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本身就是一个圈套,请君入瓮不可不防3 T( B, V( U5 B6 d
) @4 B$ u7 l% A* G7 I v0 N据路透社6月1日报道,牵头意大利新冠病毒溯源研究的两位科学家表示,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下,采集于2019年的意大利居民血液样本已被送往荷兰鹿特丹大学重新检测。
, @: u" P& R- Y* B1 r# a [, i8 D2 W a# X0 I
意大利一项发表于去年11月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血液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抗体。这表明,新冠病毒可能早在2019年9月就已在意大利传播。$ M4 Z- R% c; y9 T8 p. c9 ]& m" a9 @$ Q
6 _! V+ G. ~0 E' d- c- I! p1 a“世卫组织问我们是否可以共享这些样本,是否可以在独立实验室重新进行测试。我们同意了。”
7 L4 i- Y1 [2 U0 @9 \1 O
, I1 v( H6 P+ `% O1 Y. ?2 h3 V意大利米兰国家肿瘤研究所科学主任阿波洛内(Giovanni Apolone)告诉路透社,世卫组织选择在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简称鹿特丹大学)的实验室进行重新测试。鹿特丹大学没有回复置评请求。
) ]" L1 U3 Z: n, p9 k6 ~0 a
* S5 U6 G' x' z, C% Y% M! L去年11月,阿波洛内等意大利研究人员在该国《肿瘤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检测了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参与肺癌筛查试验的959名志愿者的血液样本。大多数志愿者来自米兰伦巴第地区,是意大利首个疫情“重灾区”。
& v/ ?3 Z0 E0 q' l( m; k! V" @: ?- X" @) o. }( G) m9 c& w( ^ J* Z
结果显示,其中111名志愿者血样中存在新冠病毒抗体,占志愿者总数的11.6%;2019年10月第一周采集的4名志愿者血样中存在病毒抗体,这表明他们很可能在去年9月已感染新冠病毒,比意大利报告首例新冠确诊病例(2020年2月)早了几个月。5 X, ~3 {, u7 P0 W$ l. }! e
# B- D' G$ I& v* L2 N. y( E
世卫组织发言人对此回应称:“世卫组织正在与发表这篇原始论文的研究人员保持联系。与伙伴实验室的合作已经建立,以进行进一步检测。”
@4 o7 _$ w. F# r
" Z9 y3 ]8 t' T" s* o+ i5 W1 U6 u这位发言人还说,世卫组织已经意识到,研究人员正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发表一份后续报告。
4 Z! t& B* i& p4 P5 c$ C
5 s8 t6 F5 M9 E M% U6 t+ B8 q1 T+ ]0 ]& y) y
. o' S8 p" p2 O0 q( K6 p去年11月,意大利科学家在《肿瘤杂志》上发表论文
( q; M3 f4 Q; R; `5 w
# o3 r" i; \) X, L/ \8 |; X. B据阿波洛内描述,意大利研究人员向鹿特丹大学的研究团队盲送了采集于2019年10月至12月的60份血液样本(30份阳性样本和30份阴性样本),以及采集于2018年的30份血液样本。鹿特丹大学则使用了不同的检测方式对这些样本重新检测。
* s6 W0 w0 y9 s1 M* ~* G& K9 y# q7 ~6 p" V a& m: `
米兰国家肿瘤研究所的另一名科学家蒙托莫里(Emanuele Montomoli)表示,他们在意大利居民血液样本中发现了抗体,这表明“新冠病毒或者一种非常类似的病毒曾在2019年10月以前,在意大利传播过”。( `5 I" R& V. [5 f1 z: |* h
+ E1 O& w. ~6 b Y1 F
) M+ g' {# P% ^0 r- s" Y% `1 K他还补充说,他对他们自己的研究结果感到自信,并称鹿特丹大学的“商业测试方式低敏得多”。
! v$ Y. Z" S% M* v3 d
/ B# L/ f& [. ^& [: k* S) y路透社认为,世卫组织这一行动是对美国政府声明做出的回应。
4 o" w- b" N7 h( J* x/ S/ h$ x
: W) x1 r8 T9 B3 f5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下令要求美国情报部门“加倍调查”,声称要收集和分析可以更接近新冠病毒来源明确结论的信息,并在90天内给出说法。声明中还直接提及中国,宣称要敦促中国参与所谓的“全面、透明、以证据为基础”的国际调查。
6 [& R; a$ Z* U1 L' ^3 w
% i2 a# j- W8 |6 f# W$ V0 p2 n世卫组织紧急项目负责人瑞安5月28日警告,新冠病毒溯源问题“整个过程都被政治毒化了”。他表示:“希望每个人在这个问题上都能将政治与科学分开,让我们在适当和积极的氛围中去探寻答案。”5 v# L. W5 W+ H: o4 t g. K
8 L Y4 b" u& O; w.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