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后贸易战时代,美中竞争将怎么发展?. Z: Z7 i0 G# s. U2 T4 }! w
: q- S. @# V" Q4 f$ c
9 l* n3 i; Z* V& [+ L
2 Z: [! L. ]' b% L8 o6 L8 S4 B- e 傅立民:我认为美中(贸易)对峙已经给双边关系造成了永久性伤害。从长期来看,这场贸易战后,任何一位中国领导人都不会再愿意完全依靠美国(进口产品),就像美国也不会愿意完全依靠中国(进口产品)一样。所以,双边关系从长期看会受到影响,两国对彼此都会更小心,这就限制了双方的合作潜力。
4 L' Q( r3 d/ K9 M9 u) L0 B! [$ k% p' ?% n5 `3 g y0 y
& R1 |( ?5 ]$ b2 `7 {3 W% ~/ ^
, a8 w8 Z3 Z, ?& n& n" h: _ 我觉得这太糟糕了,因为我们两国的经济本来是非常兼容互补的,互通有无也确实是个非常棒的原则。美中应该多挖掘合作的机会,而不是去割断我们已经连接好的合作纽带。
. T( ^5 u* ?4 V+ m* d7 |1 _8 @* H8 W" `# v
3 Q# V1 f; @' ]8 e7 J
: w+ F. a6 R) E0 b4 t6 t* a6 q 《参考消息》:你认为未来中美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是哪个或者哪些领域?1 P# A& P& p7 D( C* M
8 o* e6 L% V7 `! f* Y7 B9 y' {
. E$ @2 Q M# f& @
; C# h/ u5 {0 G. g 傅立民:我认为美中肯定会进行科技竞争,但那不一定会导致冲突。应对竞争的办法是改善自身表现,美国需要这么做。在这个方面,中国带来的挑战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因为它会激励我们奋发图强,而没有它我们可能就不会这么做。同理,美国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对中国来说也是好事。此外,美中还可能在规则制定领域进行竞争,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相当大的分量,它有权要求参与制定规则,也许美国一时半会儿会抵制中国的诉求,但最终,美中将不得不再次互相合作,以及与其他国家合作。
3 b4 s; F- Y, \' s4 J/ y1 [2 W3 u& c; H3 W0 C. n8 L; p
8 c) n" v( _4 k" k8 L% l
2 f0 ^3 b$ u) ~7 j+ q* q
4 F7 J% u( w* E' y* h9 T' S# z, W+ T/ A/ ~) T& o: R" A! {% [( G1 L! [0 n9 p
h% i3 u) v* o7 o5 x8 ]3 G
# }/ e, s( Z, ~5 r
《参考消息》:你说过,两国需要重建一个鼓励良性竞争、合作大于对立、符合各方利益的世界秩序,我理解这是要两国开展“负责任的竞争与合作”,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 B e8 f% _, { @2 ?/ e
1 k# @; O! _, b2 Y# M/ |# O R" R/ k9 s. t& @8 k& ~0 T
; d' \. M @1 I 傅立民:我就是这个意思。我说过,我们通过彼此合作可以收获很多,开展竞争实际上也可以是合作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科技发展领域,知识不是你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就可以凭空想出来的,知识来自于和别人的互相交流。闭门造车不是科学进步的好方法,合作才是。中国有众多的人口和数量日益增多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等,美国也有大量人口,在美国的很多中国人在科研领域工作,我认为两国开展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 `; S; z( ?5 J
: ~& \# t7 `4 d ~$ h$ R" A Q1 H
, N" f/ _6 ~/ x, b) Q4 |6 B; ?" G! t0 `4 B/ \' z1 X6 p# ~2 u4 i
《参考消息》:你对中美关系的最大担忧是什么?
: N+ L6 ]! _( i! q2 `6 ]3 J% Q, W7 X: a' c4 K: A& M
5 c( w O/ e4 S) a5 L |
; A v |5 p# ^/ E+ {) }. u
傅立民:我担心那些偶发事件。我认为哪一方都不想故意制造对立,但偶发事件出现的几率在持续上升,到了我们需要对彼此采取挑衅姿态的程度。我们也有陷入针锋相对模式的风险。这可不是什么好模式,它会增加坏事情发生的可能性。8 y* y D$ M& l# S p9 y3 |7 d5 S+ F& r
6 S9 H6 a5 S$ u* u# |3 g2 j, O* d) ?( p. M7 l' @) q
. U# j% ^; k* i6 p
《参考消息》:你的最大期待是什么?2 K$ b- \: M& N$ F
) X8 f7 I% o9 S+ [- E
" n8 m4 z0 f B9 G9 |& |" x- w
傅立民:从长期角度讲,我还是非常乐观的。因为我认为美国最好的日子还没来到。中国也是同理。所以,如果两国能以同为人类、同为地球居民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继续崛起,这就给世界带来了希望。
9 [; b' V" G& @) P$ R+ d" I" s, \. H/ s- I: B( i
* F' [! h" N+ J' H1 R
D* a( d; U d 《参考消息》:作为见证过中美建交史的人,你认为历史能为两国提供什么借鉴经验?0 c* C' q ^0 y9 K
! {5 S {7 B U- V' r K
6 t" B1 i$ u' D* b/ V; o7 ^9 R2 H" o) ^
傅立民:我认为有很多经验,其中之一可以很好地用中文“求同存异”来概括,也就是说,对于两国来说,聚焦于寻找可以形成共识的领域要比一味盯着分歧有用得多,也许分歧可以暂时搁置,以待之后有更合适的条件再解决,这就是美中关系的经验之一。其次,互相尊重非常非常重要,美国的文化重视国家荣誉感,中国文化则重视面子,这两个是不同的观念,但最终它们彼此相连。什么是面子?面子就是你尊重的人也尊重你。什么是荣誉感?荣誉感是对自我保持真诚。所以我认为,双方(通过几十年的交往)已经明白,互相尊重是美中关系取得成果的关键,而彼此互不理睬或者试图孤立对方则会给两国带来伤害。 U0 U$ s- v5 j$ D+ H
7 _ E0 P. C0 K6 O# R1 d& @
# {/ J, K8 K8 J) s: u' m$ X! P/ a: g
对批评者不应轻易“拉黑”. {5 Y& l/ H, _- V0 [: _
, o2 g8 W: _! `. O
& q- p# f& g. y4 s
+ R" G" z. T/ w 《参考消息》:近年来,美国很多中青年人士加入智库或者走上政府决策岗位,比如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博明(马修·波廷杰)。你对他们有什么印象?他们和你那一代学者有什么不同?% l% K: q; N+ t% B o6 c
& J8 r0 q' r+ s+ f: @% P' U) ^3 C* ~. g L; S2 U" K, n
7 H0 a4 f) E, m4 S: L% R
傅立民:我认为在一些方面,年轻一代比我们那时的能力更强,他们的汉语更厉害,也许还在中国留过学。我们那时候是没有这种机会的,因为当时我们两国还没有建交。我决定学中文的时候,身边的人都以为我疯了,他们不明白我学这个有什么用,以后又用不着。所以,我认为年轻一辈在某些方面的素质更高。
) s% I) v$ U8 u3 i
( v; g1 ?7 W/ [- }$ A, q) _: b" a4 B& m4 O0 ]5 |
0 X" K# Q" M/ B' f: c7 v) x1 W: f
美国年轻一代的中国问题学者一方面比我们过去更渊博,语言技能更好、更有能力,另一方面却对中国大陆比我们老一代人的态度更负面。中国的统一战线政策在西方语境下被抹黑了,但其实它的含义非常简单。我记得曾读到过这方面的论述:如果对方有70%的人反对我,那么就可能有30%的人赞同我,我就可以跟他们合作,把反对者和支持者的比例变成5:5甚至4:6。所以,不要放弃尝试,不要“拉黑”别人,不要拒绝和他们沟通讲理,不要把他们的批评一概视作敌意,也许这些批评是建设性的。* }( [0 d, V% y+ B$ e
" o/ \3 Y" c4 C% L6 i
( q1 u9 g2 G% D0 t; M4 h
0 ]5 K: a: e1 ^6 T# ~ 《参考消息》:这些对中国怀着负面看法的中青年人士走入美国决策层和话语塑造体系,是否会给两国关系带来更多负面影响?
3 Z+ o: b% G$ ?+ o) ?
8 ` `6 @+ u$ \, G. _
) q# L- O+ R6 W& w+ F, F& R! e" e0 ^4 t( i$ e5 p; N5 K5 }! c
傅立民:我认为美国对中国的看法部分由他们决定,所以我觉得对你的问题,答案应该是,中国需要博得美国新一代学者的好感,而不是拒绝他们。你是记者,如果我跟你说,因为我在一些事情上不同意你们的看法,所以我不愿和你们说话,那么我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这么做会有什么结果呢?让中国人更了解美国而不是更不了解美国,这符合我的利益,符合美国的利益。对中国来说,让美国人更了解中国也符合它的利益。我认为我们两国都需要重新思考这一领域的糟糕趋势。
) Q3 K) a, ]: Q+ z
- U9 ` K" e& G4 [
6 D- j( r4 ?2 ]4 b# i! J4 E* H% N8 _. Y C7 m" i) |! S V
美中两国都有一些人靠着朝对方国家释放挑衅性言论为生。这些人是学者吗?我不知道。但他们很善辩。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对这些人做出区分。但即便是对这些善辩者,中国也不该把他们“拉黑”,而是应该尝试耐心地教育他们,纠正他们的错误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