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缺乏石头建筑物导致非常难发现早期残留的建筑遗址,非常吃亏
- L: _! c; F3 y$ A }4 z: x( B0 Z7 c/ c; h- U# Y1 o- Q- I
●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郑州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T( o) e" o! G6 [( e) `( E8 n1 I, b
2 }: M, a" J9 S2 o# y
●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实证了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 ?5 A: K' D/ A$ l
( Z+ I2 s- b, g! |( I●用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 s/ q& j7 r4 y( }2 ` n" p7 S7 u/ M2 ~& A6 \* Q* \' E
●宏大的建筑规模,前殿后寝的格局,包括北斗九星与“天下第一”的关联,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不排除双槐树遗址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
% y6 E8 j# ]0 x1 l4 u: V
/ q5 [( \6 C! W●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确确是黄河文化之根,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5 L4 C! l+ [; Q8 ?3 m
/ j3 H2 W4 y$ z- _6 e5 Y●河洛古国的发现,可能将改变“中原的中心地位是从夏代才开始的”这一认知7 h: }8 O- i) f [1 ?' k- T' k, z/ J
# R: p, w8 ^: K" C3 s$ N% e0 _0 Z
5 a/ [6 |' c1 T" X
. `$ [1 R, J( `& \. f8 h) T( K" f.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流域的河洛地区,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向来被视为中华文明的腹心地带。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使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的存在得到证实,近年新发现的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则把人们的目光带向更遥远的过去。9 w/ g- i5 ?. E o I
# w, Z% P( w# E4 C+ k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郑州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等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发布并做点评。
3 L* l0 P# I2 a6 q( |
3 j1 Y W0 k! B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经过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连续多年考古发掘,确认其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7 W( w' u* x9 A: g
) I. g( [' h$ h* H* z9 ^; J9 d) |4 }+ U( \7 b( F- a
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初期阶段,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其社会发展模式、承载的思想观念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正是赖此主根脉延续不断、瓜瓞绵绵。0 Q* B' z: H/ I; X
/ P, s0 |: H) U, S5 x! u中华文明主根脉五千多年不断7 ~: F: c5 Z; V) c" N
' Z4 Q2 O: V: S2 G) q0 P9 C* p" J( i: r
尽管已实地考察数次,83岁的李伯谦仍不舍得错过任何一次近距离查看河洛古国细节的机会。春夏之交,炎热感已十分明显,老先生在地势高低不平的遗址区来回奔走,看起来殊为不易。# P% `' s/ a$ l# F6 F* E
4 x7 g! N! s' V# u( Q/ S6 _, e“我来六七次了,今天看了还是挺激动,真是太重要了。”他兴致很高,同行的其他学者亦是如此,频频相互交流意见。作为备受推崇的权威专家,他们走遍大江南北,看过的文明古迹不计其数,却对河洛古国青眼有加,原因在于河洛古国填补了一个重要空白。+ c+ Q6 _; H! V/ L( F
5 a Z) a# @6 @8 m# U
+ L: R# [, O, s7 A7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历时15年,在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等地都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高等级都邑遗址,显示出文明化进程加速的倾向,但中原地区却没发现,我感觉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持人,王巍坦言,大家都知道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但它究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中心?一直欠缺过硬的考古资料。7 k% b3 l. k9 g1 ~4 p1 j
* a8 M9 Q- L5 g. t( l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它如何起源发展备受关注。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说法长期不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2001年,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个由国家支持的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启动了,这就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旨在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历程。
8 a, s9 j3 w0 j2 s( B$ P! j5 w' p8 l7 z9 t* q( c8 X* N6 F+ \
2018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公布研究成果。红山、凌家滩、石峁等古国文明璀璨夺目,地处中原的河南地区却没有此阶段的重大发现,给人5000多年前中原地区社会发展“相对沉寂”的印象,甚至出现了“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
- O( w, [9 O) D' \1 ~" o9 j' d" h' y: B& k5 A0 [
“我们认为这种现象不是实际情况,黄帝的活动区域应该是以河南为中心,所以鼓励一些机构开展相关研究。令人欣慰的是,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说。
8 n [2 F' S5 [" Q( M3 M
( a. L- ]9 `" g% `# Y
; M- k7 w9 } f* j
7 J2 B. [$ ?: Q( Y) p" [6 [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站在遗址高处,黄河两岸风光尽收眼底。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三处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三处夯土祭祀台遗迹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7 l1 d4 g4 J2 J* x
4 u& Z: s; c* Z2 F“河洛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所处时代太重要了,伊洛汇流后在这里汇入黄河,遗址呈现出的景象与内涵,契合了《易经》‘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李伯谦认为,不排除双槐树遗址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至少是早期中国的酝酿阶段。
1 v5 z' h, u/ }2 d( U; X( b) o9 H8 e% W" L
如果说将遗址与某一历史时期对照还为时尚早,那么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及所处时代无不凸显了其在中华文明的中心地位,应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n. {; R" y) P! B4 s
$ j8 U* n, Z$ Y. \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王巍说。2 _( u2 Y5 A/ o: ^0 P9 w" I! E
, M4 E, o5 Y# {3 J* h( s" I3 Z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河洛古国宏大的建筑规模,严谨有序的布局,所表现的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北斗九星与“天下第一”的关联以及其他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袭传承,中华文明的主根脉愈加清晰。. E- }% @7 s' `3 U
+ q/ i6 T: B3 f0 N以往国内大部分学者虽然肯定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但认为中原的中心地位是从夏代才开始的,并不赞同更早的时候也具有中心地位,河洛古国的发现可能将改变这一认知。
. q2 A; ]2 R ?0 _- v
* l: f* R/ M2 d( w F, k" \" C“双槐树遗址发掘的意义在于,实证了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王巍表示,在这一阶段,文化上的中国已经形成雏形,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确确是黄河文化之根,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C. h& @% o" V/ B9 L
( _8 X; x. g4 b/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