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电台网站9月21日报道称,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历来尊崇“以经促政”的方针,2014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4800亿美元,中国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的十个国家也都加入了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尽管如此,双边经济虽然发展到相当程度,但政治上的摩擦却难以避免,尤其是最近三年来,东盟对中国的贸易总额从顺差变为逆差之后,东盟作为一个整体,逐渐将一些经济以外的议题作为贸易谈判的砝码,而南海争端问题则成为这些砝码中最重要的一个。) J: Y4 J! M3 g" A+ ?2 l
7 ?( R/ B M! K b# ]) D% j 东盟各国对于南海问题的态度
3 C' D) G1 p9 m7 k" C
8 |2 V6 `- B2 D1 {" S 报道称,东盟十国中,涉及与中国之间南海岛屿争端的有五个国家,其中越南和菲律宾是反应最强烈的国家。1999年11月,越南和菲律宾起草了《南海地区行为准则》,递交东盟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讨论,这是越、菲两国试图将东盟其他国家拉入南海争端的开始。不过,中国没有认可这个准则,东盟内部也因为各国的立场不同,一直没有对这个准则达成一致意见。4 J$ }& x7 s% h6 m& n
* ]8 ]- u+ n- H/ f+ W) }& D/ H) a
7 T; J2 w+ [! `( l {9 b
; @% Y! I( c3 x* ^) G. S2 I$ Y8 X1 U T
资料图: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3 {# K8 W9 P! a/ {( N( t. P
9 R/ {7 Y z9 N3 H% M
5 `" L7 J- a! G, J2 P: y
& Y; F' p8 H. d# ^4 T
. L2 {/ e% ~9 Z1 V 另外三个有争端的国家中,文莱和马来西亚各有1个和5个岛屿在南海争端区域内,但这两个国家都没有使这个问题成为对华外交的障碍;印尼虽然有两个经济特区所属岛屿与中国坚持的“九段线”区域有所重合,但印尼政府从来没有将自己视为南海争端的声索国(claimant)。) g( ~! W0 U' x8 Z' ~% z
$ O( j3 o4 T7 q8 g6 B- \" x& m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边贸易中,马来西亚和印尼一直享有与中国贸易的顺差,中国从东盟各国的进口额中,这两个国家也分列第一和第三位。所以,他们在南海问题的立场上与泰国、新加坡和文莱一致,表现得相对“中立”。6 a. l" [2 \( H4 _, B
( I2 T9 f: {' |0 a 报道称,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三个东盟最贫穷的国家,一方面事不关己,另一方面本国经济需要大量依靠中国的投资,所以,他们的立场是比较偏向中国的。在近几年的东盟外长峰会以及其他重要会议上,对于越南和菲律宾提出的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给出一个整体立场的建议,这些国家的领导人都表现出抵制的态度。2012年7月的东盟系列外长会议上,轮值主席国柬埔寨与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就曾经发生直接冲突,导致东盟成立45年来首次没有发表会议的《主席声明》。
# V% Y" H! {; r' _# P: M; v) M5 r/ v6 x1 r" @9 u
东盟立场的变化
' |! S7 N3 d5 w) x7 Z6 {, y- @+ F7 J" P. H
报道称,东盟创立之初的宗旨就是维护地区内的团结与稳定,所以,一旦某个成员国的对外争议引发内部分歧而影响到东盟内部的团结时,各国通过内部协调维护东盟立场统一的意愿就会上升。近两年来,那些曾经保持“中立”的国家一直力图协调东盟内部的分歧,无论中国是否最终认同并签署《南海地区行为准则》,这个准则已经拿到东盟会议上进行讨论,就标志着东盟作为一个整体迟早要在南海问题上有所表态。
" F, W/ V: N3 t2 l$ w2 _/ U% P8 x3 T* H
此外,缅甸、马来西亚等国本身国内近来的政治变化,正趋向于摆脱依赖某单一大国、在几个大国之间寻求平衡的走势。东盟作为一个整体,也希望将南海问题推向国际社会来寻求解决方案,通过构建一系列以东盟为核心的多边合作框架,在引入外部势力的同时,确保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主导地位。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都被引入到南海问题之中,东盟国家也乐于以此来削弱中国崛起后对地区安全的影响。
* L5 Q; J# T1 x8 S: W( Z2 O- \5 x- R) {/ f
另外,尽管印尼的媒体声称,印尼仍是南海问题上“诚实的中间人”,但就在9月17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印尼海洋渔业部部长苏西向该报证实,印尼计划在南海岛屿建设一个新的海军基地,并呼吁中国变更地图上的“九段线”标记。外界据此猜测,印尼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有变,意在针对中国。
{9 {& e; y) S" F. P- }: M
3 A9 A2 }! @2 L
; h' O& V$ y: q$ k+ [ c; n+ l/ }2 s
中国的“双轨思路”- Z, d4 e3 Y6 |. h" s3 a$ |
- `/ N Z R( R/ G: u y 2014年8月,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的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议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国和东盟已经找到了南海问题的解决之道,也就是中方倡导的“双轨思路”。同年11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在缅甸出席第九届东亚峰会时,再次重申了这个方针。, ^3 `7 n; G! h, q* k
7 x: P4 E3 R! w( D4 b! S! v) i8 R 报道称,所谓“双轨思路”,简单地说,就是争议的问题由当事国一对一地协商处理,和谐的事情(经济发展)由中国与东盟整体来共同实现。搁置争议、共同发展,就是这个方针的直接解读。不过,这个由中国提出的倡议并没有得到越南和菲律宾的认同,这两个国家一直希望将东盟拉入到与中国就南海问题的对话当中,以壮大声势,并增加谈判的筹码。
9 F1 j4 L5 m) z6 L. G! r6 N, p3 n
% `& S \0 X; {6 [- J 在处于变化的节点上,中国也对自己的策略进行了调整。“双轨思路”是近期出现的一种新的表述,中国学者们也在建议,利用这次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当口,实现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升级”,除了将各国纳入中国未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还要加强在教育、艺术以及民间等多重领域的合作。
" u' f o6 h, b2 G2 y, e2 y& r$ H% g9 A4 a9 d+ T
报道称,此外,中国国内另有学者建议,中国仅仅提升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并不够,而应该探索“升级版”的外交合作,在东南亚国家中,寻求打造类似英美关系的稳固同盟。不过,这种建议一方面有违中国长期坚持的“不结盟”政策,另一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 y9 G6 w$ {' W* w0 E) s5 X- e# y+ T: `3 Z3 F-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