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珠海航展上,难免有观众表示还不够过瘾,其最大原因恐怕还是期盼多年的国产隐身战略轰炸机还是只闻其声不见其面。然而另一则微博热搜新闻却让无数关注者遐想不断,该消息称国产的JF-22超高速风洞预计将在2022年建成。( N# q1 U$ L9 `( Y, q4 E
0 O2 r- u/ L) N& A: L5 M# e作为航空航天大国,就必须有先进配套的风洞设备,因为任何一种飞行器的气动布局设计,都要在风洞内接受测试。而风洞按照规模和用途划分,不但包括小型和大型,而且还包括亚音速、超音速和高超音速等,而即将量产的JF-22,就属于技术含量最高的高超音速风洞,其意义不亚于量子计算机、北斗导航以及国产空间站等国之重器。" S7 D; e' q0 [/ J
9 Y }9 H7 Y) b$ K目前世界第一的是美国LEN-X风洞,它也是目前唯一能满足30马赫状态测试的风洞,而美国也得以借此在2011年成功测试了1架速度20马赫的无人飞行器;紧随其后的则是俄罗斯的AT-303风洞,它能满足8-20马赫状态的测试。而JF-22风洞的测试速度不低于35马赫,这不但意味着中国将在此领域超过美俄,也将意味着全新概念的空天一体武器不再是梦。+ J; f0 |6 l6 w: o5 ~3 g
7 e$ h, g% ?* X- X D
& {) z& G3 q# O! _8 Q
▲美国的LEN-X风洞曾是唯一满足30马赫测试条件的风洞
1 ]' H) ]2 n; `# X7 D4 ]( D2 q) m; [1 ]$ C' c& p8 C
0 I' ^! S. F5 c/ b' P) b) {面临瓶颈,中美两军都要另辟蹊径
# d1 K; K. a g
V3 U4 X1 O+ P, m7 e& v- ?
& V9 ]* x. z ?目前,中国的战略轰炸机方面较为薄弱。虽然轰-6系列通过不断升级,总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改观,但这种平台本身的日趋落后也是不可回避的,考虑到未来对手的多层立体化防空网,轰-6甚至图-160都很难有效突防。对解放军来说,短时间利用现有技术成就提升空基战略反击能力,才能让自身核威慑的效果最大化。* x5 P) A! @* l8 a; x; N& a# N
; ^# r2 }: h0 h9 }8 j
3 j7 a) z7 @* w% V/ x) q% l# w E6 z( k$ m7 d. |
" Q9 A4 \7 ?# O% S& u2 L
▲目前中国依旧缺乏隐身的战略轰炸机
+ l. ]+ S* q3 W, O0 M% j6 _9 o9 i9 D
9 _9 \% m9 P! f- {' C- o9 ]
) Y( o- W; w/ ^/ I8 O5 f美军也有难念的经,F-35虽然号称高科技综合战士,但这也意味着其专一的制空能力严重不足,面对非隐身战机时尚能依靠代差优势维持较好交换比,但面对歼-20这样制空属性较高且隐身能力有过之无不及的对手时,就很可能甘拜下风,更不要说F-35还存在一些软硬件方面的技术隐患。" F1 Y% a2 G) c! L$ a+ O
; n! \% J! G! Z而与歼-20体量近似的F-22则改进潜力低,无法满足多位一体信息作战的需求,对大局的影响趋于降低。考虑该机的生产线也已关停多年,而现有的F-22不但少,而且保养难度很大,这难免进一步制约了其发挥余地。在战略轰炸机方面,目前美国除20多架依旧具有技术优势的B-2外,就只有数十架明显愈发过时的B-52系列和B-1B了,在B-21正式形成战斗力前,就难免青黄不接。
9 L8 F6 f/ u" f$ d" j
7 x! V3 W$ M( H% e: o! u2 K( i7 m, |3 ]" ]
7 @1 }3 y! t. @% A, T( R
▲除B-21外,美国还打算发展空天战机# M6 F D) H3 a& g. ?! J
/ M9 n9 A% w+ q. H! f0 b2 ^, h
1 p* u4 j e% C
$ L$ g- [$ S0 T+ z d综上所述,中国要达成战略反击威慑效果的最大化,并通过思维变换的方式弥补双方空天战实力差距;而美国则竭力试图重现昔日空天战技术领跑者的抢先跨代优势,才能保证其多年来的远东大战略能够如其所愿。所以性能上完成彻底飞跃的新一代空天作战飞行器,自然成为中美两国同时需要重点发展的目标。
s, [$ M4 v# d2 o+ @ D4 d3 k, {, C/ M( \3 t8 p
. X" v& A( n4 n' b2 u! O
五代机有何特点5 t: s$ k& p) `: q6 a: Q, G [
% B" ?* S9 H2 u0 d
/ j3 v- Q R9 [6 } c& E
近年来,美国空军多次就五代机开发进行技术讨论会,它们认为五代机必须配备种类繁多的武器,除大量导弹外还包括激光和近地轨道用的动能武器,而且还要配备内部袖珍火控计算机指挥的激光武器防御系统。在隐身能力方面,则必须在B-2模式的基础上(即面向搜索波段和火控波段在内的多频段雷达都保持良好隐身性能)全面升级,兼顾防御红外/射频探测。其机载雷达则应当配备多功能射频系统,进而在同时间内的效率上以几何倍数碾压F-35。 9 A* F( @, S8 |* O
/ j, v/ k E, d* P1 |
▲美国五代机可能在2030年前后试飞
- ]; H+ ?4 U8 e+ H+ E5 R8 c% ?7 r* Z9 B, G* c6 e9 O& g) {9 K$ ^
相比于歼-20或F-22,五代机的最大升限、速度、航程以及超音速巡航能力也要大幅提升,美军甚至希望其未来战机能够全程不开加力的状态下达到超音速巡航(而F-22则只能维持半小时左右的超音速巡航)。为此,普惠和通用电气各自推出一种全新的变循环发动机,目前它们都已进入地面试车阶段,其原理是根据不同飞行状态改变发动机工作方式甚至内部结构进而维持最佳状态。/ l/ ^/ C. G, ^2 W6 o
( [, c. z! Z* Q+ a, w
& {1 j5 {2 w( o9 N/ [% L# _, ?8 H
2020年底,歼-20设计团队也阐述了下一代战机的设计要求,其基本要求和美国同类十分类似,外观接近于变形版的歼-20,但主翼面积提升很多,而且变更为菱形平面,并在机体后端插入可以上下大幅度调整的全动尾翼。在近距离格斗时,它会形成三翼面布局进而强化机动性;起降时则会回到鸭翼布局以提升低速升力;高速巡航时则会兼顾速度和隐身性而再度调整。同时,国产六代机可能还会具有两部轴对称全向矢量尾翼喷管,为此垂直和平行尾翼都可能被取消。; a6 V, O! c, ?! Q3 o
6 E* s* Z# n5 F$ Z6 T, H% V
2 U& S5 S# f* K* v* @8 i Q# W▲在可变循环发动机发展上,中美差距相对有限1 Y4 P6 m0 y5 p4 r
& Z/ k% O4 @! w" O) a& R! `
中国的可变循环发动机方面与美国等传统航发强国一样,都处于相对起步阶段,因此不同于涡扇喷气发动机领域那样差距明显,对一直追求彻底弥补动力差距的中国而言,必然是优选发展方向。而纵观双方的设计,都不难发现变循环发动机将极大协助多元矢量喷管,进而弥补布局对飞控带来的不利影响。
& I; [7 m! a( F- X' q( u' Y; g/ B( d7 h J" l
' g+ x# E, P" H1 F6 J$ g! l
- n' X3 ]: |5 {0 O+ R* L( @
综上所述,未来面向低轨高度和超远距离环境的五代机,将会在体积和重量上明显放大,因此在设计定型时,自然也就需要高性能风洞的协助。从这一点来看,五代机竞争的选手基本上只剩下中美两国,这几乎和今天隐身战斗机领域的发展趋势别无二致。$ F: f; Q9 W# a% L* X
+ Z' q& K1 ]! [! _% d3 `: O
& G* @% a) b1 r/ w6 s: o& z
; g7 d9 R, m5 u( D: d) }- S3 m$ d* O" w
▲未来国产五代机的体积很可能远大于歼-20& h$ n3 T0 n4 Y. k; U) q3 p# [
# O s8 U2 y* o$ [0 b: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