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霍娜 习近平访问美国之后,美军将闯南海的声音就此起彼伏,从美国已经通知盟友,到奥巴马已经授权太平洋舰队司令,从预告未来24小时进入南海,到宣告已经进入12海里,声势浩大。但是美军10月27日闯12海里在会后,白宫国务院却在避谈此事,国防部勉强承认此事,白宫下令国防部官员不要公开讨论此事,即使被问及,美国官员也被要求不要谈到这一操纵过程的具体记录。直至目前,白宫官员仍被命令不对巡航南海事件做任何正式声明或相关的新闻发布会。从公开造势到极力压制,美国的态度为何互相矛盾?+ e( |( u- X* y& w
白宫盼军方见好就收
' k: U5 H- j, x6 R4 E1 i! S: e6 ?1 I
与美国政府的沉默形成对比的是填满了各大媒体版面的“匿名人士消息”,其中最具爆炸性的莫过于《纽约时报》28日的爆料:一位来自美国政府内部的“匿名消息人士”透露,白宫已经向五角大楼下了“封口令”,要求国防部官员不要公开讨论此事,即使被问及,也不要谈到这一操纵过程的具体记录。直至目前,白宫官员仍被命令不对巡航南海事件作任何正式声明或举行任何相关的新闻发布会。另一位据称身负要职的“匿名消息人士”则直言不讳地表示,“你看,我们不希望扩大事态。”
M L: h3 r+ u9 p' I' j
+ K5 ~- @/ c/ V0 E; |而前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高级主管格林(Michael Green)已经明确表示,在南海问题上,华盛顿内部存在重要分歧,“在太平洋司令部和来自五角大楼、国务院和白宫的东亚事务专家之间存在非常非常强大的共识,要求他们这样做(巡航南海),而最主要的反对意见似乎来自白宫更高层级,他们不想干扰习近平访美行程,并且担心这可能影响美中在巴黎气候变化会议上的合作。”, }. E* u; g4 W) V! N; f3 H
7 }0 ^; ~6 d M; ^; F2 O; k很显然,这是美国政府内部又一次鹰派与鸽派之间的较量,而巡航事件则是鸽派退让和妥协的结果。在持续拒绝了接近半年以后,奥巴马终于松了口,而时机则选择在了习近平访美已经结束,又距离巴黎气候变化会议还有两个月的时间点上。这样一来,美国有足够的时间去管控和应对中国的后续反应,因而成了双方达成妥协的一个平衡点。6 D) N9 B$ C# e0 m, L
' i* ?; F8 C* j" ~& \8 d y3 a如果说南海巡航是美国鹰派赢得的一次胜利,那么白宫方面对事件后续的低调处理则表明,担忧触怒中国后果的美方高层,已经开始试图完成悬崖勒马的高难度动作。终于得偿所愿的卡特在记者会上却只能措辞含糊地表示,“你在报纸上看见的东西是准确的”,无疑就是这种悬崖勒马的直接结果之一。 9 ?0 A( @. H, _9 N
! T; h4 h3 z1 O* z; d7 c
一段时间以来,奉行和平主义的奥巴马与五角大楼之间的分歧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叙利亚战局还是对华态度,奥巴马都因其保守立场而备受国内压力。在因叙利亚问题分歧已导致多名军方高官离职以后,本次南海巡航是奥巴马在长期压力下作出的一次让步,但如今南海巡航已成既成事实,恐怕白宫更希望的是五角大楼能够见好就收。
" A R7 g6 |( @. Z ?$ ^6 T3 g
?: k4 [- v1 {! G) k华盛顿碰北京铁板0 G' @2 f8 ?, X9 c( g! C5 i
. R* o3 @$ |# P* ^1 w2 z
与华盛顿保持沉默同时的还有北京越来越强硬的态度,这从中国外交部一天之内的两次分别回应中显示出来。27日中午,在美军抵近渚碧礁消息传出后第一时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召开记者会,称“我们将继续严密监视有关海空情况,并根据需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而到当日晚,陆慷主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方已经开始明确表示,“如果有关方面一再在本地区制造紧张,无事生非,最终也许会使中方不得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确实有必要加强、加快相关能力建设”,除此之外,陆慷还添上了一句:“中方希望能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一些分歧,但如果中方不得不作出反应,中方将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掌握采取反应的时机、方式和节奏。”. a9 U1 }/ C9 i# f" |
* z! e/ i7 @5 q) k0 o9 Q! B: [
对于向来以措辞含蓄、严密著称的中国外交修辞来说,“如果中方不得不作出反应”这样的句子极为罕见,其中隐含的警告意味昭然若揭,而美方很清楚地接收到了这一信息,CNN在报道中方反应时就直接使用了“中国政府:不要逼我们”(Chinese government: Don't push us)这样的小标题。
/ X) Q! P) z8 ]; c' C. ~
# }+ H" i$ ~$ r6 K0 K- c6 B0 F无可否认,不管美国政府如何强调其航行举动“符合国际法”,其中挑衅中国的意味也是无法掩饰的,而事发后北京的强烈反应和决策前华盛顿的慎而又慎表明,中美之间对于美方这一举动的严重性并无认知上的差异,而恰恰是存在共识的。美国的行动及其后续反应也正应当站在这一角度进行解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已经召见了美国驻华大使鲍卡斯(Max Baucus),此时反观美国的悬崖勒马,恐怕除了华盛顿本身的意见分歧和原有顾虑之外,北京开给美国的选择题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 q. c! Z5 L4 ?. j
& |6 h3 V/ o" H- I8 M. W1 h一个共识是,华盛顿此刻没有人真的想要和中国开战,无论从内政还是外交政策的角度,挑衅中国容忍底线到两国开战的地步,显然是极为愚蠢的选择,而南海问题对中国而言是历史屈辱与领土主权完整层次的问题,对美国来说却充其量具有一些战略上的意义,因而对美国来说,挑衅中国更显得得不偿失。
: l' i, K3 d' |, x: s* R2 J, f5 o0 r) Y3 j+ l4 h( B+ d
大部分观察者对于美国巡航南海举动的意义都解读为更多着眼于巩固亚太盟友,眼下,中方措辞的不同寻常很有可能意味着已经向美方甩出杀手锏,而美国在实质上没有任何下注南海奋力一搏的动机。有理由相信,美国目前在南海的行动不过是为了弥补奥巴马政府近期在中东和乌克兰问题上的连续失分,极力挽救“亚太再平衡”这份政治遗产,而非直接找中国摊牌。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悬崖勒马”也就成了一种理性计算后的当然选择# J5 R" r- o7 a3 u& D
% N1 b0 v8 L6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