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在全球减贫方面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8 ]8 q5 I$ Z/ W) [
# Z9 L" N. X8 [# J ]" f0 B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6 n7 [: J c
; w# Y' q5 u4 y' {* j0 C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创新扶贫举措,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3 d# i2 ?6 M, q7 K) |( d* r/ K% R8 ]7 e3 K, `
“我们不应忘记,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今年初这样评价中国的减贫成就。3 B- s" w X$ c7 w
a% V" k J1 Y$ A, T
制度优势与杰出领导
2 d! ~2 E' R/ _. A0 A& M0 A, Y: m; l* {; m* j8 d5 c2 _% z1 }8 H
坚持政府主导战略、实行开发式扶贫方针、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扶贫济困……所有这些经验铸就了“中国式减贫”,在世界减贫史上留下了深深的中国印记。; F6 B1 X: g4 u4 B" Y- P
0 |' y/ C+ G1 Q: m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海伦·克拉克说:“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速度之快也是绝无仅有!”“中国式减贫”,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成为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 H* U# \+ ?6 V) v2 F7 h5 ^. k) h7 W/ R8 I) q9 U
古特雷斯强调,统筹兼顾、步调一致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Y5 B! `, }6 F, H0 p2 _1 A
' c& w, y# w" P* {. k0 W6 g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干部群众勠力同心的国家行动。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以确保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4 \: q# _. Z: [* }7 C
! D& N+ o) O1 [( ?$ l不少国际人士认为,中国在减贫事业中能确保全国一盘棋,关键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机制优势也是中国减贫事业硕果累累的重要因素之一。' h/ q l; q: @
6 O. v* R4 J+ w0 O9 d) o$ I古特雷斯指出,中国拥有一个专门负责扶贫工作的跨部门领导机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这个小组由来自政府各个部门的成员组成。他对该小组在减贫中所发挥的领导作用表示赞赏。“这种机制让减贫中出现的所有相关问题都可以得到处理,并使各项减贫措施得到全方位落实。”古特雷斯强调。
' A7 U5 v9 `3 }; r7 g T$ l7 D5 V2 Q: b' X8 a M; V
在另外一些联合国官员看来,中国减贫工作之所以能扎实、有效推进,与中国政府的领导力密切相关。海伦·克拉克说:“中国领导层正积极建设包容性增长模式,为减贫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 S1 b5 n; A1 |7 J, X
: Y) A$ h* V+ Q# q6 p( @精准扶贫与经济增长* I5 q* L7 e7 X- k) E. n. i
: s) Y( M% G0 N6 ~) X
古特雷斯指出,中国的减贫成就显示,减贫努力需要精准意识,要统筹兼顾,要有长期的战略规划。
* P; B+ \6 l; a) X6 M! I
) `8 v. G3 D% n4 l% }0 Y在推进减贫事业中,中国政府致力于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努力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同时,还努力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形成了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p' f3 T2 g9 e+ M, G
1 F7 Y6 B7 U/ l( Z$ u4 C
为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脱贫攻坚基本方略,中国各地纷纷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准确识别,确保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实现脱贫全覆盖,从而让政策红利更精准、更公平地惠及广大贫困群众,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 t+ p3 X3 Q' }8 b S) q
* \1 w, u' ]3 u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向世界证明:经济增长与全面减贫是可以并行实现的。只有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才能大幅减少贫困人口;只有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 \' { A& m) ~
S/ U# D* b5 J. @
胡鞍钢向记者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还会大幅度减少。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全部消除绝对贫困人口,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实现全球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作出引领性贡献。这将直接促进和带动整个发展中国家到2030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核心目标。此外,我国还提出多项更切实际、更加扎实、更高水平的脱贫目标:到2020年,实现特色产业脱贫3000万人,转移就业脱贫1000万人,对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2000万人。到那时,中国将告别绝对贫困时代和绝对贫困线,过渡到相对贫困阶段,预计城乡人口还会有约7000万至1亿人处于低保水平。中国还要做好前瞻性考虑,继续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改善低保人群的生活质量,促进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 P2 }& H& u2 v5 D' I$ v& O) l- P2 H% f( D) f2 t
中国减贫的溢出效应
! f5 ^9 r* Z4 l: ?1 J" c4 `# V7 v. }0 C$ A. a2 F
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A; R& ~% U! N* E( P9 X4 ` [. f
4 _# }3 H6 ^( w z9 |' v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本·滨瀚近日指出,亚洲曾是全球最贫困的大洲之一,但现在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3。经济的快速发展帮助亚洲人民提高了生活水平,减轻了贫困状况。他说:“很明显,中国是这一成绩的最大贡献国。”
/ M+ P+ A5 O. k0 B' ~
1 ]. d# W/ j$ t4 U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马文森近日也表示,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脱贫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y* I& ?' \8 t6 R
. M: O0 Z G$ Q) G( C! m
古特雷斯认为,中国的巨大成功和在减贫方面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对全球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2016年10月,来自马拉维、加纳、肯尼亚等15个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官员来到北京,参加“2016年发展中国家公共服务与减贫官员研修班”。中国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已成为一张亮眼的国家名片,吸引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有关官员不远万里前来取经。5 D- H/ b3 P% z! w1 B
- ?$ n; \; J4 \2 o胡鞍钢认为,中国用42年时间(1978年—2020年),将世界最大的贫困人口社会,转变为世界最大规模小康社会,创下人类的减贫奇迹。中国减贫事业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减贫事业发展。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是减贫行动取得成效最显著的国家,中国的减贫成绩优于其他发展中大国。9 A K. [0 l, K$ v9 n( d
! t2 Z0 L8 d1 l5 G& p5 K, S- i
他说,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都按照每人每日支出1.9美元的标准,1981年世界贫困发生率高达41.9%。其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都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之后由于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人口大国贫困发生率都呈下降趋势,导致世界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到2013年,世界贫困发生率降至10.7%,减少了31.2个百分点。中国的贫困发生率从1981年的88.3%降至2013年的1.9%,减少了86.4个百分点,是世界各国中减少幅度最大的。印度从1983年的53.9%降至2011年的21.2%,减少了32.7个百分点。印度尼西亚从1984年的70.3%下降至2014年的8.3%,减少了62个百分点。相应地,中国贫困人口数从1981年的8.778亿人下降至2013年的2520万人,即减少了8.526亿人。印度从1983年的4.025亿人下降至2011年的2.68亿人,减少了1.345亿人。印度尼西亚从1984年的1.136亿人下降至2014年的2100万人,即减少了9260万人。三国合计减少了10.797亿人,其中中国占比达到78.97%。尽管中国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比最初贫困发生率更高,但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贡献了最大份额的减贫人口。应当说,中国在过去30多年全球减贫方面起了“火车头”的作用。中国减贫行动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也为国际人权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0 I9 ?) {# f) N9 q* O2 N6 y
2 o/ E2 ^6 k& V. L8 r
(综合新华社记者王建刚、包尔文和本报记者步超报道)9 d% y8 A+ g. v3 S2 |) x
8 d5 t" `& q+ J/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