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大多数经济学家恐怕都是凯恩斯和货币主义的忠实信徒。在他们看来,政府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是确保经济永保青春的“灵丹妙药”,大有“一针就灵”的效用。而当经济刺激过度产生负作用,并被人责难时,他们仍然振振有词:“刺激的力度还不够大,应当继续加大刺激力度。”当然,各国政府和央行对此也喜闻乐见,否则,如何能彰显自己的功绩呢?4 z# ? M" W# q' K8 F; X$ m
9 P: K1 q/ g, \1 [3 D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先后推出了数轮QE,其他各国也争先恐后松开了货币的闸门。2014年6月,欧洲央行宣布下调隔夜存款利率至负0.1%,这是全球主要央行首次将该利率下调至负值。进入今年以来,包括中国、日本等各国央行,也不间断降准降息。 % n* G" _6 e9 J. B+ v. T3 K
' p ]7 ]9 u4 Z ~/ L j3 N6 ^9月24日,欧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挪威,采取4个月以来第二次降息举措,将基准利率从1%降至0.75%。消息公布之后,挪威货币克朗兑欧元迅速下跌。一度触及8月27日以来最低点。而新兴经济大国印度为刺激国内经济,也很可能在下周继续下调基准利率。作为全球央行的美联储,在上周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后,更有消息传出,维持负利率或许是其今年和明年的合理目标。这也意味着在外部环境不变下,负利率时代可能构成接下来世界经济的常态。
! @, T, g" ]7 Z) u- |/ S
& P% ~8 ~6 o, v1 G% c9 W8 n, F# ]2 Z
7 Q3 Y1 K& X5 g/ f9月23日,全球最大共同基金之一PIMCO的创始人、有“债王”之称的格罗斯发布最新一期投资展望,呼吁美联储尽快加息以摆脱近零利率,因为它正在伤害美国实体经济和多数美国人。他在展望中写道,零利率政策使得国债、公司债收益率处于绝对低位,更重要的是,这尤其影响了人寿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
: K: _; {5 Z% l
, h/ f! x2 S0 |. K/ s$ u8 E“参与养老金保险计划的大部分美国人都面临同样的困境。他们原本预计有8%—10%的收益,可以负担教育、医疗保健和退休生活,哪怕只是能安心按惯例休假,只要短期收益一直接近零,就不可能得到多少收益。”格罗斯警告,如果企业能以零利率借款,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投资实体经济?但近年来的证据表明,企业并没有这么做。相反,它们把上万亿的资金投入了金融市场,多用于回购本公司股票。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加剧国内通缩,导致企业拒绝投资,最终引发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崩溃。 \8 E! C( P0 N% K
7 ?" m0 N% }3 f
从长期看,人口老龄化、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全球产业结构失衡、均构成各国经济学家提倡实行宽松货币的理由。短期看,国内经济疲软、失业率上升、企业开工率下降等因素,也均是各国政府采取货币宽松的借口。他们决口不提,是曾经一连串错误的货币政策,让市场价格信号高度扭曲,诱发企业家群体展开一系列不合理的投资行为,才最终招致以上恶果。事实上,各国政府和央行同谋下的贪婪,是一切经济危机的起源,而自由市场本身无关。/ o* D4 O, E7 W4 [; @) Z
- b+ j) s, p k6 [1 y& {! l
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8月CPI同比上涨2.0%,而一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是1.75%。这也意味着,人们存银行的钱只会“越来越少”。这也是专家们所称的负利率时代。其实,即使众多中国民众没有听说过这个专业术语,但他们却有着切身的感触,用熟知的一句话就是:钱越来越毛、越来越不值钱(这种情况从改革开放持续至今)。
& F T* z# Y5 N: O4 F5 C6 \* Y I/ ?0 n5 O
众所周知,从规模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国企和政府支出占到GDP总量一般以上,具体表现在国企投资和基建项目上。尤其对很多国企(垄断央企除外)来说,由于经营效率低下,长期以来无法形成正的现金流,只能依靠银行提供的廉价资本赖以生存。在经济萧条环境下更是如此。这样一来,国有银行和企业之间就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并且在无形当中对央行形成一种逆向绑架作用。
. C- ^+ O# K& C; S0 ?4 n( W" q8 K' [0 F
' B% H; c! ^* i另外,中国加入WTO后,庞大的出口和持续的(国际)资本涌入,为中国开启了一个极为宽松的货币空间。中国央行强行结汇制度,与国有银行垄断,导致多年来基础货币超发,这为城市化建设(尤其基建项目)和房地产投资(投机)奠定下绝佳的基础。作为商业银行也通过压低存款利率的方式,从中获取巨额的收益(套取利差)。
5 X# y2 q1 o W, M9 Y# T9 r7 {- h d2 y/ {: c
然而,这种管控利率下的货币过度宽松,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产能过剩、无效投资过度蔓延。并且促发一轮又一轮高企的资产泡沫。2008年一场4万亿刺激的全国经济大跃进,让各级地方政府和实体企业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同时庞大的基建和地产投资所引发的剧烈通胀,逆转了市场资本的预期,让人民币由此承受持续贬值的压力。 5 X$ t0 M* M: t: i: s7 }' ]
' V9 h, h0 d; X! }4 r/ ^5 Q3 z今年以来,中国央行屡屡通过干预的手段,维持人民币汇率维稳的同时,积极为地方政府去杠杆。也就是以债务置换的方式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实际上,这充其量是一种透支未来的举措。倘若未来中国经济不见好转,那么地方政府庞大的债务很可能仍将展期。有人会问,央行为什么不通过全面印钞放水的方式来稀释地方债务呢?答案是,如果这样的话,将彻底打破金融游戏规则,无论银行和企业均将有恃无恐,最终将诱发更剧烈的通胀,并加剧人民币贬值力度,诱发更大规模资本流出。这也是中国政府和央行最为顾忌之处。9 L2 T( X: N4 P: r6 l; v
9 }# A& o C# E! ?9 h5 K& |可以说,受经济增速放缓、地产泡沫逐渐破灭、地方和企业债务负担影响,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低利率。但由于特定的金融市场垄断因素,这并不能惠及到真正的民营企业(和相关实体经济)。而是转化成各级政府和国有部门用来“借新还旧”的手段。并且确保国有银行在资本持续外流下,避免出现资金链大规模断裂而已。关键的问题在于,随着房地产日落西山、人口红利的消退,中国已经丧失外资套利的空间。资本持续外流和捍卫人民币汇率稳定,成为今后中国政府和央行必须直面的问题- B* G/ Z* J- Y c8 o
8 J5 T' {. q- H' d c) M, o9 _&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