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6日刊登《这场对峙是中国要印度接受变化的现实》一文,作者佐治亚理工学院萨姆·纳恩国际关系学院名誉教授高龙江在文章中称,中印两国在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再度陷入一场军事对峙,存在已久的两国边界问题再次沸腾,或者说情况看上去是这样。
/ q. ~; @$ W9 L" w& x
6 t* n- p6 `2 g) ~" X+ W* I文章称,当前这轮对抗系上月在锡金、中国和不丹的交汇地区爆发的,中国当时正在该地区修路。但引发这轮对抗的根本原因是,两个民族的同时崛起使得该地区局势出现较深层的震动。5 d, X, |& d! b5 l/ F
& @8 v& R# S. \$ l: r, ~8 o文章称,中印两国历经百年外国占领后于上世纪40年代末脱颖而出,在此后6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在南亚-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一直很有限,加之西藏高原的险峻地形以及横亘在中印两国之间的崇山峻岭,这些因素都有助于印度防范中国向该地区推进。
4 _. X. K1 A$ E* L
/ C0 N3 \; }( }4 }" t% D如今,随着中国在该地区的地位迅速提升,中印两国实力悬殊,上述这些传统的限定性条件已不复存在,中国在南亚-印度洋地区获得头等地位或可实现。2 J) t% ^/ |7 k$ f" t$ r
% u' C/ T8 L% ]( J3 n
文章称,中国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大举开展旨在实现连通的努力。此外,中国已在印度洋崛起成为主要海军大国。这两个因素正在改变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国海军已崛起成为一支强大力量,旨在打赢一场“反介入、区域拒止”战争。
( e- R4 D! O. e( | H2 A' D9 Q3 Q& `
文章称,“一带一路”倡议壮阔的地理涵盖范围以及对南亚-印度洋地区的侧重在中国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2017年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中清晰可见。该报告称,中国将致力于连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经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衔接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共同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
2 w6 w1 w! b/ m M7 W, {+ P& g( B9 u7 K0 z) R- {
印度民族主义者认为,南亚-印度洋地区千年来一直是印度的势力范围,这是印度文明从次大陆辐射影响力所形成的局面。中国在这片当时还很遥远的地区的影响力有时很大,但总体来讲不如印度。再有,中国与巴基斯坦已经形成“全天候”友好关系。
& y3 w, i4 k8 U9 E, v: }" _& s& U; s+ z) l, }# A. g4 ]
文章称,印度对中国向其周边地区推进作出回应,即与美日两国加强合作,因为与印度一样,美日对中国可能获得头等大国地位也很排斥。随着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成为一支主要力量,美日印三国海军加强了合作。美印两国1992年开始举行一系列年度联合军演,日本海上自卫队后于2007年加入。上述演习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上月,华盛顿批准向印度出售22架可连续飞行超过27个小时的海上无人侦察机。本月,美国、日本和印度进行了史上规模最大的“马拉巴尔”演习,演习侧重对企图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孟加拉湾的潜艇实施侦察。1 C! T! ~, h" j3 c I; o
( }7 w# }" j9 y& h文章称,与日本不同,美印两国并非盟友,印度因此不受美国的保护。印度一直强调“战略独立”,事实上也并不希望与美国结盟。文章称,新德里是南亚-印度洋地区逐步形成的反华遏华圈中最薄弱的一环。美国或许反对中国对印度进行严惩,但它可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结果。此外,印度军队现代化进程进展缓慢。解放军在大多数领域都对印度军队具有较大优势。
8 \2 r2 |5 B {7 E% F1 q0 Q
{, N0 ?( l' T# L4 a: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