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三年前在《华尔街日报》发了那篇题为“即将到来的中国崩溃”(The Coming Chinese Crackup)的文章,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David Shambaugh)似乎对人们喜欢将他与“中国崩溃论”联系起来很敏感。一有人反驳“中国崩溃论”,他就会赶紧辩解,撇清关系。10日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研讨会上就重现这样一幕。
4 U# @- U( L# Z) r/ A# |3 C9 m/ j7 a3 X: f2 `
据中评社4月11日消息,乔治·华盛顿大学西格尔亚洲研究中心和中国发展学生智库10日傍晚联合举办“从邓小平到习近平,转型的中国外交政策”研讨会,邀请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萨特(Robert Sutter)和中国访美学者信强,就过去40年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进行研讨。现场坐满上百名大学生。
( j! a, G" n9 G. B
! m% J6 ?1 c0 A2 y/ G沈大伟和萨特在演讲中回顾中国外交政策从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决不当头”,到现在的“奋发有为”,中国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央,虽然在许多方面保持了连续性,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方面变得更强硬。尤其是萨特的评估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带有更多批评性
0 z' `( e: W# ?# P, \7 T8 c* S, n) b. V" n. }3 j
+ }4 J3 m. S5 j8 K5 q在答问部分,接连有学生对教授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一位日美裔学生认为,两位美国教授演讲中对中国的观点太消极,中国并没有像他们说的那么激进,相反中国为全球治理做出不少贡献。他问:考虑到美国专家对“中国失败”的预言屡屡失灵,这是否代表美国外交政策的一厢情愿?
! y$ C8 \& @9 M0 P, m4 s V3 }! q; K7 S% v, E( X) i
尽管这名学生并没有提三年前的那篇文章,沈大伟的神情马上变得严肃起来。他说:我不同意你对我们演讲观点的定性,其实我还是称道中国和习近平在全球治理方面贡献的···我也赞扬一带一路是史无前例的,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倡议···所以你对我们观点的定性是不对的。, l) G7 L/ \3 O3 M- z( c" g
' w' L! l& j$ ~9 H沈大伟话锋一转,主动说起自己的那篇文章:你对美国专家“中国失败论”或“中国崩溃论”的定义也是不对的。包括《华尔街日报》那篇文章,“它的标题不是我起的,是报纸编辑起的。我并不同意那个标题,且标题也不反映内容”;“我并不想要中国崩溃,我也不觉得中国会崩溃,OK?我不知道为什么别的专家会那么说,比如章家敦,但美国有几百位中国问题专家,少有人那么说。 ”
0 S' \5 q7 H0 ?: v6 M2 o& S' [
) ?9 b/ @" R* q% Y
1 Z! j) ~7 p, P$ F美国著名的“中国通”——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2015年3月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中国即将崩溃”的文章,这种突喊“中国崩溃论”的做法不仅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也被很多中国人看成是“对中国发展的不必要干扰”。
6 J& B; B4 y c9 @, v; v6 x# i- E+ P
2016年,沈大伟在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对谈时,曾经澄清“说中国崩溃不是我本意”。2 x( l# C& b, ?" J/ ]
8 W& M' ^% }7 u
沈大伟当时就对王文陈述了类似的意思:那篇文章标题(《中国即将崩溃》)是个问题。标题并不是我取的,而是《华尔街日报》编辑取的,他们需要博取读者的眼球,为报社赚取更多利润。当我在文章发表前日的晚上知道这个标题后,我让他们改标题,他们回复我:“对不起,大伟(David),已经去印刷了,来不及了。”
- ?/ z2 R2 \7 o5 P n, e& ]
1 p( `9 m; X6 ^0 u) S0 A
- T0 W- z" ~2 ^4 J/ y3 @3 ~* i
\( n3 n7 M$ I* t+ V" H尽管沈大伟说对编辑表示了抗议,但《华尔街日报》电子版并未修改那篇文章的标题,时至今日仍挂在该报网站上——难怪沈大伟如芒在背。" s( R2 C6 x7 {* _6 i4 e
7 u1 V8 l0 `9 U: q1 i- V
. q' G, K; ?5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