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众机械师》杂志网站刊发了美籍日裔评论员凯尔·沟上的文章《中国正在制造掠海反舰无人机》称,中国正在研制一种新型无人机,它可以利用地面效应技术超低空掠过大海表面,这将允许它的飞行高度降低到距离海面仅6米。这种无人机将可能对潜在敌人形成新的挑战,因为将更难发现。
/ i- A& D5 k1 ^2 T* [; ^* ]5 z
* r# @) x& b, Z3 k5 g 报道称,这张照片最早在中国互联网上出现,迅速在俄罗斯和西方防务论坛和博客上传播。这种无人机看起来装有一对前掠的尾翼和一对具有上反角的机翼。它的进气道在机身上方,可能是为了避免在极低高度飞行时吸入浪花。它被涂成蓝色,这是中国海军标准的迷彩颜色。5 V1 c1 f4 E; u$ k" J- c% x
1 d' ^- C! }, P& T1 J6 ]& ?
大部分现代巡航无人机具有“掠海”飞行能力,也就是在距离水面约10米或更低的高度飞行。由于地球曲率的因素,这种掠海飞行将有效降低敌方雷达探测发现无人机的距离,因此只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击落无人机。
7 T; w8 h: v) E* K' R, j0 a' `+ v1 q0 X5 l6 Z' R6 W) v# D
而中国这种新的无人机,据称飞行高度最低仅为6米。在面对传统的掠海无人机时,考虑地球曲率因素,安装在水面以上10米的舰载雷达能够在25公里距离上发现目标,而对于这种新型中国无人机时,发现距离降低到15公里以下。能够以如此高度飞行的无人机应该是无法超音速飞行的,且看起来这种无人机用的是一台涡轮风扇发动机。那么可以推算它的飞行速度应该在965公里/小时左右,和典型的亚音速反舰无人机相似,也就是说,目标舰仅有59秒来做出反应。/ b, O E( M2 @
% u' D. g/ G% m g5 a3 |' S
这种无人机之所以能飞的这么低,是因为他利用了“地面效应”理论,也就是说在超低空飞行的时候,飞机会因地面附近的气压获得更大的升力和更小的阻力。从这架无人机采用下单翼设计也可以看出其利用地面效应的设计,其机翼根部就在机体最下方,大部分地效应飞行器都采用这样的设计。某种角度而言,别里耶夫设计局的VVA-14验证机看起来和新无人机有点像9 X) A( U. k7 J% ~1 l. t
+ Y# o+ v$ Y: k7 Z
根据图上的标注,这种无人机飞行时间估计为1.5小时,如果飞行速度为965千米/小时,射程可达1448公里。改机最大起飞重量3吨,最大载荷——可能是一个高爆破片弹头——约1吨。这是冷战期间苏联用来对付美国航母的无人机的标准战斗部重量——当然,如果不用核弹头的话。
8 p# g& ?, c1 _- K
9 Q5 \/ O# L5 {5 }* p; r/ |4 m 这种无人机未来可能会被部署在岸上、岛上或者中国海军舰艇上。通过友军飞机,例如运-8X海上巡逻机,或者高空无人侦察机发现敌方舰队后,就发出目标信息。一旦发射,飞机或无人机就可以继续通过数据链对无人机继续提供中继制导,让无人机在飞行中大部分时候不必开动雷达。这将让它们可以悄悄接敌,因为被动探测也是发现来袭无人机的一个重要措施。
) {* I( n1 `( _# e$ t/ x& }
3 C$ |6 P: v8 J, B, q4 N 究竟这种无人机对美国海军是否有效呢?很难说,但对于航母打击大队——这种无人机的主要目标——来说,现在已经有了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这就是利用美国海军融合火控系统,通过E-2D鹰眼预警机来引导“标准6”无人机,那么对这种无人机的探测打击时间就一下子从59秒提升到20分钟。在E-2D引导下,标准6无人机可以从容击落这些亚音速飞行的目标6 R0 o6 v8 l7 w/ A+ l# O
) h! _" m* @8 x; ~& _3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