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在一篇文章中称,如果考虑城投债、各种其他隐性负债,以及融资平台以国企身份继续借款举债等问题,政府负债极有可能超出了60%的政府债务警戒线。
S8 ?& ?' A5 S3 b0 y: c8 L* o0 ^9 {% _% q+ @8 k. Y
徐忠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发表的文章指出,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设立各类专项基金、引导基金、名股实债的PPP,多层嵌套对接银行理财、信托等资金不断加杠杆。
- f3 e5 C) q( x. ]
5 c3 {& M K# n ]2 U) s8 A$ Y 从宏观上看,高杠杆率是在经济潜在增长率下滑的背景下政府过度刺激经济的结果;从微观上看,公司治理弱化、监管不到位、预算软约束等是企业、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杠杆率高的主要原因。
: K; o" I4 @2 w+ {, X3 r ~: S7 _7 F
金融危机与金融业过高杠杆率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市场上出现的损失,可以通过金融市场以及经济体进行自我恢复调整。但如果杠杆过高,那么市场上的损失对经济体以及对金融体系的打击都是巨大的。' C) k6 m/ ^! V
% J6 H* v" z7 w4 M7 k! m: c, Z
过度刺激的短期宏观经济政策有百害而无一利,是高杠杆产生的宏观环境。在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的情况下,如果过度刺激经济,必然会加剧产能过剩,固化经济结构的扭曲。9 z, j1 V, `' z1 a$ _# i1 A
N! d% v" C2 p! q0 Y; [ 杠杆置换和债转股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去杠杆问题,无论是通过市场化手段还是行政化手段来进行债转股。如果没有解决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 地方政府的财税软约束不能抑制其拼命扩大债务的动力,那么任何阶段的债务下降、任何方式的去杠杆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就像病因没有得到根除,只暂时切除 肿瘤一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3 g) y9 J8 y. }8 t y
% z L$ b+ q0 c D: |' W" x1 q6 v/ W+ c 许多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进行高杠杆投资套利,金融市场紧绷下各类意外事件往往形成不小的市场震荡,过分强调市场稳定就可能倒逼央行货币投放,在这一具有明显道德风险特征的制度格局下,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必然在整体资本水平不足情况下进一步扩张,最终导致更高的杠杆率和潜在风险。, t. d% @1 e( C; d. J
2 o" j) A6 H1 M0 _6 C8 b4 W
去杠杆要有一个过程,既要避免杠杆率上升过快而引发债务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泡沫,也要合理把握去杠杆的节奏,避免过快压缩信贷和投资可能引 发的对经济增长的损害,避免去杠杆和缩表引发“债务-通缩”风险。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之前,需要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宏观政策和金融监管措施的出台, 对金融市场波动保持战略定力,只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序去杠杆,同时保持对金融机构去杠杆的压力,促使其主动去杠杆。
. F2 ~' D! V7 _- a5 ^9 q7 Q3 H$ \) ~6 x* V6 A( d
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同时,应淡化经济增长的目标。微观上,加强公司治理、规范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优化金融监管、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才是去杠杆的有效 措施,才可能从根本上有效化解高杠杆率的债务风险
! F- F7 @9 L' a7 {& D
) h I- t% k* e9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