取、智能焊接技术,是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船用吊马生产线,它的投入使用将大大减少人工需求,将原来的27人团队压缩至5人,且能够保持吊马生产质量的稳定性。图/江南造船集团提供
# E! o; W& \. ]3 R5 G; n  `2 u. t+ a; k& o
“中国船企受到了金融危机重创,但是国内造船行业不断攀升势头已经不可阻挡。”李彦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以载重吨(DWT)计,中国船舶工业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这三大指标上均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两年后,中国造船三大指标(DWT)上又全面超越韩国,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 [7 C# L9 Y% I; j! d9 a4 |) D
7 S/ h7 A+ t# ?& L不过,当时主要的高端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制造仍然为日本和韩国所掌控。
% k+ W0 G1 K0 i  b
" W, o- s0 {/ W# @# V6 x淘汰“沙滩船厂”
5 k8 S  d. ?) Q( l# d- z; A! j
( k2 s. {4 K' R( |3 D国内造船行业一路狂奔的背后,难免留下了“过速”发展的隐患。( N/ n' O3 l1 ~0 Z
- F4 `. U0 L. i
在上一轮行业周期中,国际船市在2002年复苏后,船厂新接订单快速增长,船台趋于饱和,导致供不应求,应接不暇的船厂开始“挑单”,一些大型船企如果出现空船位,甚至可以公开竞拍,价高者得。面对高额利润,大量资本涌入,民营“沙滩船厂”数量骤增,埋下了“中低端产能过剩”的隐患。1 `7 B, @" t- [# f
+ k1 f6 a5 p0 J. V' I6 R  X3 y
“沙滩船厂”没有严格定义,往往指那些不具备造船资质、或有资质但还没完成基建的船厂。《半月谈》2020年一篇文章披露,2008年全国修造船企业有2000~3000家,大部分都是中小型民营船厂,这些“沙滩船厂”管理混乱、设施简单、投机目的强。
, \3 f8 @! a* z7 t0 Y) k' A$ E9 A( o+ ?% c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民营“沙滩船厂”首当其冲。受船东延期交付、撤单和银行断贷等进一步冲击,大型民营船厂资金链也开始断裂,难逃破产重组的命运。国内民营造船龙头企业熔盛重工负债百亿,只得暂停造船业务。曾经最大的外资造船企业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债务规模240亿元。据中船工业经研中心统计,2009年至2016年,中国约有140家造船厂关停倒闭,另有90多家船厂被兼并收购。
/ w/ J3 f7 b- w$ }2 Y4 Z* O6 e9 @) Z
船舶行业被政府列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对“中国造船产能严重过剩”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当时中国主要以附加值较低的散货船船型为主,世界占比高达70%。而韩国新船订单中,“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这三大船型分布比较均衡,且LNG/LPG、大型钻井装置等高端船型的份额较大。
' {2 W; F+ V0 y# ?! b* z  c* E/ _& |2 \
李彦庆分析说,中国在散货船建造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但这类船型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像LNG船这种技术难度高、新型环保运输船,市场需求稳步上升,但当时中国的占有量却较少。一艘载重32.5万吨的矿砂船价值不到5亿元,而一艘长度仅160米的“500米饱和潜水支持母船”,价值高达20亿元。
2 {9 S% ^# G. E/ q! G
9 p3 }4 |$ \5 v7 c9 v$ i江南造船集团也意识到了产品结构问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林青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前后,集团根据自身技术储备和市场需求做出战略调整,针对气体船这一潜在增量市场,开始研发建造超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VLGC)和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4 p* ?. K5 x+ n; y: v0 Y3 G, W
. f5 z( C4 N: t
当时江南造船也考虑过其他高技术复杂船型,如客滚船,但由于国内竞争过于激烈,市场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最终还是放弃了。“对整个造船行业来说,VLGC和VLEC的市场占比不大,但由于建造技术壁垒高,利润可观,是最适合江南造船的市场空白。”林青山说。: M: c7 Q1 S7 D. }6 k( m( N
) M; [, n% R  K/ n1 [7 h
与江南造船相邻的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于2008年交付了第一艘14.7万立方米LNG船,如今沪东中华已经具备覆盖远洋、内河所有LNG运输船的研发设计建造能力。沪东中华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可用于建造LNG运输船的船坞、车间及配套设施等也已具备雏形,计划于2023年至2024年陆续完工投产,届时沪东中华LNG运输船的产能翻一倍,一年可建造10~12艘。& A+ n7 R3 C0 \  Y4 |
1 \2 Z+ Y" \% A! q$ S

& }3 j: }& y) N4 O: Z8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自得其乐 发表于 2023-2-21 11: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船企将迎来交船的高峰期
: m: @( @% e2 s" |# J3 L: v6 c  g4 ?# N) U: z: ~9 _2 ~) Q
今年春节后,中国多家船企提前完成了船舶交付。2月1日,龙穴造船基地交付了兔年的第一艘船,系中船黄埔文冲为洲际船务建造的首艘85000吨散货船“SEACON NOLA”号,较计划提前了71天。福建船政为德翔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首艘1100TEU集装箱船于1月30日交付,比计划交船期提前了两个月。
5 I  d9 s! l1 D. R7 b5 O# l7 X. T( v' N0 {; w) e5 [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预测,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将突破4200万载重吨,新船订单量约4000万~5000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保持在1亿载重吨左右。接下来的3~4年,中国船企将迎来交船的高峰期。
' M2 m. @* B$ A/ }! n
9 p4 n, {  P* w: t' \+ ]: f  \! Q如果仔细观察,近三年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造船三大指标的计量单位出现了变化,在单一载重吨(DWT)口径基础上,增加了更国际化的修正总吨(CGT)指标。国内修载比(CGT/DWT)已从2020年的0.356上升到2022年的0.468。“修载比提高,说明承接的高端船舶更多了。”李彦庆说。
9 W8 b7 a" K7 c- c& t; f! r2 Z5 W  w/ P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报告表明,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共有12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列世界第一。其中,新接散货船、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和原油船新接订单分别占全球总量的74.3%、56.8%、88.7%和66.1%。特别是在大型LNG船领域,2022年新接大型LNG船订单国际市场份额首次超过30%。" c5 q6 c  C# W1 [* G( k) J

+ C7 A' o+ o- y( g8 N# Y4 @
" B* l7 p; ^) }; N. ]
; w3 i9 O, T8 |0 w# j9 B2021年3月28日,江南造船为西南海运有限公司建造的全球首艘新造86000立方米超大型双燃料液化石油气船(VLGC)在上海举行命名仪式。该船总长230米、设计吃水11.4米、型宽36.6米、结构吃水12米、型深22.2米,挂新加坡旗,入级英国劳氏船级社(LR)。图/IC4 t+ `$ W9 v  f) e6 G

) _; P# a) Q, L* \$ \9 `' l7 B  T% y1 G; n
船舶行业的贡献远远高出整个运输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了4.0%,但“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4.5%。造船业更是一枝独秀,《2022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22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09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72.9亿元,同比增长8.0%。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6.5亿元,同比增长70.0%。5 }+ \  ^1 O8 m
+ R, Z8 A) Z- @
在市场倒逼机制和政策引导的共同作用下,造船周期底部行业产能持续出清。- N& ~: a$ X  D( t' I5 |1 G
9 I9 A7 f% Z7 m9 ~% e
据克拉克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全球活跃船厂仅剩351个,明显少于上一轮产业周期高峰时的1017个。目前,中韩两国已成为主要的产能提供方,2022 年中韩两国年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整体造船完工量的75%以上。/ A* j. ^% t7 }" t

) R1 W8 w  j1 t2020年集装箱船舶订单需求快速攀升,很多行业机构认为这是新一轮船舶上行周期的开始。开源证券的投资策略周报指出,伴随海运贸易景气度回升,老旧船型更新替代,叠加环保新规对船型更新需求增加,造船业将迎来订单与价格的双提升。7 j# E: v' V) V0 ?- S- r
* r" |2 _3 ]: l% Z8 t
“此前由集装箱船推动的行业景气周期,主要是疫情压制后的反弹现象,2021年下半年起,船舶行业发展已经回归理性。”李彦庆说。2022年,中国新接船舶订单已经出现下降,新接订单量455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了32.1%。
8 d% {* J$ \6 o; b3 Z4 A2 C' p7 B8 [) ^7 {6 o7 u: w' M  \
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海运、造船业动向及展望》进一步预测,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美国高利率影响,特别是随着海运业行情的恶化,2023年全球新船订单量将比2022年减少约四成。- s2 M3 ]/ ^) Y9 e

( t+ [0 Q8 V* n2 A8 a尽管如此,2022年,中国船舶手持订单量时隔6年再度突破1亿载重吨,船企平均生产保障系数(手持订单量/近三年完工量平均值)约2.7年。也就是说,即便不再新接订单,船企的平均交船期能排到2025年下半年。
1 \$ n, y; @8 ^' f% c2 A  b
1 E5 E; {% g$ ]3 E1 B不过,过于乐观的预期并不适用于造船业。《2022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提示,短期问题与中长期问题叠加,未来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 c" r7 a$ ~, u2 v
# ^& v3 D6 w  _2 ~: z. q“世界船市风云变化,难保船东不会因资金困难而无法履约,因此,船企更要保证供应链畅通,排查自身堵点,改进工艺和内部管理,努力做到保交船、快交船、高质量交船。”李彦庆最后说,“新的一年,中国造船业要适应当前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学会在不确定性中锚定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泰田 发表于 2023-2-27 20: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多益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10-14 03:25 , Processed in 0.0265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