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分析性出版物《地缘政治》(Geopolitika)撰文写道,60个国家、数万亿美元投资、44亿人,世界经济体量的40%……这就是中国正在实施的世界史上最大的经济项目。 这个项目处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自监督之下。中国投资者们认为,现在是研究“一带一路”项目的最佳时机,因为北京已经拥有不小资本,且想进行资本投资,在技术上也已经达到了可以实施此前不可能开展的项目的水平。最后,中国也已经成为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以至于有能力协调全球协议。但新丝绸之路的批评者们仍然对这么大的项目持谨慎评价。中国经济野心的背后隐藏的是其政治诉求。美国、西欧国家、东南亚诸国可能不希望参加“一带一路”项目,因为他们担心成为北京的附庸。投资不总是只带来正面变化。中国人近年来向非洲投入大量资金,然而在非洲11个国家开展民调却表明,在7个国家中,正面评价中国领导人的民众人数在减少。
|' [( X* Q5 z5 N/ W8 A$ N" }) P1 X# q" `8 D, M# h5 o
立陶宛《地缘政治》杂志指出,“一带一路”项目涵盖了许多国家,但不是所有国家都稳定,而且有能力持续承担义务。这样就增加了爆发武装冲突或者腐败的风险。在一些国家,投资可能被陆续偷光,或者遭到官僚主义障碍的破坏。经济风险也不是居末位的。投资和建设事业是一码事儿,但达到投资成本回收率完全是另外一码事儿。据美国华盛顿智库企业研究所计算,在中国于2005年至2014年间在海外投入的2460亿美元中,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投资没有带来预期收入。其中一半投资集中能源部门和交通部门,而这两个部门则是“一带一路”项目的优先投资方向。
% L/ M* E7 h& t0 v. o
8 E! Q. w4 d% _6 o9 K, ?3 _, Y
9 U* @" [$ J7 F4 U5 S
- R7 k5 v* M8 j6 V, `' A0 V# u: J: }1 K
- p1 n P( B! O: ^% C' f/ U% C
据《沙特公报》(Saudi Gazette)报道,“气候保险”最近受到中国农产品生产者的青睐。一切均可投保:农作物种植、养蜂业、畜牧业、海产品捕捞。重大气候变化催生了农业生意中的“气候保险”险种。更何况,联合国的统计表明,世界上因“气候变化”而受害的人中,有一半都是中国人。自1990年起,中国农业因气候变化而遭受的损失达到每年2000亿元。因此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推广此种保险生意。而且,国家是许多保险计划的参与方,国家发放的赔偿金比例高达65%。% G7 T* }% Q0 m0 y/ t* X
7 H% D E' R* x& O
《沙特公报》援引了两个例子。中国东部地区浙江省安吉县茶农马仲达(音译)投保7000元,在他的茶园因遭受冻灾与雪灾而覆灭后,他获得了22多万的赔偿金。这帮助他恢复自己的生意。另一个例子则是苏州市的螃蟹养殖户沈文忠(音译)。因2016年的异常酷暑,沈文忠的经营活动亏本。但“气候保险”的赔偿金弥补了他的损失,所以他再度为自己刚恢复起来的螃蟹养殖业投保。据官方数据,从2007年至2015年,为农业经营活动投保的中国农民人数增加了2倍,投保面积由此增加了4倍。8 L+ g- e; r; {9 ~6 |
$ S7 S1 Q! p0 g' K
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ph )报道,中国每年都天都有1500位老年人走失,一年内有将近50万老年人失踪。大多下落不明的老年人来自于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的,这些地方的青年人大都离开家乡,前往迅速崛起的大都会区寻找工作,而遗忘了自己的双亲。大多失踪者患有各类心理疾病,且伴随着失忆。几十年的经济繁荣促使青年人更多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较少考虑同自己分开生活的父母。80%的城市失踪者被找到。但在农村地区,只有一半失踪老者被找到。执行了40年的“独生子女”国策导致劳动力储备减少,老年人数量急速增加。2013年北京出台法律,规定成年子女必须定期探视父母,关怀父母的精神状态。观察家们批评这项法律,他们认为,尽管违规者将面临严重惩罚的威胁,但这项法律仍然难以执行。但目前这是达到让年轻人记起老人的唯一可能性。《每日电讯报》写到,到2050年,三分之一中国人的年纪都在60岁以上
; q$ o- ~5 g2 D8 K) H0 ], P6 ?
1 s- K7 x/ t! w( T7 ?, O9 y$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