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牛点评:安全与隐私,熊掌与鱼不可得兼,哪个国家都不得不做出取舍9 l- \8 C, d# p3 b+ J
: {3 q$ D% {8 R+ Y- ]! j% i
德国《南德意志报》7月20日发表文章称,在西方,个人数据也会被存入评价体系,这说明指责中国的评价体系“这纯粹是伪善的”。全文摘编如下:+ _0 x2 x; ?; H7 p
5 b7 r8 T; P9 t
目前,西方来自监控行业的新闻越来越多,如欧盟计划收集火车、公共汽车和轮船乘客的数据并转交给安全部门等等。
0 K# I' t$ _) V3 I
- U! d6 b7 y$ w- c英国《卫报》刊登的一则报道证实了一个旧传言:谷歌和亚马逊的虚拟助手不仅进行监听,而且各类服务商的工程师和员工也会进行监听。+ u9 G7 C! {" m, r6 f X" ]
9 ~& L5 J' A H: {1 G, I美国《纽约时报》也曾报道了超市、连锁商店、短途交通和娱乐行业运营商如何通过所谓“信标”窃取手机信号,以便掌握并分析顾客和用户的行踪。
* p4 J. k, g% M, c' D" C9 c$ y* F/ p0 ]8 \8 c" t
. F1 h9 G1 {$ Y* }: X/ B
值得恐慌的不仅仅是这些。目前有一款来自俄罗斯的十分成功的手机应用程序,人们能用它来处理头像图片。它同样会窃取数据,而且就在美国大选之前!不过,警报已经解除:该应用只窃取用户上传的照片而非窃取整个图片库的数据——尽管这样,解除警报听起来还是像警告。5 L7 b3 ?. Q2 h7 H
% h+ o! Z1 [+ a6 q' A+ K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日前首次详细介绍了“神经连接”项目。据称,缝纫机式的机器人将在人脑中植入极细的电线,之后人脑就能通过植入头骨表面的芯片纯粹利用思维控制计算机或机器人。“神经连接”项目在动物身上已经取得了成功,但还未获准用于人体。现在的目标是研发控制义肢的元件。但是,在数字世界中,每一项医学进步的背后都隐藏着无限可能。从源头(神经细胞)截取神经学数据(即思维)足以令人担忧
8 k5 ~. f) j0 h8 v p. q4 z0 ]/ Y {- Z, G: R! |7 d0 N
9 O% Z4 r# g' ^2 t# _总之,这些新闻是阴谋论或科幻小说的最佳材料(毕竟两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但它们都证明了一点:未来工业“数据就是新石油”的心态一再达到新高度。& {6 p3 }, l5 D7 [1 E) I: ~- O; j, m4 Q
' d [: p- I6 h- q" D) @! M% G
报道认为,现在应当得出结论:指责中国的评价体系——借助各种信息评价公民,据此决定他们获得何种出行自由、信用等级以及教育和职业机遇,这纯粹是伪善的。
! X/ {% p( `' B+ P# o# d/ F9 c$ D! {3 c4 o7 M0 d" U1 ~
相似之处是惊人的,因为在西方,个人数据也会被存入评价体系。例如,人们在美国信贷体系中通过计算发现,如果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对电吉他感兴趣,那么他的信誉评价就不会很高。哪个头脑不正常的人提出了这样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参数,我们只能自行猜测。
- S0 g) J" g5 `
; d% m5 W) O+ ?* A
& t0 v: N% y* B) }. E; G但存在一个差异。在中国,监控是公开的,无论在网络上还是在街道上。在西方,全方位的监控则是悄无声息的。如果整个行业都像情报机构一样秘密行动,那么制定法律并落实它将是无比困难的。
9 Q8 {3 G. M1 z4 m5 O
8 W% L/ f; ~+ C( {5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