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刊载一篇专文详述日本社会对中国游客的看法,一名入籍日本的中国店员说︰「中国人素质还差日本50年」。- Y& ~3 w- a5 r1 R$ g
9 ?# L4 j; {1 e7 T O( j 这篇文章提到,许多日本商家对中客的素质感到不满,虽然中客大笔购买让他们赚进大笔生意,但也带给当地社会很大的压力。
; t* O* V2 U4 U9 w- u" g/ U5 A) C5 u3 u1 ^5 d+ N7 l7 C
近年中国民众在世界各国旅游,时常都会听到中客四处疯狂扫货的消息。而日前《纽约时报》刊载一篇由日本知名媒体人撰写的专文〈日本百姓如何看待中国游客? 〉,内文详述日本社会对中国游客的看法,一名入籍日本的中国店员更说︰「中国人素质还差日本50年。」$ n. v$ q# O; I& q% ?( M6 X
2 Z# K3 E7 H) H; {( E
这篇由日本知名媒体人加藤嘉一撰写的文章提到,许多日本商家对中国游客的素质和行为感到不满,虽然中客大笔购买让他们赚进大笔生意,但也带给当地社会一定的压力。如曾有大批中国游客让许多从东京来出差的商人订不了酒店,也有中客造成许多日本高中生在考大学时订不到酒店,因此不得不更换学校。6 N2 L/ j: p9 V6 r. E% t
5 o8 p5 ?: w2 r3 d* x' V G
作者还特别提到他在上月拜访秋叶??原一家电子产品商家,一名入日本籍的中国店员西口女士抱怨,有一次她为中国游客推荐日本制产品时,一位中国男子突然插话说「中国制造有什么不好?!」,但她根本没有说中国制造不好。西口女士说,来日本的中国游客素质很差,总是要为各种小事大闹,她更直言「中国要发展成日本还要50年」
: H7 h1 B" _# Y' p! \- h
7 D4 h6 @9 Q( }: ?) x$ i 文章也提到,若中国游客遇到日本店员介绍日本制产品,中国游客就不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因为中国人对外好面子,所以就会展现比较客气,这就跟中共内外有别的政策是一样,因此这现象也显示中国的问题往往发生在内部。
. T. y/ p' n, O" Y# x# T# G
* x- r9 T) }5 a9 B* [+ q6 K! G0 A% A1 W2 {9 Y. _
' V+ A; e1 Q, \0 T
纽约时报原文:日本百姓如何看待中国游客?
/ h, J( O4 x" R; `/ V3 ], R9 y: W* Q0 T$ ?6 t; p) T
今年春节期间的某个下午,我走到了东京著名的电子街秋叶原。上一次来这里大概是四年前。这段时间里,围绕秋叶原这一场所的一切动静和现象,均与来日本“爆买”的中国游客有关。位于秋叶原站正对面的山田电气的两名日本男士员工兴高采烈地举着用汉语介绍各种优惠的牌子,进店的基本都是中国游客。我在隔5米的地方看到了两名日本年轻男生,一脸困惑、复杂的表情。过去问“眼前的光景,你们怎么看?”他们说:“本来想买点电池,但里面有那么多中国人,很花时间......”,姓佐野的说。另外一个姓山田的则比较淡定地对我说,“现在,我们一般不会来这边的。”
- S0 a- |; t: N- n8 l4 y3 ~4 s9 m3 ~ P
在今天的日本,近几年的“中国游客爆买”已经是没有人不知道、没有人没听过的社会现象,甚至可称为“安倍经济学”时代的流行语和代名词。根据日本政府观光局的统计,2015年中国游客访日人数为499万人,同比增长107%,首次成为排名第一(第二是韩国,为400万人次,第三是台湾,为368万人次)。
7 E d3 k- ]% N& k8 m/ v' |
0 B( q; z1 g6 k) l( c; W
! I) M, h u9 L; J& c- t( z
5 v0 q6 q0 H5 J7 M3 p1 ~1 z; E: b
日本著名药店松本清门口的上面用中文写着“热烈欢迎”。* m5 j. y: K/ T3 [- l+ n/ W
$ g6 A" v8 B! U+ L: V
) g d: @9 i- [
同时,众所周知,日本社会对该现象也感受到挣扎与矛盾。比如,我去年夏天有机会在大阪跟负责中国游客的当地观光人士们交流。他们觉得如此大量的中国游客来日本,尽管对他们的生意算是好事,但是肯定给当地社会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许多从东京来出差的商人定不了酒店,这是抱怨最多的,也是我们要协调的最大问题”,曾在中国开歌厅、现在做观光协调人的源内先生对我说。
1 @) N* \) k! ~/ g, L& O j6 @
/ l+ u4 S& |0 P6 e 从那时大概过了半年,此刻也发生着类似的问题,不少日本考大学的高中生在赴考的目的地订不到酒店,从而不得不改学校,也成了最近日本媒体报道的热点新闻。 “我觉得,至少在我们高中生前往全国各地考试期间应该限制外国游客,尤其中国游客,否则影响我们的前途,”神奈川县的一名姓加藤的高二学生对我说。
; P) S9 h2 U1 h7 H: _! X5 i, T% J6 e$ {5 `% }& N$ B
纵观近年的中国游客访日潮,在日本舆论里,部分中国游客的“礼节问题”,比如要排队、保持安静、不要扔垃圾等是舆论早期关注的话题。对此,全国各地,尤其是游客集中的地方的政府和社区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用中文海报提醒中国游客是最典型的做法。9 V: T# ?& Y( C7 R1 u
# O9 N/ o! W6 t2 n! | 在我看来,如今已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即如何实际应对中国游客所带来的规模效应的问题。无论是日本的商人还是百姓,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游客一方面影响了现有的秩序,另一方面要解决自身的供给能力的问题,同时要协调中国游客跟日本百姓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服务对象之间的平衡问题。何况,日本人总体上是本来就是比较保守和内向的民族,不少人内心里渴望只给日本人服务,只在日本人之间相处。
# J$ _7 R0 E- t: b% J' e+ a: X
2 u4 J5 V7 d' W* i- x, i( b* a6 L 毫无疑问,中国游客的访日潮和爆买潮也给日本经济社会带来了契机,这一点恰恰在日本商人和百姓对中国游客的一些不满和抵触情绪上起着“再平衡”的作用。 “我很喜欢拉中国客人,沟通上有些障碍,但他们往往从东京的酒店打到羽田机场,甚至更远的成田机场。日本客人很少这样嘛,”在东京开了30年出租车的井上师傅对我说。 “中国客人敢花这个钱,让我想到了日本泡沫经济那个时代。”4 V) K, S4 q* k* o1 `
5 b& r# e& }2 f3 @9 ?* T5 r1 W. U" B* d% W' a0 W/ D
/ I- V k1 n7 A0 z% [
/ ~5 J6 B4 G! L; }
东京著名电子街秋叶原的禁烟公示牌3 ~/ ~. i+ `5 v' b. [& A* [; T0 z
% X& x4 |0 d" ?' k9 V) z5 b
. v( |: S/ F' B5 V' X0 I 当然,我也听说过有些司机拒载中国游客的情况,“他们应该是亲自感受过中国乘客在车内太吵,甚至闹,不礼貌,再加上一些媒体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的影响,就不愿意拉中国人了,”井上师傅对我说。* R7 `/ X" B' }+ H/ l
& E# G! |% B5 g1 \+ x, D8 ~ 我在东京新宿和秋叶原交流的几家电子店,包括苹果专卖店的员工均对我表示,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游客的购买金额有明显的下降,理由有三:人民币贬值,加上受股灾影响;很多游客不是第一次来日本,就不那么大量购买了;中国国内的价格也日益接近日本的标准,再加上中国国内的渠道也增加,用不着到日本买。2 w- _0 |) ]' Y0 O3 X* ]+ x2 [
' X5 w7 O5 I9 r7 K, Q1 h' B( X6 o 不过,即使在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的情况下,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仍然是在日本旅游期间消费最多的人群,无论是人均还是整体。我手里有一份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公布的《访日外国人的消费动向报告2015年10月-12月》称,这三个月里,消费最多的是中国大陆游客,人均约23万日元(约1.2万人民币);其次是西班牙游客,约20万日元;第三是澳大利亚游客,约18万日元(平均为约14万日元)。从国别总消费量的角度看,中国大陆的数额更突出,根据2014年的年度报告,中国大陆排名第一,为5583亿日元(约249亿人民币);第二是台湾,为3544亿日元;第三是韩国,为2090亿日元。
- e" q: _- U4 g# q4 B: H0 a
5 l( a% \& W4 D7 T0 M' y4 X 据我亲身观察,日本社会和百姓至今远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的“中国观”,仍处于了解和摸底的过程中。矛盾点在于,他们对中国游客的素质和行为是感到不满意,厌烦的,但同时确实认为他们的光临和消费对日本经济社会来说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宏观意义上的日中关系,日本百姓普遍认为中国正在南海、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地方和平台采取扩张性的政策,对此感到警惕和担忧,这一心态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认知中国游客的过程。2 t. I( T: S" b) a
+ D: i* D z6 D& H. _( s2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