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世界高科技产品销售的模式基本是在这几个国家下掌控的,美国,德国,日本,南韩和中国加台湾。长久以来产品的产业链基本是美国研发生产赚了一圈钱后,德国和日本接过来再把产品做精赚第二圈,然后南韩和台湾再接过来把产品和市场做烂,最后是中国把产品做死。所谓做死,就是中国把价格压下来,基本上前面几个国家是没办法在中国的价格下玩了,逼得就的不断开发新产品。
2 b* u0 {" }2 y; w3 ?+ Z$ Q8 x, ^' a. z( @6 j! }+ \: v4 f
但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技术快速发展和提高,这种产业链将遇到极大挑战。无论什么样的新东西,你一出来,中国过不多久也就到处自己生产和开卖了,而且价格一步到位。大有把德国、日本、南韩和台湾这些中间结构的给砍掉的趋势。随着中国科研经费的大幅投入和产品质量的快速提高,目前这种产业链将很快寿终正寝。
( c. M+ S4 b: d& o# l/ j
" E; Q3 w1 d& B0 S/ ` v( Q这个创出,精化,推广,普及的四线流程会被压缩到更短的时段,大有扁平化的趨势,就是去掉推广这个环节,那么给韓台營利存活的空间越来越窄,所以他们的往后日子会很难过,生路是要转型至第二线模式作业,这又涉及到科技整体实力,想转谈何容易,不过近年韓国不搞政治内耗,最有希望赶上二线经營模式,那么留来便是中华圈做推广普及角色.
0 h8 o( z3 K) Z; B" H; V4 M$ C4 F! F9 K# m+ [, X) H
但这样的产业链安排也非一成不变,这是一场马拉松竞赛.正所谓逆水行舟,在这高度竞爭的环境,一不努力,便要掉队,被别人追上替代,反过来,如果能持续努力追赶,力爭上游,那么角色转換也是可成的.
$ r1 o1 }3 F4 k
) @* P+ y2 q9 I( H眼下中国一部份产业就正奔向第三作业模式往第二作业模式,除了耳熟能详的高铁,还有装备产业,核电,能源产业,超算产业,某类军工产业如无人机,火箭炮,常规潜艇,护卫艦...等,不胜枚举,这样产业链博奕在无声无色无时无刻中开打,不进则退,进则奔富,退则反贫.不可不测也
1 s' @# T7 v% m( H' e m. q# x+ p*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