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幻想准备战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一山不容二虎,必须一决高下
! l5 ]3 ~8 [& ?9 J- m/ r4 U1 ~9 G, k( }# l2 g: X, b( \ h( S! F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依靠关税贸易战将当时经济上灼灼逼人,在美国掀起收购狂潮,势要买空美国的日本经济斩于马下,遏制了日本追逐自己领头羊地位的强烈的势头,从那时起,日本经济进入长达30年的经济停滞,泡沫破裂,至今一蹶不振,甚至将会让出第三经济大国的位置。
, G5 W5 x7 |9 j8 }4 \9 [ u/ d. {9 K, N) W8 ]! O3 y' ?0 F
而在上个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启动了冷战策略,在东西方之间的和平竞赛中,击败了苏东集团,导致了苏联的垮台,和苏东集团四分五裂,之后,利用各个击破战术,将愿东欧集团的国家纷纷整合在自己的旗下,将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压缩在乌克兰一线,战略空间大大缩小。 ( G" i; Y2 F0 P2 S
0 {+ q" v+ Y9 Q) ^; D- C) z3 g: z无论是发达国家之间内斗,美国与日本之争,还是不同意识形态集团之间的竞争,北约与华约,美国皆取得相当的成功,其原因是美国采取了合理恰当的政策,发挥了自己的长处,而抑制了对手,并是对手短处最大化。
1 ]# J! f* B- U: P- A8 @+ a$ P1 W$ o
- _# e! p& ]6 w9 o) T美国之所以能在经济上战胜日本,并不是因为美国经济比日本强大,而是因为日本在政治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这种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强大反作用力是日本无法承受美国高压之重的原因,而对苏东集团的胜利,不是因为西方制度有多么优秀,而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饬如此严重,以至于在东西方竞争中,僵化的体制使苏东集团遭到了失败,计划体制提高了公平,却降低了效率,经济上的失败奠定了竞争失败的基础。
* B2 Q6 ?, _; ]( q
8 y% f6 T3 Y) M: K4 n而现在,美国的对手角色转移到中国身上。 ; j" l& j* T' U( o; M
4 X; |! s6 p. `! G模仿上个世纪对日本的贸易战,以打垮中国经济,模仿上个世纪对苏东的冷战,以分裂中国民众,隔断中国与外部联系,并在经济以及科技的源头遏制中国前进的步伐,使中国成为世外孤岛,自生自灭。这是美国试图达到的目标。 6 C; w/ f& g3 A+ b% ?
/ a( W' ]0 g- X/ p# U' `3 a: t# Z
然而,通过单纯的贸易战无法打垮中国,相反使美国处于更多的入超地位,通过贸易战并没有解决所设定的问题,反而使问题恶化。最终的结果说明,独立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需要自主的政治地位支撑。美国并不处于贸易战中的优势地位,对中国产业链的高度依赖,意味着贸易战之类的策略必然对自己产生严重的反饬,并承担最严重的结果。7 T7 d1 a& ~: {8 x7 w% A
/ x1 d0 g3 m/ |: [准确的方式是威慑力,从而在谈判桌上的优势地位。不过这一点图谋,也被中国逐渐破解。 ) |& x `: Q: z% y" _9 p7 N* C
* f1 i$ S0 o7 c& X. y$ R然后对中国的冷战提上日事日程。
; g" ], Y) a+ y P6 T' u, z9 @% m& r3 g: z* N& [- q
避免直接冲突,加强围堵包围,切断中国与外部联系通道,让中国在自己的系统中低水平循环,最终崛起的进程被终止。9 s& Q9 ?+ j# T1 @. `& ^' \% n
8 n" h$ o, b6 d' f0 i+ W# f
对于美国的围追堵截,中国并没有走上美国所期望的道路。国内外双循环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而坚持全球化是破解美国围堵的良方,并尽可能的延长中西方之间现存的联系。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惧怕美国的冷战策略,相反,中国并不担心与美国的冷战,对中国的围堵更加促进了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地位,而广泛市场的存在成为有效的分化冷战策略的重要保重。中国并不希望以冷战策略回应美国,美国的急剧衰落并不符合中国和世界的利益,这个失败过程将是渐进的。( \$ Z; N7 w4 }& `0 F: d
9 |1 K8 J! l, s% [4 c8 N# p(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