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报道了英国一些议员对英国首相卡梅伦对中国叩头的不满。8 b8 I( x7 o; S
- p: n: \+ K6 R8 p. C
) j( C8 h' D+ R
: Y- c7 d L; a* ]8 M. D/ X) I8 W0 z
文章说,卡梅伦对习的顺从激起了众议院的反抗。他们说英国政客小心翼翼的排练,以把中英之间的分歧在公众面前降到最低。
# x2 b7 G0 } i- X8 D* [2 ?( L- }& x' Z1 C/ r- @" l" m
文章还比较了英国和美国对中国领导人的态度。 文章说,英、美都给与了习近平最高规格的待遇。# Z) q+ |- |; W9 C# s8 ^
. q0 Q% K2 T. x8 V4 b2 ], _# c文章引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前亚洲顾问梅代罗斯的话说,英国对中国的方法是错误的。* k% ]5 E$ S3 o" u( x& f# _5 Z
# a9 s, k% K0 K; Q
他表示,如果英国屈服于中国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将来更多的压力和让步。4 a! k* m. x( w* n9 P- a/ r
& \$ D! V; w2 E$ ^* K文章说,在建立与中国的关系上美国试图在寻找一个平衡点,一方面批评和惩罚中国的人权与网络间谍, 一方面试图与中国建立一种建设性的关系。
" u7 R9 |" z) n' ~9 v# s/ A- S- s3 ^# y: a* q# e: w* L
但是,卡梅伦以及英国财相奥斯本则被指责以甩卖英国的手段来促进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
3 w4 ?& e7 @% Y8 c; |+ _6 c% o7 U1 E2 I- b- Y* L8 I% K
文章引述布鲁金斯学院怀特的话说,英中之间的商业和经贸合作似乎成了引导英国与中国政策的唯一杠杆。! x7 C' S8 G. e+ R1 u: k
但英国外交部对为了贸易而牺牲原则的说法并不认同。+ l. f9 U6 _! x2 X
$ v ]) I$ [3 Q# w外交部说,英国政府致力于就人权问题与中国对话,而且英国的大臣们将继续就人权问题向中国的同僚提起关注。
3 r8 K9 K( o' u* P# r5 ~4 H+ D8 b0 I$ z
亚投行3 c: Q1 e8 Z9 \9 ?: B( u; x
$ O( ]; q0 u' D3 z
文章还说,美国还指责英国一意迁就中国。英国率先加入由中国牵头的亚投行也令其盟友美国不悦。
( E* X, g7 }" W$ [7 C5 `- r+ D; \
美国政府的一名前官员称英国加入亚投行事前一点也没跟美国商量合通气,这不但削弱了美国,也消弱了其他的G7工业国家。7 ~- ]* x' x' b4 s1 N
1 s5 m- `2 Q: G* D
《泰晤士报》的报道则说,英国对中国领导人的欢迎如此到位,就连英国的皇家卫队都能说中文。
1 L s9 C. T3 q3 c6 Y2 d) Z4 v7 j* g, c/ h
文章说,英国为了欢迎习近平的到来精心准备,做到万无一失。
; k$ X5 i1 P, a9 J9 |' w
/ G& l: `* }) _虽然在习近平乘坐的皇家金色马车从迎宾大道驶向白金汉宫时,有西藏和人权的抗议人群,但是他们的声音完全被支持中国政府者的声音压了下去。
2 _$ S5 ?9 ^. N! \# S. c
3 m& U9 w; ?- r" M; ]( s而即使哪位英国官员不知趣的提及中国的人权、有争议的核项目也要确保不在公开场合。1 T: k4 ^ s6 Y4 ?) T- B
% s5 C9 a* `$ n, |% `% }
查尔斯王子是王室中唯一一位没有参加欢迎习近平夫妇国宴的人,即使这样,查尔斯也只能把自己的感受留给自己,而不是像多年前公开形容香港主权移交时中国领导人迂腐的形像就跟“老蜡像”一样。$ M7 ?$ x: l6 B+ o9 J
9 h. G1 ~. K# X2 j
削弱盟友" o$ Y6 E* k4 ?3 d9 d
& y+ E/ i. P: i0 {
6 u1 d2 j- }) j
1 P% y5 w$ U- }/ i2 g: e/ ?/ C7 B$ [8 k0 w
7 ^ u) [4 Q) t1 W6 F该报内页的一篇评论文章还说,英国采取对中国的开门投资政策,可能会削弱西方的联盟。
$ q+ x: r) |- \4 n: }, C
5 b- }: |& e4 G( g' Y1 q% C其中特别指出美国的态度。文章说,美国认为中国人是想让欧洲人之间相互对抗,从而在欧盟和华盛顿之间寻找突破口。
5 r1 x% u. H! f5 F
7 k9 [* B! p4 @1 }% }. c而英国的做法正好帮助了中国人削弱它西方的盟友。% h8 r& _: n2 [% m. Q
1 V: c8 j2 p1 Z1 G4 A' F: L$ c
文章也提到了英国是欧洲国家第一个加入中国亚投行的国家,随即欧盟国家也纷纷效仿。
5 X9 X3 H# r& q; f# a7 p: [+ b, o3 o B5 V0 F$ e; i( V
文章说,美国敦促对中国要持谨慎态度,因为只要中国还是一党专政,只要中国的投资来自于由政府控制的国企,那么,中国要想让西方对它信任只有靠自己的行动了。
8 o, n- q F3 c* Y/ X
" d0 \* k* a8 Q$ A文章说,美国正在考虑是否就网络攻击要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 但现在英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如此紧密,可能就不会考虑加入未来美国对中国任何的经济惩罚行动了。
! B) M7 }7 r1 O. q) e; P1 M
! ^# Y N6 |7 o3 n9 ^$ l) A) e& _. F& M英国相信与北京建立桥梁与纽带可以对中国施加影响力,但实际上可能会失去对中国领导人的权力平衡。
0 Q) e& D4 i- t2 h( j3 k3 A E$ \( s1 F
文章的作者说,中国领导人在国外趾高气扬,而在国内却有不安全感。
& m+ w1 o2 a; v/ ~5 [' t" I
9 z3 v: X: X: A$ D中国人可能会认为英国人老实,好说话,因此英国人应该拿出点骨气来 B2 G4 D/ A6 K d5 [/ j; s! }; a0 P
7 A2 ~9 \9 N0 Q9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