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全球投资者担心中国经济波动之际,香港富商李嘉诚(Li Ka-shing)却并无太多惊慌失措的理由:他一直在不动声色地加速行动,降低对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依赖。
5 G3 i6 `7 |. Q$ t$ C/ H* P, I' ?# a; Y$ e+ i. A
据悉,李嘉诚从2011年开始就已经不断削减在中国内地的房地产投资组合。他还出售了部分港口和香港的零售资产。香港是中国内地的国际贸易和融资通道。
3 Z! H) L) E u) a! [( I8 q) L
4 c& [: c, w& K$ j1 p/ d. s7 j李嘉诚将麾下两个主要企业集团和记黄埔(Hutchison Whampoa Ltd.)和长江实业(Cheung Kong Holdings Ltd.)重心转向欧洲。最近18个月以来,他投资了200多亿美元进行各种交易,包括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一家荷兰连锁药店和一家英国列车车厢制造商,以及将他旗下意大利电信公司和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合并等。这些交易的规模超过李嘉诚过去10年在欧洲进行的所有收购交易之和。
, s" m# ]' `; v. V# ]- D8 ~9 Q. @- @! H& I, L4 H% Q1 C- ?
甚至在李嘉诚大举收购欧洲资产之前,2012年欧洲就超过了大中华(虽然幅度较小),成为和记黄埔营业利润中贡献最大的地区。去年,欧洲占和记黄埔总营业利润的比例达到42%,大中华地区则降至30%。" f6 T( e {9 f, V2 \! e3 H6 Z
7 u! s" v3 N" c: C1 i- [# f1 u8 |
; x7 a* R* l" a' k
三位知情人士透露,李嘉诚抛售中国资产的部分原因是,他认为他可以在欧洲获得比中国更多的利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欧洲一直被视为经济增长缓慢的集合体,而到目前为止,中国还因为其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吸引众多投资者。李嘉诚这一观点可能表明,投资者从中国经济繁荣期轻松获得高回报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了。公司管理人士曾表示,欧洲投资机会的大小和规模都要超过香港,目前在香港可供李嘉诚投资的机会已所剩无几。
q7 G4 Q V1 z$ r9 X0 k3 }! {9 N) B! G. R8 R0 t6 b2 }, a
最近全球市场因中国经济走弱、股价下跌以及人民币汇率贬值而遭遇动荡。李嘉诚的行动看起来非常有先见之明,这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投资者心中“预言家”的地位。但是,据公司内部人士以及长期研究李嘉诚的学者表示,李嘉诚将投资重点转移至欧洲还有一个原因是欧元走弱,这就使得欧洲资产比亚洲资产更能提供稳定的回报。
8 |# p6 m# L2 m2 U
* t: H- F" Z, _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教授Woody Wu表示,“李嘉诚非常擅长的就是对卖出时间的把握,当他认为时间点对的时候,他就会马上卖出。在金融方面,他就是一个天才。”
! B9 m, c' O2 Q' x3 b/ b) {
7 N+ Q6 ]* [0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