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中国研究电磁弹射的进程可以大大缩短……被誉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的马伟明院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这样表示。马伟明有很多货真价实的头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磁弹射技术研制者。不过唯有全国人大代表这个身份可以让中外媒体记者在两会期间近身向他追问“电磁弹射器何时上舰”等问题。此前马伟明曾对媒体表示,中国舰载机弹射起飞技术进展顺利。这次马伟明也没有拒人千里之外,反而表现出科学家的谦和风趣。但一番唇枪舌剑下来,没有哪个记者能挖到他们本来想要挖到的新闻。马伟明的口头禅是:我是科技工作者,你们的问题都不是我能回答的。& D, ]( G8 \! W" d- [8 v7 Y
- `+ B# b6 A( k4 e O9 U, s4 y# _
环球时报:您曾经说过,电磁弹射技术,将在10年内取代传统的化学能技术。电磁发射技术除了电磁弹射器还有什么用途?
" m4 M. ~" Q3 K L1 M: w. y+ f- q, ^
# Q7 t2 w ?+ }$ \9 ~- J马伟明:电磁的作用非常大,无处不在。凡是载运方面,过去用化学能能做的,大部分用电磁能也能做。5 Z( C i- Z4 a
6 K# A, s: O4 H& V) t/ U
环球时报:您关于电磁发射技术的研究,除了国人已经知道的,有没有延伸性研究?
4 X: m! e" o% W4 o2 G+ M1 z2 s% \2 E3 O4 J) g% l7 u$ @, D# B. w
马伟明:那是必须的。+ k% q( U; f+ U0 v+ C [
1 i. w1 j$ W C& `! ~8 Z; ?7 w环球时报:《变形金刚》电影里曾出现一款新型武器电磁炮。目前英美俄都在研究,您觉得在中国有没有可能变成现实?
* `! m# @' M8 `: d0 y1 J+ q, T! [' f. p1 r
马伟明:前面已经提过了,凡事皆有可能。传统的化学能能做的电磁能也能做,传统的火炮是化学能,那么也可以利用电磁来研制电磁炮。
5 V, T( u0 O$ h' u) }; S' q# @. L1 n6 @! U) x5 |2 c
环球时报:您曾经说过“我们的做法是从科学探索到关键技术攻关,再到工程实现,最终将设计者变为制造者,打通从创新到创造的最后一公里。”我对您提及设计者和制造者的理解是,设计者是画草图,制造者是已经有成品了,这种理解对吗?
0 z. ?+ o8 Q: p. { D" u6 {6 y' P+ _& r. `/ j
马伟明: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工程师和工匠有着不同的分工。由于我们国情原因,我们不仅要做科学家的活儿,还要能做工程师的活儿,甚至还要干工匠的活儿,才能把东西做出来。
+ c4 |! L8 Z {0 X' M
/ M7 u2 r3 Z9 C4 ^) j! ^9 Q3 K5 m环球时报:美国首艘采用电磁弹射系统的“福特 ”号航母花了21年时间才完成从研制到应用的过程,中国也需要这么久吗?! w) m y/ @3 C2 x$ c
9 v1 T/ T9 f- I& @' u0 w% w
马伟明: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那么进程可以大大缩短。
; T& p, f* o9 A
0 F0 p9 X/ I2 P9 V) C环球时报:美国“福特”级航母的经验显示,航母的电磁阻拦技术比弹射难度更高……(没问完的是中国是否有这方面研究)) D& S. L2 v6 `
8 \) L: W5 l# e3 h; l
马伟明:不能这样下定论。我们用了1/5的时间就把阻拦做完了,你说哪个难度高?有了弹射的技术阻拦还难吗?弹射和阻拦是一个正一个反,解决了正,解决反不就容易了吗?
* x% v) ?5 o/ ~; q7 i' b6 L( b
, V- ~5 |, N9 k3 a环球时报:现在军舰上大量采用电气设备,特别是新一代采用全电推进系统、电磁轨道炮和电磁弹射/阻拦设备的军舰,如何防止因对手引爆电磁脉冲炸弹导致完全失去战斗力?. b3 J: H7 n; F& G2 ~8 c( _
7 T1 \6 T0 `3 Z$ \( {马伟明:这个问题不太专业。脉冲弹是靠辐射,舰船全是铁壳屏蔽的,很难影响到内部系统。它又不是陆地大电网。另外谈到中国的综合电力,我们全电(推进系统)是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我们(技术)是中压直流,一步到位。美国目前是中压交流,还处于第一代水平,差我们一代。(他们目前)才开始做预研中压直流,要赶上我们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一项技术)领先不领先,先进不先进不是自己说的,需要世界同行评价,标准是客观存在的。
! Y) w$ B# v# l! J0 M) b; F w" g9 m3 ?- C8 G' \7 L
环球时报:您提到从创新到创造的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对科研者来说,一定有某个或某几个瓶颈需要打破,您能否举个例子?7 }: q' N: d# `! d; L
) w) A$ K- B {* J+ a
马伟明:当然有很多。但很多是(关于)技术方面的,技术是要保密的。: ]! v! S8 v$ _) ` W, a! Q7 {
! b8 y6 D* O' O( n
环球时报:您被称为中国的“国宝”专家,外界评价:您带领团队实现了在高科技武器装备领域从追赶者向领跑者的飞跃。您觉得中国会不会出现更多领跑者?$ S$ w$ J0 {9 L. o3 \; P0 O4 {
- J" C3 |3 f" E. M2 |, Q
马伟明:会,肯定会。$ O3 w4 d5 G3 L. U
" J, g$ |, Q: V. R!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