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中国执政决策集体闭门开会谋划和决定未来全局性改革发展之际,美国派出孤舰“拉森”号驰入南海,闯进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内,惊乱国际舆论,更使中国群情激奋。在这些表象和情绪之下,有一些细节值得特殊的注意。从“未来两周内”到“24小时内”,再到“27日夜间”,这种时间线索无异于对中国的一次次主动暴露和预警,令一些观者颇感吊诡。5 a( V/ l8 ^3 z0 x* k5 a; ]& M
8 r) \+ L( I/ U8 Z 与此同时,中国方面表达了自己应有的强硬态度,其“根据需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用语更是带有浓烈的火药味。然而双方的即时接触又使局势迅速降温,先前聚拢起来的战争危机似乎突然消弭于无形。这或许也是中美两国交锋时形成的一种套路和模式。而在观者看来,南海正在演出一场类似“静坐战”的吊诡游戏。, p& R0 z9 G* s/ Y5 i6 b
" o; y8 Z+ O4 x y, c 孤舰深入的战机与疑云' r( j6 L) F5 X. H( Q8 v9 K( U% |
) F: a: S: l0 \8 [) H
事实上,有关美国海军派遣军舰驶入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范围以内的消息早在10月7日就已出现在国际舆论中。据多名美国海军官员向《海军时报》透露,美海军正准备派遣一艘水面舰艇驶入中国南海人工岛礁12海里范围以内。英国《金融时报》8日次日予以证实,并表示行动预计在未来两周内展开。美国国防部26 日宣布,将于24小时内派遣一艘导弹驱逐舰,到中国在南海人工岛礁12海里水域的范围内航行。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该行动已获得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批准,最早于27日夜间展开。7 B, e# d8 O# n1 @/ k$ K3 \# L
) ]8 R. `* v5 `# w# {! c5 ` 英国路透社更是将诸多细节呈现出来,其报道称,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表示,美军将派出“拉森”号导弹驱逐舰,前往南沙群岛中的渚碧礁及美济礁一带水域航行,并会同时派出P-8A侦察机到该海域巡逻。P-3猎户座侦察机也可能参与,未来数周也会开展进一步的巡逻行动。
7 F# b% f0 h! f! D, }% O% [
! k; `" s' N9 o* Q" q5 @ 虽然白宫拒绝就此置评,称这些行动属于“机密”,但是相关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而且从“未来两周内”到“24小时内”,再到“27日夜间”,这种时间线索无异于对中国的一次次主动暴露和预警,令一些观者颇感吊诡。有分析认为,这有两种可能:其一,此举本来不在政府的部署之中,后被军方怂恿施压才成为决策,这比较类似日本二战时期的“下克上”现象;其二,决策者本就有意使用这种方式,只是由于操作方面的原因,被安排在半个月后中国召开五中全会前后进行。以美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第二种可能性较高。如此也就是说,这些被泄露的“秘密”都是有意为之。
% M# f: O/ J( `7 Q& j6 ?
& ?( l a( s H$ g7 ?0 G 这种时间设置有其高明之处,能够调动起美国所期待的舆论氛围,使外界产生美国强力施压中国的印象。同时,也能让中方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心理准备和战术安排,不致于贸然逼近使对方产生误判,进而做出某种超出其预设的过激反应,造成不可控事件。
. a% @) s$ j7 }* A3 G* C' v2 A$ h1 _
% o( ]# |( T5 z0 h( f9 @+ n 既要做出施压中国的动作,又要避免不可控连锁反应,这可能正是美国当下在中国南海与中国交锋的现实考量。前者很容易实现,而后者则要求很高的操作技巧。美国为拿捏其中的分寸可谓煞费苦心。一些可以体现出美国这种策略的细节还有不少。此番孤舰深入的驱逐舰是“拉森”号,该舰在2008年曾访问上海并与中方举行联合演练。而自从2013年8月以来,第15驱逐舰中队的导弹驱逐舰一直在南海行动,期间多次与解放军船舰互动,并通过无线电通话。选择此舰,能够与中国军方保持更顺畅的沟通,从而让避免双方意外反应多了一份保险。
- a* Z7 J! ~2 m$ K' P! K$ N, G0 x) {" b+ {- n' s- Z& y1 S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柯比近期也作出表态,在表示在南海常规航行与飞行是美国海军的责任后,强调了“美国坚持认为南海争议不应该通过任何胁迫或者武力来解决”。对于美方派导弹驱逐舰进入中国南海海域的行为,柯比表示不愿对美军行动做评论。之后,科比还补充道,中美关系至关重要,美国仍然希望增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K2 {, r! x0 H7 x
8 ~) t) w6 _2 J; n. l/ a% E! D
尤其能够体现出美国真实想法的一个迹象则是,就在“拉森”闯入次日,美国国防部关系人士通过媒体透露称,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哈里斯将于11月2日出访北京。“拉森”正是隶属于哈里斯号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 ~8 f1 x$ B! P7 |1 \9 a( A* y6 u
: Z/ F ?, A1 F, @" q) r: t 中美的权力游戏:危而不险?3 \/ b' F! e; ?4 O: q' u
, I* u3 Q# [& C 其实,中国方面的表现也很值得玩味。可以预期的是,中国方面严厉斥责美国的军事动作,而且由于中国人心态的变化,其用词和语气比以往几年都要激烈地多。比如,中国外交部就作出罕见表态称,“我们将继续严密监视有关海空情况,并根据需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这种带有较浓烈火药味的用词,一定程度上迎合却没有满足其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国内民间舆论对官方军方反应的批评态度一如继往。, t3 G% q( P& J' G$ O5 B; x. l
3 d5 x* M `; ^+ i1 ^( T8 \' L 事实上,这在其他国家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中国执政者一方面要承受和适度顺从这种压力,另一方面同样也要防止出现过激反应,导致不可控状况。在这种矛盾之中,其具体操作也需要很高的技巧。而对局势洞若观火者则能够从中看到一些有趣的地方。
8 b- [0 ]) p) A: H6 N* z) P' ?5 @( `6 o! M: F
近期有中国媒体盘点称,中国“已经连出五招反制美军舰进犯南海岛礁”。所谓的“五招”是指:派舰监视跟踪、外交部发表声明、国防部批评美挑衅、召见美国驻华大使、海军全力警戒。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中国一众具有官方背景的媒体对时局的嬉笑怒骂。比较能够代表国家态度的《人民日报》说,“美国军舰闯南海是在玩火,后果很严重”;新华社说,“南海本无事,美国来搞事,有人想搞事,中国人不怕事”。不过,引起更多关注的恐怕还是一向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积极且善于捕捉舆论兴奋点的《环球时报》的社评《劝闯12海里美军舰做做样子滚蛋》。8 I, s$ m, D) Z! n$ O( P; Z
; Y6 F( n8 n @ w
在一些普遍民众的认识里,美国派遣军舰闯入中国领地应是一次关乎国家主权和尊严、甚至足以导致战争的重大事件,却被描述为一种“过招”,而且中国的诸多表现都不能对美国动作产生实质性影响,自然会令人感到生气。而《环球时报》更是将其轻描淡写为“做做样子”,那么中国的反应也就难免被视为表面文章。执政者与民间舆论的不同观点和论调,主要是源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立场和视野。
$ d$ H ?. i- k5 a3 a& i* M# Y0 r7 u8 E* \3 K% ^# ?
面对中美两国民间舆论压力,双方执政者都要适度顺从并有所表示,但是其具体方法、尺度未必会完全如其所想。以此次中美南海交锋来看,双方对此早已驾轻就熟。即使是其堪称激烈的表态,也是这种既定程序和对方预期之中的反应。或许也可以说,“拉森”号闯岛事件体现了中美两国博弈的一种固定模式,而这种模式也有可能会在将来的东海、台湾等问题上产生摩擦时再次呈现。* u- \: X/ H: c
6 }/ m6 k( L$ \* P 事实上,在2013年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3天后,美军选择派遣两架B52远程战略轰炸机在没有知会中国的前情下进入其中,予以挑战。不到10天,与习近平关系较好的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双方协商了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这被视为两国在为此事灭火。
# ]8 g7 _0 b) B$ F6 N) K% f' x+ \( h* w+ M: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39年9月到1940年5月间,德法前线尽管在紧张对峙,却几乎没有放过一枪。德国民众以“静坐战”戏称之。目前中美在南海的表现也与之颇为相似。如果有一方采取稍有越线的的动作,这种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但是双方都会以这一样一种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尽力去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状态
& e/ u5 C0 c0 L" I4 S7 \& W' d
0 t0 h: a5 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