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 海归中国后的困境:留学花费超100万 月薪不到6000元

[复制链接]
我爱你吗 发表于 2017-8-22 11: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面试一家外资银行的时候,赖凯颖发现和她一组进入最终面试的五个应聘者中, 只有自己一个本科毕业生,其余四人均是研究生学历。在这四人当中,有两位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读于国内“985”大学,一位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读于悉尼大学,另外一位本科就读于国内“985”大学,硕士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5 V$ v. b2 ]* Z- L7 C' ]- u6 L0 X' t4 y# Y% U, G% z# z
  “以前大家会觉得海归很厉害,但随着海归人数的增加和国内高校的发展,海归的竞争力已经被大大削弱了。”她感慨道,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超过了她的想象。$ w: k8 r# b2 S" q: k) j( @0 r

8 U4 R# W. b, I$ g  最终,她还是被刷了下来。
: j# _; h) P& b, O0 Y1 ^" J0 w  j6 s
  赖凯颖意识到,笼罩在“海归”头上的光环开始渐渐褪色,大多数海归和她一样,现在不得不面对“骨感”的现实:他们并未收获理想中的高收入,就连留学的学费也很难靠薪金赚回来。
- n- r; M: P/ `$ s  t" V: H& e9 d2 C/ y8 _1 a0 N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海归”一词,意指回国积极投入市场化浪潮、进行独立创业或者走上专业技术管理岗位的留学回国人才。
: B$ j1 r% y# f2 i
4 {! ~+ K9 p0 ~: d" k  8月12日,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80后、90后留学回国人员中,44.8%的人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海归认为月工资远低于自身期望;另外,专业不对口现象在海归群体中同样明显。
( r5 z' f: k. U+ Q; c' n! p- M$ [, D$ i+ k4 Y
  留学花费一百万,面试时“眼泪都要出来”
2 |/ F0 X1 r- B  y" o- Z; w5 g8 W2 X
$ F; l) W( D; Z  2011年,平时成绩优异的赖凯颖,只考上了一所国内的二本学校。4 H0 G2 [! J' I5 I
/ O- e( \- _5 O/ {
  高考失利之后,赖凯颖选择休学一年申请国外大学。在雅思考到6.5分之后,她终于进入加拿大综合性大学排名第一的西蒙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学习会计和金融学专业。# `! |- s, m4 G. s4 Y! E/ j

, J, y* }; t" t1 G9 `  在赖凯颖毕业的2016年,西蒙菲莎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位于200名左右,和国内“985”的高校排名相当。/ ?4 O6 _1 Y" |6 s/ v, Z

' u" j7 C7 F6 G% E3 T; u% b/ F! ]  整个留学花费并不便宜。家境富裕的赖凯颖表示,留学加拿大四年的花费,已经超过了100万元。
9 b2 V) f1 ]% {3 T: i0 e# ?" F* J: F! ]5 T+ B2 A) w, Y
  毕业后,赖凯颖选择回国内。她找工作的第一站选在了广州,这是离她家乡最近的一线城市。: _% ]7 a$ s6 S( d3 w
% R3 r4 u! _6 P: \/ D* h* G
  “在我大四的时候,我也有考虑过到底要留在加拿大还是回国内发展,但最终还是因为家人的强烈要求而回来。”赖凯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因为自己就读的大学排名较前,且自己也就读于热门专业,所以在回国之前,家人和自己对于找工作之事并不担心。
8 g; q- _* ]- |$ E* H. C- R( x0 }/ W4 X& d
  但回国之后的第一次面试,赖凯颖就感受到自己的状况,与国内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区别。
; ]& S2 a% f3 K" X
2 H( n! X  q' ]# L/ Y* Z' X- |  “面试进行得还挺顺利的,但在最后,面试官问我几个相当专业的会计问题,当时我就知道这下悬了。”赖凯颖回忆道,她所面试的是一家国有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部门,在工作中需要经常处理财务报表。然而她在加拿大所学的会计课程,多是根据美国会计准则(US GAAP)或者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而编写,但在国内的会计准则和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仍然相当明显。+ Y* D6 Z; O1 u; v. n6 [9 V

, W- }& J+ |& x) M8 j  “会计准则的不同决定了财务报表上的一些数据差异,招入我们这样的国外留学生,会使得企业在内部培训的成本升高。”赖凯颖这样看待她面试的失利。
' t7 \  U5 I. s! {4 y, b' O/ G. e! J1 M
; s% ]! Y7 v  K3 Q3 H  让赖凯颖更加失望的,是她一次面试某国有银行时,主考官对她专业能力的质疑。在赖凯颖大四的时候,她便通过了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注册金融分析师)一级的考试。作为国际认可的金融从业者资格考试,英国《金融时报》杂志于2006年将CFA专业资格比喻成投资专才的“黄金标准”,而赖凯颖也是在经历近一年的准备之后,才成功通过了考试。
2 C5 r5 D6 }/ O, ^% ]! G
8 f; L, e% j! J, e2 T! B  但这一个全球通用的专业考试,并没有得到这次面试官的青睐:“在面试的最后,考官问我有没有在国内考取基金从业资格证或者银行从业资格证,我跟考官说我准备考CFA二级,他冷冷地回一句‘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当时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4 S. C6 `* y0 {
5 n6 \0 y  H! H! [5 r
  现在赖凯颖已经离开广州,回到自己的家乡—南方的一座二线城市,在当地一家公司负责金融工作。这份工作,她坦承,有自己的努力,也有父母的介绍在里面。: Q5 j. t& t, W3 v2 R

' j- T+ z3 E& N' k" n1 E  拿着不到6000元的收入,赖凯颖觉得相当快乐。“现在每天早上八点半上班,五点半下班,公司基本没有加班文化,工作强度和压力也不大。周末也有很多时间可以陪男朋友和家人,这对于大城市的金融从业者而言,都是奢侈品。”
2 H7 e+ o4 C* x* ~2 O" r
5 R& h4 R* F+ R" c  但有些时候,赖凯颖还是会觉得又不甘心:毕竟家人供自己留学花费超过100万元,对比自己不到6000元的月薪,“要做差不多20年才能回本啊,”她自嘲道。
5 `6 x9 ^, K. J5 R
# n/ h2 ^% Q& t+ ?) V; u% T  母亲打工攒学费,求职中的优势只有语言' c8 N; U4 g! q" K* M

4 {$ G' A/ R' O& [% V! o) g  和家境富裕的赖凯颖不一样,刘逸凡的家庭只能算是中产阶层。
6 [0 ^- X. ]* ]  S( v+ d0 P' P4 u" x, `7 T4 m8 z) D; {  }
  2011年10月,19岁的刘逸凡抵达日本大阪。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学习日语,通过留学生考试和日语等级考试,随后报考了在日本国内相当普通的一所大学—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专业是经济学。4 |3 X4 p1 [8 Q: _& b

& E: o8 ~2 L4 z4 h  刘逸凡的母亲曾到日本工作两年多,积攒下了可供他出国留学的十几万元教育“基金”。
7 K6 U1 \! v5 w: f1 Y! Q7 u% o- W" [8 g- \$ r  I0 H
  大三修完所有学分,他大四开始奔波在日本各个公司的就职活动中,计划在日本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再回国,但在求职中处处碰壁。
( L4 j& `, s- y  W3 w+ h, w* G" ^: |$ J, k
  “日本对外来求学的学生包容性还不是很大,而我在日本找工作的优势就是中文,很多日本留学生在日本的工作是一些免税店的销售。觉得自己怎么也是一个留学的本科生,总不能在日本做个销售,卖手机吧。”
: F1 L; r$ H6 h* ]5 w/ `, B% i, i! ?/ }7 p+ T: T& I' l8 |) K
  在日本经历了十个月的求职,刘逸凡5月份回国后就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收到两家北京公司的面试通知便奔赴北京。5 I! {. U, p  B$ ~4 t

( N2 w+ f0 r& U1 E* {1 @  到北京的第一个星期,刘逸凡面试了两家贸易公司,都是对外贸易的工作岗位,这也是他最初向往的工作,在面试后却没有收到任何通知。“我在国外是到处碰壁,回国找工作就觉得压力很大,很怀疑自己的能力,也因为是留学生身份,父母送出去念书也是十几万元的花销出去了,心里很多不安。”! i, O$ v& J2 H. k  Q
- C6 c, w6 m$ ?' s5 \/ L/ F+ w
  在随后的第二个星期,他进行五家企业的面试。但其中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起薪很低,起薪较高的工作则需要他放弃学了四年的专业重新学习。: l4 K# R) N' n4 e

" j) A+ V* P9 n+ s" ?4 V2 b  “找来找去都是月薪5000元左右的工作,最高不过7000元。”他沮丧地说道。4 [* f) s' B% K8 j' J" }# j: B

4 z/ y9 a# c0 W6 n$ P: P# k# T; i( `  “经济学的范围广,想在就业时能有优势,求职时反而觉得方向太多,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刘逸凡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己在求职中的优势,只有语言。
  P8 @& d$ A9 C5 `$ {$ Y* K- H
& g; y4 S: G8 D! K! I  现在他就职于北京某家化学相关的公司,公关职位,负责对外关系,“公司要么招很懂专业但不通各国语言的人,要么招通外语但专业不对口的。我就是后者。”刘逸凡说道。
, I! \/ y$ s5 K! D9 }( G' U' D& E
  如今的刘逸凡,在北京的月薪为6500元,“在日本工作应届生能有20万日元,换算人民币每月大概一万二,回国后能拿到一半,我也觉得很知足了。”1 {- _9 X; I: n; e# r' ^" b" g

/ `& A( F- g( |# p  用人单位:有海归语言都没学好
" b/ m6 V% u& q7 G5 c- p. N1 L0 c8 z* C% x6 ~. J+ `  ^
  海归们对用人单位的待遇感到失落,很多用人单位对海归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
# p$ C4 b: \& s% Q% ?3 {9 O0 O
& e% I" @0 }" S1 U: s& k4 D  “我遇到的一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很松散,理论知识都学不扎实,修满学分一年两年就毕业,最符合公司需求的只有语言了。” 杨飞凡是从事国际早教育公司的HR(人力资源)。# c, m7 d9 K) J5 v% f& r

5 j# g4 V. @5 R/ c+ Y- R" z+ Q  杨飞凡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来公司应聘的留学生不少,他们当中也有人表现不好。
5 x/ ~/ z, S0 |. M6 |4 P
- ]2 k; m: E* ?/ ^2 t3 A$ C  杨飞凡所在的公司里对海归的接纳比例大概为3%,语言水平是用人的第一要素,第二是专业技能,第三是性格态度,其他再好,语言达不到标准也是不行的。“以前有一位英国很好大学毕业的海归,顺利毕业,但语言都没学好。”杨称。
* [' y) u" C+ {9 O+ T; J
! j7 e# Z% S) b) Y0 G. e& T  在近期招聘文案策划时,杨飞凡就碰到了一位来自美国的留学生,学习了一年的新媒体专业,“他认为自己是出去‘镀过金’,在面试、笔试时的表现都挺一般,在薪资和发展机会上期待还挺高,最后没有留用”。
" d7 ]5 N8 H7 j* m2 S+ H% a+ G1 P, L: Q; D7 ^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突破54万,归国人数超过43万。/ L! F& Z8 V) A) W; H  a
; F; Q, D( c) p9 m) D
  越来越多的海归涌入国内就业市场的同时,各种海归变“海带”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 “几十份简历石沉大海”“留学一年月薪缩水不到7000元”“海归对工作满意度不足40%”……
; G! F( N: J  Q& N* I3 g# J/ m1 _+ a& S. D
. ]0 f% L% W& X- j* y: i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红霞在研究中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海归就业的“匹配难”。 一方面,海归自身拥有的精英情结使其在就业选择中难以放下身段、理性选择;另一方面,在海归数量日益增多且高层次人才回流率低的背景下,海归在劳动力市场中遭遇社会排斥,而用人单位在选聘海归时更加理性、务实,不再看重海归的身份符号,提高了聘用海归的条件和门槛
- g' {+ X, {/ g  W9 C, O
3 r& y& L) L& ]) W5 _%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那夜快点忘 发表于 2017-12-2 06: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我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4-24 20:00 , Processed in 0.0212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