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真是神一般的存在啊,如果不是人造的,能有那么聪明吗?
5 }. \ k( _. |* C6 T2 v5 G+ L8 y% F* ?. t+ g% V% v5 c) }. ?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中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临床特征”研究论文在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正式公开发表。报告显示该研究病死率为1.4%,相较于SARS-CoV和MERS-CoV(中东呼吸症)较低;新冠肺炎患者中位潜伏期为4天,重度、非重度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潜伏期达24天。研究团队特别强调,单纯根据最小、最大值评估人群的潜伏期容易引起误读。" W" P) d, V) d( d2 e1 S
7 d- `) n$ Y4 @2 o: x
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m8 ?) Z1 Y5 _! E" {' u z- z# k
9 u/ i8 K+ [. q0 Z据介绍,该研究纳入了来自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1月29日来自全国31个省(市)共552家医院的1099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其中926例为非重症,173例为重症。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当地时间2月9日,该论文已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率先公开发表,当时为未经过同行评议版本,已引起广泛关注。
- t8 B$ R; I! G7 N$ L
( x$ k6 r! v* [研究指出,截至2020年1月29日,有7736例新冠肺炎患者在552家研究中心住院治疗,研究团队获得了其中1099例患者(14.2%)的临床症状和结局数据,其中武汉金银潭医院收治的患者量最大,为132例。
& F9 _, o* ^! y0 f
/ o- R2 N( O' e2 ^$ K纳入该项研究的新冠肺炎患者中,3.5%为医务人员,1.9%有野生动物接触史;483例患者(43.9%)为武汉居民。在武汉外居住的患者中,72.3%有与武汉居民的接触史,其中31.3%曾去过武汉;25.9%的非武汉居民既未去过武汉,也无与武汉居民的接触史。. b. d; R8 h, h$ I1 g1 i+ i$ ]' j$ x
: Q4 H% Y6 O' U# A研究团队认为,分析显示约2%的患者有野生动物直接接触史,四分之三以上的患者是武汉居民、曾去过武汉或曾有与武汉居民的接触史。这些发现与其他最新报道一致,包括家庭聚集性疫情、无症状患者传播疾病和分为三个阶段的暴发模式。研究者认为,该项研究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7 G9 @% p* {! e
" e1 x) a# C8 ~( E& V! w中位潜伏期位4天大于14天仅13例
4 h' @, h+ }- Z, y; L1 o9 S, U( ?# s/ x- e! n p3 b
在1099名患者年龄分布分析显示,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7岁,0.9%的患者小于15岁,共有41.9%为女性。其中,25.2%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入院时,926例患者的新冠肺炎严重程度被归类为非重症,173例患者被归类为重症。重症患者的年龄比非重症患者大7岁(中位数)。+ ~* ]/ X& V8 _, s2 f2 U* c, n
1 Z! T4 G% a8 E; W! p% l9 J
该研究指出,潜伏期定义为接触传染源(野生动物或者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可能最早日期与出现症状(即咳嗽、发热、乏力或肌痛)的可能最早日期之间的间隔期。研究得出的中位潜伏期为4天,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研究还发现,重度、非重度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潜伏期达24天。
" z6 D! `/ D5 }; v4 A5 T n ]- f8 V
* f+ y5 ~' ~$ N7 V4 v
4 e% H, l/ C1 H, x0 @4 K5 G8 S然而,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关伟杰、梁文华、何建行和钟南山在解读时强调,仔细查阅整个人群的潜伏期分布规律,发现潜伏期大于14天的共13例(12.7%),而潜伏期大于18天的仅有8例(7.3%)。研究人员认为,单纯根据最小、最大值评估人群的潜伏期容易引起误读。
0 A/ m1 N8 i0 W# @! f& x( d" F2 m" m3 r: }
1099例确诊患者病死率为1.4%较SARS低
H; V: |" ?/ ^: k O6 v) }- e7 x5 @$ `
在治疗方面,大部分患者(58.0%)接受了抗生素静脉用药,35.8%接受了奥司他韦治疗;41.3%接受了吸氧治疗,6.1%接受了机械通气。重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比例高于非重症患者。
5 @( o( l8 @0 y& ~- j1 `5 b' V& I7 U
研究指出,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复合终点是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采用机械通气或死亡。在该项研究中,67例患者(6.1%)发生了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包括送入ICU的5.0%、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2.3%和死亡的1.4%。173例重症患者中有43例(24.9%)发生了主要复合终点事件。3 F# u* Y8 ^" z" E
# {3 u& Q* A7 J) n
研究团队提到,尽管与新冠病毒相关的死亡总人数多,但病死率似乎低于SARS-CoV和MERS-CoV(中东呼吸症)。研究团队在这项研究中确定的病死率为1.4%,低于近期其他团队报道的病死率。他们认为,原因很可能是样本量和病例纳入标准的差异,由于轻症患者和未就医患者并未纳入本研究,因此真实的病死率可能更低。9 S$ X& ]7 q2 ~# {; n0 m: ]
% J, U( F0 @ A" T) o4 G% a+ c; W入院时发热患者占43.8%单以发热检测或漏查5 r5 d2 Z* r6 D
7 R" _5 f. i/ ~: ~9 ?0 m* [" S i
该研究结论还显示,在症状方面,入院时有发热的患者占43.8%,但住院期间有发热的患者占88.7%。第二个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67.8%)。恶心或呕吐(5.0%)和腹泻(3.8%)很少见。研究团队表示,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与SARS-CoV相似,发热和咳嗽是主要症状,胃肠道症状不常见。% I2 u) U' u/ _: ]: k6 K) f
K7 b6 a! L4 {但该团队提醒,不发热的新冠肺炎患者比例高于SARS-CoV(1%)和MERS-CoV(2%)感染患者,因此如果监测病例的定义侧重于检测发热,则不发热的患者可能会被漏诊。研究还强调,尽管新冠病毒和SARS-CoV具有种属相似性,但一些临床特征可以将新冠肺炎与SARS-CoV、MERS-CoV及季节性流感区分开来。
. F( G- I3 U, s5 m7 |3 H9 G* z7 j) X' ~$ L' S' w4 d
此外,在新冠病毒传播渠道上,研究团队在讨论环节指出,SARS-CoV、MERS-CoV和高致病性流感的一般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可能也相同。但目前已在胃肠道、唾液和尿液内检出新冠病毒,因此需要对这些潜在传播途径进行研究。& Y$ ~8 Q U+ o! Y" m+ r
; [% W+ L& V: n P: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