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美关系] 美议员逼防长解释南海巡航:算不算无害通过

[复制链接]
渔人 发表于 2015-11-13 11: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拉森’号是‘自由航行’还是‘无害通过’?”“美国之音”12日突然曝光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凯恩9日写给美国国防部长卡特的一封信,要求对方公布上个月美国“拉森”号导弹驱逐舰在南海巡航的细节,包括行动前是否通知中国,行动是否按“无害通过”规则进行等。4 O  \) `( e6 {4 E) M1 E1 P

+ l  `6 p# V; _* r: T& ^  E  报道称,麦凯恩在信中首先表明自己全力支持美国在南海以及世界各地宣示“可持续的航行自由”,来挑战“中国过分的(海洋权益)声索”。但他同时要求国防部尽快澄清“拉森”号巡航南海的几个问题:第一,根据“航行自由”项目,“拉森”号行动到底挑战的是哪些过度声索?第二,“拉森”号是否是根据“无害通过”规则行动,如果是,为什么?第三,如果不是,在进入人工岛12海里时,美军采取了什么样的特别行动以证明不是“无害通过”?第四,在行动前,是否通知中国?如果是,美国到底是以何种名义告知的,是“无害通过”,还是“自由航行”或是其他?第五,行动有没有挑战其他国家的过度主张?1 C" r' Y- Q6 T5 j

  D3 {1 m) C% P$ n# ^, D' K; t- G  路透社引述麦凯恩在信中的话称,“五角大楼对这种行为的法律意图及未来任何类似行动的性质阐述至关重要”。报道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如果“拉森”号在穿越渚碧礁12 海里范围内时没有军事行为,且描述为“无害通过”,则实际上等于承认该海域是中国领海,反倒加强了中方主张的合法性,因为“无害通过”只能发生在别国领海内。) T% g3 Z1 N# C* V0 L
8 Q; M( c) I6 H  ~+ G  j0 d% B
  “美国之音”称,按照国际法,一国军事舰船有权不事先通知而在另一国领海“无害通过”。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几艘军舰经过阿留申群岛时,进入了美国阿拉斯加12海里界线,美方就认为中国军舰是“无害通过”。按照规则,“无害通过”的军舰不得进行有威胁性的军事行动,比如打开火控雷达、展开演练、让直升机升空等。
$ Y; [7 y3 t# l5 Y# w- U/ `6 H- @( |; W7 q2 i; _5 z. j
  路透社称,对“拉森”号巡航南海,五角大楼给出了互相矛盾的描述。一名美国军方官员曾对路透社称,“拉森”号的巡逻是“无害通过”行动,但之后称这是错误说法。卡特本人在“拉森”号行动当天面对参院军事委员会一再追问表示,“我不喜欢谈论我们军事行动的意图”,他仅称“你们在报纸上读到的消息是确切的”。英国《每日镜报》称,麦凯恩的要求给五角大楼和白宫出了个难题。报道称,尽管南海“航行自由”对世界贸易而言不可或缺,但美国无法承担引发海上争端的责任和后果。- A9 n6 ~6 e2 r9 K3 n, [' Q
$ o! \. J9 y# d2 i7 }$ h. p5 p
  实际上,麦凯恩此举显然是想挑动美军方在南海实施更有威胁性的军事行动。中国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1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从 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所谓“航行自由”的计划,其中包括无害通过、航行自由和航行通过权等不同说法,一般来讲,当美国舰艇进入他国领海时,行使的是无害通过权;当进入他国专属经济区时则行使航行自由和航行通过权。张军社表示,无论美国运用的是哪一种名义,只要美国将舰艇开到中国南沙群岛邻近海域,就是对中国主权和安全的挑衅和威胁' A" @4 u1 o6 W3 N0 K7 _+ E( u
$ w5 g( `# J9 ?% ?9 k; N* j%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海德001 发表于 2019-2-1 09: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8-13 18:23 , Processed in 0.0251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