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 c* m6 a6 t/ j3 x7 J" j
4 n3 i5 U9 d7 ]9 T" V' [负笈求学志,拳拳报国心。
+ B# ~6 H1 m) T! G
- ~' Q6 Y$ l: l5 @0 ? [3 ]全球化智库(CCG)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迎来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
% I4 {, U, D y: Y) w
% e" a( ^6 @0 S2 P% m0 S( l# D9 C/ {根据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突破54万,较2012年增长14.49万人,增幅达36.26%;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为58.48%。从1978年到2016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58.66万人,其中265.11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比例逾八成,留学回国与出国留学人数“逆差”逐渐缩小,显示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人才磁铁”效应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v3 C( v# c" ~1 S0 B
& W$ l/ N# U% r: |& ?勇立潮头,人才加速回流彰显爱国心、报国志
( R. i* x" {/ x9 q+ U W+ i# p- t- i) N
“要将国际视野和知识对接国内实际,发挥专业特长,让所学真正落地生根。”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戴均良勉励留学人才扎根中国,矢志报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7 @4 c N R, w, [0 A& y5 u& r1 R) M9 ~ i% {( m
“如果说我们第一轮的‘请进来’是招商引资,我们没有赶上的话,当下作为第二轮‘请进来’的人才引进,为我们创造了新的历史机会。”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郭军指出,广大留学人员应当在新旧动能转换、“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机遇面前,勇立潮头,成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主力军。
' q- h! [2 h: g1 B3 V9 ~6 ?) ^; h* ~0 d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国家重点项目带头人超过7成是海归,两院院士中超半数是海归。”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表示,留学人才为祖国建设发挥重大作用,今天人才加速回流的态势彰显留学人员爱国心、报国志愈发强烈,能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
* m3 g& A) H/ D8 D% t' {1 b E$ K7 j6 ~7 g3 f
人才回归离不开政策支持。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璟表示,2008年以来,我国国共分13批次引进‘千人计划’专家超过7000人,各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留学人才5.39万人。他介绍道,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已出台和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60多项文件,初步完成留学人员回国的政策体系构建。& k% T5 u+ a2 @! H
2 S1 [' r8 Q6 M" K6 H4 U' G
海归调查:2016年新增海归人数超过国内高校毕业生, @5 n0 }5 t( v$ R/ u; ^
3 R* U) f3 H6 q+ j论坛当天,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在京发布《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人,相比2016年(765万)增加30万人。另一方面,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以下简称“海归”)总数达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生毕业回国,新增海归人数已经超过高校毕业生预计增量。/ E2 u5 s% X4 @. y( G7 X
, d4 G) L/ A* Y. J: m$ n. h
报告认为,海归群体对留学效益价值持肯定态度,半数以上海归认为5年内可收回留学经济成本,海归融入国内生活工作状态明显好转;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超越金融业成为海归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私营/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越来越高;海归创业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二线特色城市成为海归创业新的发力点。与此同时,海归群体的快速增长使其就业压力更甚从前,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国策说工作室 郭艺萌 王登丰)
" d3 _( R4 ~% ~7 q# O4 U7 H1 H% h$ j,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