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庞然大物”的中国的任何动向都会引导物质能量的大幅变化,牵动各方主政者和观察者的敏感神经。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有所放缓而反腐改革继续强势推进的背景下,继中国“大阅兵”和习近平访美之后,在中国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前,习近平专程访问欧亚版块另一端的英国,再次受到注目。
% |2 Y; D2 n- H3 O8 F
+ U* y$ g; G) U6 W; A, D 中英两国都对此次握手给予很高的期望值。相对英国聚焦于两国走近对该国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提出“黄金时代”一说,中国方面则更为看重两国合作背后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和全局性意义。事实上,就在习近平访英之后不久,德国总理默克尔将要访华,法国总统奥朗德将在11月来华交流。被誉为欧洲“三驾马车”的英法德都已表现出明显的“亲中”倾向。
4 v' L3 `# ]0 ^% j0 z8 l) c9 V/ c6 K) d4 y) C
英国外交转向或成“分水岭”
9 S5 {% R) E# f8 C9 C7 V& P% Z. L; X& _
据中国外交部信息,近期中国将与英、法、德三个大国开展一系列密集的高层互动。习近平在中共政治局集体学习之后,赶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前,于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进行专程国事访问。德国方面还传出消息表示,其总理默克尔也将在近期访华,法国总统奥朗德则要在11月赴华交流。
* P% g# {, g Z% T
& o" g. A! M7 t7 b- k: e! @ 在11月,中国还将举行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东欧16国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因此又称“1+16”领导人会晤。在10月13日至16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访了捷克、波兰和保加利亚三国。此次三国领导人均表示,愿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将为本次会议增添更多丰富内涵。5 ^- M, ^; V0 r# |* [3 W2 h
; [: P+ N6 e0 {* s+ g9 h 据悉,欧盟已经连续11年位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连续12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在中国强力推出“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欧亚大陆两端的合力势将进一步增强,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亦有望再上一个台阶。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在欧洲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三个经贸大国英国、法国和德国。这三国被誉为欧洲的“三驾马车”。而且,英、法、德都已经表现出了与中国的“合抱”之势。4 c" `. q; o/ }: l/ \
% j3 U7 M( K2 e R+ W
英国在2012年因会晤达赖喇嘛而被中国打入冷宫之后,其外交政策发生大幅调整,为恢复和发展与中关系做出了巨大努力,而且付出了得咎美国的代价。这不仅见于英国地中国展示的精巧细节、隆重礼仪和亲密态度,还体现为在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筹立过程中的踊跃报名。此举随后引发法德等诸多国家跟风,较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围堵中国战略。这件事,其实是当下英国战略调整的缩影,也代表了其未来对外政策的一种方向变化,因此对于中美两国的不同影响将会是长期的。对于理性而坚定地信奉利益至上外交方针的英国的政策变化,应当少些批判或是赞美,而要意识到这是一种自然的事情。
8 M* ^ D6 C0 O2 [& R/ k) G$ U5 W, E& V t( ] _
在中国方面,对英国的表现显然注意非常,表达积极的回馈。习近平在诸多国内要政期间专程赶赴英国一国进行国事访问,就体现了中国的重视态度。在此之前习近平执政初期三年里,习近平专访一国的外交行动仅有过三次,三个受访国分别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邻国蒙古,以及与英国处境和动向类似的周边重要国家韩国。习近平此番赴英,料将达成一系列重要的经贸合作,这将成为两国关系深化发展的一个历史性契机。而且考虑到中国的外交视野并不仅限英国,而是对欧洲乃至欧亚大陆有着巨大的需求,因此很有可能给予表现积极的英国以较大的回馈。
0 y: v* X! M# c4 { ?2 c& R; ~
“三驾马车”与中国共拉“一带一路”4 W% S, e! o1 j0 z7 }
5 ~. ]5 ]$ t( {: Y" F' u' X3 g
悬于欧洲大陆以外的英国的外交以理性、务实和灵活著称,该国的外交动态具有预见性和代表性,正如其在亚投行成立时的表现。的确,被誉为欧洲“三驾马车”中的另外两驾马车法国与德国,也已表现出了类似的意向,只是还稍微落在了英国后边。
( N! T2 t( R% F# |) N
9 T' U. y' g# e' b3 Z7 m7 [, |! e& S 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实际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技术引进国。两国之间的合作横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司法、军事等诸多领域。就在数天前的10月14日,中法两国海军还在英吉利海峡举行了联合军事演练。法国总统奥朗德上台后第一个会见的驻外使节是中国大使孔泉,任命知华派人物燕保罗为总统外事顾问,一年内两次派外长法比尤斯访华。 2013年4月25、26日,奥朗德对中国进行了首次国事访问,他也是中国新一届集体领导执政后接待的首位西方大国元首。2 t, M$ d! E9 o
+ s: @+ ^+ `- h7 {. b 2014年3月,中德确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德国主流媒体《世界报》甚至曾表示本国是中国的二号“铁哥们”。这也反映了两国之间当下的密切关系和走向。事实上,德国已经连续30余年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在2013年还超过英国,成为欧洲最大对华投资国。在习近平访英之前的10月15日,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会见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代表团时表示,希望两国企业家能够加强合作。
0 I3 R+ G$ \6 ?. r J7 e6 S
8 w( t# ^9 S) O 习近平在2014年3月展开对欧洲,尤其是西欧的“外交攻势”,连访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四国。李克强更是已经7次赴欧,足迹遍及德国、瑞士、罗马尼亚、英国、希腊、意大利、俄罗斯、塞尔维亚、爱尔兰、比利时、法国等。习李二人欧洲行的目的为某一个或几个国家,有时则是为一些国际或地区性议程。中国与欧洲的频繁往来,正是折射出欧亚大陆版块“一带一路” 的成立和推进,以及波及国家的共同命运体的维系和共同发展。7 |0 d( p3 J* Z; }# [9 \
8 ~. E5 d( X B. g0 g 就此来说,英、法、德三国与中国的双向发展的动向,其实也是欧亚大陆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的缩影。处于版块两端的国家执政者,已经敏锐地发现了局势的变化,并且迅速地做出了应有的反应。曾经创造无数灿烂悠久文明的整个大陆版块虽然当下不同程度地承受着失落、挫折和苦难,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但是如果能够完成目前正在发生的这种整合过程,有望实现其所期待的复兴。当然,这会是一个漫长、困难且存在较多偶然性的过程5 \+ @6 e7 K) d0 J8 i2 r: T
/ T* `% T. M* m%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