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人在许多年里是加拿大最需要的移民人选。但是现在至少在制造业,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占据。它们可以同时是大力士和技术能手,而且从不迟到、抱怨或招惹是非。在并不遥远的过去,一个技术工人可以凭几手绝活成为工厂的传奇。现在,谁的焊缝能比一个机器人焊得更漂亮呢?: P# G8 z R! ?
" G3 {, `+ ^8 d8 VRadio-Canada记者Janic Tramblay不久前去魁北克省一家专门生产汽车油箱的工厂参观。老板德谢纳说,几年前他们接了一笔大单,必须大幅度提高产量才能达到客户的要求。过去生产一个油箱的每道工序要花80多秒钟,现在必须提高到45秒钟。过去工人在车间里上一天班,通常要把十几公斤重的油箱抬起来180次到200次。但是按照新的生产速度,他必须抬480次。即使工人能做到,也会增加工伤的危险。工厂就在那时候建了一条机器人生产线。
0 O1 Y( R' A/ }; k% ]' M7 [; \) m7 w3 h6 ~ s- ? o: R
0 y! p1 g, I Q5 h! V
它们既有力气又有技术,工作态度也堪比劳模: @& M5 ^+ L W4 f1 Z
4 \& d6 K& R8 ]! a' r
现在,参观者走进这家工厂,可以同时看到制造业的过去和未来。一条传统的人工生产线还在继续为旧车生产替换油箱,每班有十几个工人。厂里花了一千万加元建的机器人生产线则生产混合动力车用的钢油箱。十几个机器人包下了所有的工序:切割,打磨,钻孔,焊接,甚至质检。这条生产线上的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为它们做“助理”。. l" D+ t) D j+ P8 F
8 C. v3 w- h5 W; X) a抢走加美制造业工人饭碗的不是中国人
: A! k% H4 |6 f/ M
( p: }6 E! a5 J3 W! W当然,德谢纳的另外一个选择是增加工人。但这显然不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z3 f) K0 j- }* K
* M! }. j. v' E2 Y9 M+ `
魁省机器人研发公司的总裁唐纳德.图尔考特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现在完全可以用在制造业上。在自动化转型上落在后面基本上就活不下去。他的第一个客户是一家热水箱制造公司。二十多年前,这家公司有125个员工,年产值2000万加元。现在,它的年产值是那时的五倍,员工变成了50个,外加70个机器人。当年它有两个竞争对手,现在那两家公司都早已关门。
3 A( M! O4 Q, W: v! C4 d
* }1 j7 i- @$ E' E0 k美国总统特朗普自开始竞选以来一直表示要为美国制造业出头,夺回被中国人和墨西哥人抢走的职位。但是加拿大工商管理咨询专家路易.杜阿梅勒说,美国制造业其实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萧条,其产值是1984年的两倍。问题是,今天的美国制造业的就业岗位也比那时减少了五百万个。
9 }' h, ^2 ^$ ?: _' F- G, X) z9 n
$ m* N _ t+ A& d' d1 {% Q他认为,制造业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提供就业岗位了。大家比拼的是自动化程度。你的产品价格必须比竞争对手低,还要保证利润,才能在市场上存活下去。
2 E/ b; ]$ q1 d1 c( }2 v& U; M0 W N+ @# p
7 X: d! P5 T) `2 ]
工人的出路在哪里?( v5 I9 C' L2 L; g0 o% m
+ M, }8 [. s1 w. |) x/ f8 E; ]) C4 ^
图尔考特也说,工厂引进机器人可能会导致裁员,但是如果不用机器人,可能整个工厂都保不住。
1 A, }6 n. }& z4 c/ D/ {. w
4 p- B& K; }& [# U2 ?; P5 e2 ?0 S重复性越高的工作会越早被机器人抢走。图尔考特说,对人类求职者来说,这类工作机会以后会减少,但是一些新的工种会出现或需要更多的人。比如说,机器人也是会“生病”的,肯定需要更多的人懂维修和重置。9 t: H3 _2 [" K% {4 ]/ d. X( Y. y
3 K; S8 P' ^- i6 S
魁省就业市场委员会的弗洛朗.弗朗克预测说,机器人不会取代所有工人,但是会让他们的收入水平停滞不前,而物价却不会停止上涨。这意味着今后他们要靠工资买房子或供孩子深造会比较困难
/ e( U" n! s6 T% L) c9 N
: w7 l$ w& B& R& J5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