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B-21”惊艳亮相7 f' V. e9 X( `: N
' \( W: c, O8 @8 A+ [9 p e% m
《大国起飞》的发布,正逢我国航空工业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创建60周年。航空工业微信公众号的介绍称,《大国起飞》是一部以梦幻般手法,展示我国航空工业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自创建以来制造的主要军民用飞机型号系列的创意之作。
" F2 Y: B1 b9 n1 n$ P
+ Q) M) N A1 h$ {! \
# U- V. Z2 y4 ^* A# E, ` {; y; x 视频中先后出现了轰-6轰炸机、运-7运输机、运-8运输机、歼轰-7歼击轰炸机、轰油-6、空警-2000预警机、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涡桨客机、ARJ-21支线客机、C919客机以及AG600水陆两栖飞机、轰-6K“战神”轰炸机、运-20大型运输机等国产机型和转包生产的波音、空客飞机的3D动画视频。视频以精细的电脑3D动画为主,穿插部分珍贵历史镜头。动画制作逼真细腻,其中轰-6轰炸机投掷氢弹、轰-6K“战神”轰炸机在机腹弹舱发射疑似“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镜头令人十分震撼。
- y) p. k* c/ P, W/ i- ^* t; T- {
?7 _) C" z8 x, O5 a% I+ c3 C8 ] _6 ^$ j) ~. W& C' r
4 k% y9 S5 G5 ~3 s/ s8 Q
当然,最引人关注的是视频最后出现的一架神秘飞机。该机被蒙布覆盖,只能看到前方的大致轮廓。从轮廓来看,这是一种飞翼布局的飞机。
/ D4 l' ~. P# N- L& D$ z! |: T+ e$ N. `+ ~ ?( E" C4 M: s( m
中国军事专家宋忠平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宣传片公布的外形和发布形式判断,这极有可能是与美国B-2隐形轰炸机类似的新型远程轰炸机。
( P8 g+ X% p1 I: k' B! ?0 \
8 U; J. B1 e- n" e- _. E% _ 中国空军专家傅前哨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目前公布的画面很难判断该机型未来的具体性能参数,但参考他国远程轰炸机的参数,中国要研制的远轰的航程应该在1.2万公里以上,载弹量在20吨左右。从目前公布的外形轮廓来看,该机型可能会更突出隐形突防能力,综合性能应该会优于B-21。( I" r' J: k( a8 f0 w. P1 _
, e' @, [1 V5 k
* k7 h1 z2 `2 \+ b4 e
' H* u {1 }% x- X. M- t* H3 H7 U; |6 J& K, r5 w) ^- N
飞翼布局符合发展趋势/ ^* E0 h9 s- M$ |8 r$ `! \
' j# b8 c% q/ f) q 对于远轰为何要选择飞翼布局,专家表示,飞翼布局是轰炸机实现隐形和气动一体化设计的最佳选择。一般而言,飞翼布局符合全升力体飞行器的设计思想,在气动方面优势明显:飞翼飞机没有常规的机身和尾翼,大大减小了机身的摩擦阻力和尾翼带来的阻力,提高了升阻比,经济性较高;较大的机翼面积使得单位面积翼载荷大大降低,同时整个飞机的重量分配更加合理。由于采用典型的翼身融合设计,减少了头部的迎风面积,也减少了机翼与机身的干扰,大幅度降低干扰阻力和诱导阻力;而飞翼的机身剖面也近似于翼型剖面,可以将整架飞机视为一个升力面,极大提高升阻比,因此航程性能较好。由于采用了翼身融合设计没有尾翼、没有机身,从机体内部看,空间得到最大限度利用,翼身融合部分都被充分利用。3 p$ t( _0 E( M
) s' [, w9 }. U 飞翼布局也非常有利于隐形。由于无尾飞翼布局翼面与机身融合度高,再加上采用背负式进气道,外形光滑,几乎没有较大的雷达散射源。如果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和吸波涂层,背负进气道再配合S形处理或进气道格栅等技术可进一步提高飞机隐形能力。! @5 K0 t' I2 `9 t9 c
# T. x" w. h% }; {- Y. J2 T Q- t 远轰研发条件已成熟, ]- z$ h `0 i/ m
) g3 Q; l/ W9 a% p+ h! f
上述专家表示,从技术上看,研制飞翼布局的远程轰炸机,中国已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西飞有着丰富的大型飞机设计、生产经验,特别是运-20的研制,使中国掌握了200吨级大型飞机的研制生产技术。当然,对于飞翼型轰炸机来说,实际上最关键的是控制技术。由于取消了机身和尾翼,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都与常规布局飞机有显著不同,早期的飞翼都无一例外受阻于飞机不稳定、控制困难等问题。尽管纳粹德国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波音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都曾尝试过飞翼设计,但都无果而终。美军B-2隐形轰炸机在运用了大量先进飞控系统后才获得成功。. v9 T" n- v u0 J
+ x1 e9 c% P/ g; G( T
有分析认为,之前,中国曾成功试飞“利剑”无人机,这就是一种相对较小的飞翼布局隐形飞机,中国能研制这种飞机,恰恰说明在控制理论、控制软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尽管“利剑”的体量远无法和远轰相比,但有这个基础,中国研制大型飞翼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另外,中国也突破了背负式S形进气道的相关技术,在涡扇-10的基础上研制新型发动机基本能满足远轰的需求。. N! w6 Q! S% X3 W( \' O( _) R; ?
2 ^, D) [" @ M8 z2 {5 J* ?+ E 傅前哨则表示,大型战略级型号没有在首飞之前提前对外公布的先例,这说明中国研制远轰的相关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也说明中国航空领域越来越自信。
/ X' Z ]' I1 y4 w6 u( Y# e
- f. `3 T8 z: k 专家称,远轰将极大增强中国空军的战略打击能力。如果用于常规打击,可以有效控制第二岛链,如果有大型空中加油机配合,应该可以洲际飞行。) V9 I8 k& V6 Z) r2 r' m5 \
; _- _+ d8 n+ \;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