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意义和对国家身份认同的影响为何,中国、韩国和日本各有不同理解。三国至今仍无法接受及认同彼此的自我认识,因此至今无从和解。我认为纷争还会持续下去。
# k: p; p) j) i) w7 _; F4 v
9 n" o. n; y3 s4 w2 ^) u. \
( J0 Y" c; V% g2 B# V$ R 日本日前通过新安保法案8 X5 d2 K* j2 N/ y" A
" t& R8 m# u, b% G3 P
大多数日本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以1945年广岛和长崎遭原子弹轰炸为止。军国政府统治下民众受尽苦难,原爆又导致无数伤亡,因此日本人普遍有受害者心态。战败勾起了日本对军国主义历史的回忆,令许多日本人感到惭愧。日本汲取了这些经验,战后实行和平宪法,反军国主义成为日本身份的一部分。9 S- S; A E- u( H0 w8 _
) u9 ]4 N6 O$ g# [( M4 x! o; v 但是,日本的自我理解有意忽略了许多因素。日本的现代身份认同中,漠视了侵华和吞并朝鲜半岛的历史。现代日本人身份认同的基础,更主要是建立在明治维新、战后重建和经济奇迹之上。
9 S3 R7 B) F. t0 S+ a: J/ D# ]% ~& D: b; b' I! X! Y/ s
对于韩国人来说,日本殖民主义、朝鲜战争和朝鲜半岛分裂的经历铸造了他们的民族身份认同。殖民经历标志着日本对韩国领土、文化、语言和传统的侵略。韩国人被迫接纳日本传统,深感自己的文化受到日本人践踏。 “慰安妇”问题进一步加深了韩国人的反感。5 ]! I0 _1 V. u1 ~. Z' A' F
, ~, D9 d$ V. _ 朝鲜战争分裂了半岛,南北两方争做“朝鲜”的合法代表,以抵御未来侵略者。这个角色令朝韩两国形成了自我理解,要求日本承认过错。
G; t7 c* b& K4 |8 a/ p
* U# f; B. H W* k 对中国来说,鸦片战争和1894年开始的甲午战争标志着中国受他国糟蹋、分裂和欺凌之始,尤其是来自日本的欺凌。日本侵华导致数以千万计中国人死亡,因此中国的自我理解建立于屈辱的历史和受害者身份之上,令中国认为面对日本时占据了道德高地,可以理所当然地提出批评,并认为现在该是中国主导国际关系格局的时候了。
6 }. ]7 s) l9 Z6 X! M; ]/ V0 ^+ g6 ]7 p9 Y1 ? k& |$ {- }8 y0 `
三个国家都认为,本国现代身份认同的重点遭到其他国家否认。日本人认为,战后历史和国家对和平的承诺是他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中韩两国却一直指责日本奉行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而且不承认战时罪行。许多日本人则感到,中韩两国并不了解如今日本身份认同的核心。简单来说,日本帝国主义已成为历史,不能代表今天的日本,现在很多日本人也对这段历史感到陌生??。
a) j+ Q) t( w& X' I% s* _$ r0 h
0 d! ^; z. h2 C, a, V2 i 韩国人却觉得,日本的自我理解很有问题,并没有正视日本在殖民时期对韩国人的践踏,反而对这段历史自鸣得意,意味着日方忽略了现代韩国身份认同的核心。日本战败后,美国军队接管了南朝鲜,韩国人由此感到国家受尽外国干预,屈辱感和受害感变得更加强烈。! B) j9 l+ @, F8 h6 l8 y! ?1 J% e
, j$ I( Q, D3 h6 g1 o
中国同样也认为自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受害者,这种意识成为了中国现代身份认同的核心。而日本靖国神社不但供奉甲级战犯,政治领导人还不时参拜,加上教科书淡化帝国主义历史,日本又公然否认自己是侵略者,种种行为都深深冲击了中国的现代身份认同。中国便断然认为,日本不但否认自身的历史,也否认了成就今天中国的重要经历。* s' ?+ z* ]4 T2 a
; n# m- t7 h& `% a# ]+ P. A
三国互不认同,因此难以达致和解。各国甚至利用历史来达到各自的目的,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二战之后,日本的一些政客和政党为了迅速重建日本、逃避战争的责任,选择忘记历史。同样遗憾的是,韩国政客利用慰安妇问题来争取支持,而选择性地回避殖民历史的其他事实。9 I# y1 _% x) F9 _& R( E
( ?& z4 K5 B1 X. I. D) I 中国政府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制,之后就利用这段历史将其统治合法化,并刻意回避部分史实,比如国民党对抗日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为了巩固“受害者”的身份,中国选择全然忽略了日本的战后历史。. K( A. B0 C/ L0 R2 c. d
6 \/ u4 m9 I. t' ~
面对种种困难,各方和解遥遥无期。, j. i# p1 R' S( z$ M0 |
9 B- \6 j$ D; X& Z* f( H 政界人士应该知道,若利用历史来达到目的,或令各方彼此更加不信任,进一步提高发生冲突的机会。三国展开和解进程对各方都有利,首先应该从认识各方的现代身份认同和自我理解开始。过程中还要鼓励民众交流,让他们互相理解彼此的自我观念,自行发掘和认清三国共同的历史,而非让政府去做这些工作。8 x( G2 L3 p; A0 A- U. l3 h
4 L; i( A4 ~8 _: h6 J) V( ^ K3 R
每天,大众媒体都在强调中国和韩国人的反日情绪,但现实更加错综复杂。从交流学生人数、媒体消费量及游客人数可见,中韩两国被日本的魅力深深吸引。但另一方面,日本存在少数政治偏执的人士,他们的行为令掩盖了许多日本人的和平取态,使日本表现出的军国主义态度比实际更为强硬。唯有让民众进行交流,才可以令历史免遭政府及个别人士的政治目的扭曲。交流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共同的历史,也在于达致互相尊重,承认各自的过去与现在,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创建未来。 (作者为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学系助理教授- M! b9 F, p( W& F3 s; J. M
+ L& o3 E9 n7 C7 d9 a: f9 q1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