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三评浮夸自大文风之一:文章不会写了吗?
( d7 u2 }- s3 l7 ]( T* K- h& G' _: p
6 T9 {. g2 G" R' y Q4 Z( v近期“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等浮夸自大文风频现,消解媒体公信力,污染舆论生态,扭曲国民心态,不利于成风化人、凝聚人心、构建清朗网络空间。9 T) s3 _5 h8 k( v
C5 w* q: u; y' X: @. D
为了匡正各媒体浮夸自大、华而不实的文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风“短、实、新”的要求,倡导清新文风,崇尚风清气正,今天起,人民网观点频道推出“三评浮夸自大文风”系列评论。
( @5 K1 d% T1 g; R9 X! v9 E/ l( H9 K) N; o: X& ?( C& R# Q
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惊一乍、事实似是而非,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9 O% ]. _7 Y! z. x; h; b
$ e& s4 G, S+ W- k2 o" B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内部水平却了无新意,令人堪忧。比如,有的一味夸大、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任意拔高、贻人口实,鼓吹《别怕,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一厢情愿、照单全收,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0 Q. H3 ^3 h9 L, a. ]! M6 g2 z) |: {
2 a% d' E: u: j) \7 C9 t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的后果,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B8 p3 x% A) O; C
" E5 k2 I+ a7 I0 \( V8 R1 L$ F' U& z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对一些媒体而言,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睛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在此类文章的始作俑者眼里,标题就是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不加点“刺激”的猛料,就无法吊起胃口。然而,新闻不是爽文。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h6 N+ q: [# N0 }
+ c0 u1 q# q; b7 C2 b7 z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然而,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还需恪守自律。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忌惮造噱头,结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离法治轨道,荼*公众认知不说,更消解媒体公信力。( G6 `7 U5 E; ~9 m' y
+ I/ H8 f+ ~1 X+ J, i; g4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并不是。还记得,南海仲裁闹剧群情激愤,“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声音却产生共鸣。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引发舆论场同声同气?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
: s7 M. W: h' S$ E) ]1 w+ q; R
s# W% K3 j4 s' k( A: t
8 |- y+ M- w9 e, p
. Y+ T! ?' b! | f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新闻讲事实,讲真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那些热衷于耍噱头、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 W }% n/ u/ ?- `6 } l
4 p/ e) `% F; y
S3 `2 Q8 v5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