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只有股市才有巨大泡沫,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泡沫。 ; `. @! O9 b6 u% A/ j: G$ @# h
2 q2 k! j4 Q4 t- e8 k 数天前,一则内地阔太赴港整容、猛男陪伴左右、动辄消费百万的新闻在媒体上刮起一阵铜臭肉香风。这样的新闻,网民们很容易嗅出“整容液”泡沫的气息,但假如换个名头,比如家长为中学生出国留学花费巨资呢?恐怕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 % g* E5 L7 F+ q7 ]; X9 f' a
, A/ x) Z: W+ m2 s
据央视报道,上周末,随着中考成绩公布,北京市各公立学校也陆续公布了国际班的加试分数线。部分招生负责人预计,最终实际录取成绩可能高于校本部统招分数线。
) ], u" z+ D& y1 H
0 p% h2 E: p2 d% G( Z. |) F 公办高中的国际班是啥?就是接受国际教育,就是身在本土心向欧美,就是留学要从娃娃抓起,就是……请往下看。
( U6 b2 @# ^" ~7 N5 \" ]4 b( X
1 g3 v6 K6 H5 r, A0 t# r 北京101中学国际部主任程丽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今年国际部报名的火热场面,连她都感到惊讶,“我们学校电话都打爆了,光是打电话来报分数的就有500多人。”
$ A9 y) K3 R; g% P" }( p, R3 `
" l: @; `) g* c7 \ 大多数人对国际班的印象还停留在那句,那都是有钱有势人家的公子小姐们,“考不上大学才去”。请大家醒醒,现在是中产阶级品学兼优的小家碧玉“削尖了脑袋也要去”的时代了。 ; ? ~& P9 m1 A7 }7 N( D \6 p% \+ K
, q# _" M9 K. R0 I 公办国际班的这个蜕变,差不多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
6 D5 N% f6 {, W F4 z" W& U4 t8 w2 G: o+ A b' |; K
《2015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称,全国约有300多所学校开设了各类国际班。不仅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争先“上马”国际班,南京、郑州等二三线城市也不甘落后,就连中西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贵阳、乌鲁木齐、银川等地,也纷纷有模有样地办起来。
" v: c8 w0 l G; F: f. f+ e+ x C m7 z {! l; m5 N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公办高中国际班最早的政策支持来自2003年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但真正催生公办国际班遍地开花的是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表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小学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国际化人才。” n1 b6 Y% g9 y- T! v: j
; e3 X) U& a/ f
根据现有各级相关规定,开办中外合作项目并不繁琐,只要申请学校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并具备法人资格,提交申请报告、合作协议和资产来源证明,在15%的启动资金到位后,即可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批准后即可招生。
+ T6 R A1 M" k# K
, E5 Z1 P" r7 ?- ~9 z- v 政策支持只是起到导向作用,背后真正的推手是中国人对出国留学的狂热。 ) B( K/ j0 | x2 p8 q$ [+ S
1 ]' N+ T( W4 D4 b7 I3 O4 f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人,比2013年增长了11.09%。2013-2014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更是连续第7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持续名列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占美国国际生比例的31%。
. a1 y% _7 Z* |! l: T& t) |8 W
+ ?9 k y8 C. r# J8 i 除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校园里,中国留学生的身影随处可见。 0 ^, n9 x( e7 j2 v: i6 [
6 w, e l" Q9 d; ]5 G. b# o9 L; V
就像股市融资,萧索的政策监管与旺盛的市场需求一碰撞,必然要擦出令人惊讶的火花。
: t0 ?! }8 c. _% A; U) l/ q% f" F4 G& Y: P3 |
公办高中国际班并无统—收费标准,共同点是费用都不低。相关人士估计,平均每个学生每年学费为10万元左右,这还不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校服费、活动费等等;课程设置不统一,甚至无须进行任何审核与报备。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际课程体系应包含数学、英语、语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但目前能全部开设的国际班很少。
' @2 r! y. B: p
0 {3 ]. p7 I7 Y+ ^3 f 以南京市为例,公办高中国际班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国别课程,如A-LEVE是英国的国别课程,中加班多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或者BC省的课程,另外还有美国课程、澳大利亚课程等;第二类是国际文凭组织课程,如IB课程,不属于任何国家,自成体系;第三类是大学先修课程,如AP课程。这些课程的功能及难度各不相同。 + H0 Z# r9 d8 s7 m
5 K& D( {$ Y+ D! n 此外,不少高中国际班还混杂着国际课程和国内高中课程两套体系,并以此作为招生的“卖点”。师资管理更是没有明确的数量、比例限制,也不存在针对外籍教师的资质审核管理制度。 k" F6 I! Q# J, W3 b' n, b6 n
* N- I8 R7 p3 s- i( {- h. R. t
高昂费用与教育公益性质有悖,公办高中国际班尴尬的身份——半公半私也遭人诟病。在一所公办高中校园里,与国际班“同台竞技”的是平均每年交纳800元学费的普通高中生。公办高中从政府获得的资金支持却要同时用在两类学生身上,且明显待遇不同。
; l* D! Y2 _# p5 K& G2 I0 G' T7 b; C+ X; ?2 x# c; o7 I& M
据媒体报道,在一所公办高中,两个公办国际班、40多个学生,占用了学校5间教室,教师还有独立的办公间和卫生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同一栋楼里,普通班的50多名学生只能挤在一间教室里,部分课桌椅还锈迹斑斑。这情形,就像股市上融资五倍杠杆的人与没融资的同台竞技。 ( p1 f. O j+ Q' I/ ]2 H, O# E
0 o9 N* j! ~# [% ]( ]& f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籍之伟曾数次提交公办中学不应举办国际班的提案。他认为,公立高中办国际班相当于部分人通过多交钱,占用本应公平分配的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变相的择校。 ( i+ L) ^# E) b3 h" b
2 ~( q; B; A+ ?: E2 B5 L' p
“土高考”换成“洋高考”,一样沉重的学业负担 - W& E3 Y2 Q3 Z: ^9 o( w; X9 U
( M# V& L. [9 I' r. m) v+ h7 h
除了在空间上“侵占”国内高中生,国际班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也饱受争议,这就涉及到了更为严重的教育主权问题。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闵景多次对媒体表示,学生形成价值观在高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放弃本土课程,照搬国际课程的做法,对学生的文化认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可预估的风险。 - c! \+ V# s- y* G& I" D5 q
9 P$ r9 t0 m6 K. S+ c; d
作为探索,教育界和主管部门希望通过“国际班”的开拓为国内高中教育打开一扇门,走向多元化、国际化,但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公办高中国际班沦为“洋高考”。因为国际班的学习并不轻松,很多学生表示,在强大的出国压力下,国际班每天的作业不亚于普通高中生,整个高一和高二阶段充满各种各样的考试,经常在大量“刷题”中度过。在这个意义上,公办高中国际班沦已经为新型“留学预备班”。 ! H* p/ t$ T) a
. a) P6 l `3 w( K 与乱象丛生的留学培训机构相比,很多家长与考生更信赖有信誉与保障的公办高中国际班。但这些国际班并不完全是中国高中与国外某中学的合作产物,还有隐藏在其身后的第三方机构。教育中介机构借与重点高中合作实现华丽转身,傍上这棵“大树”以后,中介机构把招生办公室与教学场地设在重点高中的校本部,其影响力与美誉度骤然增加。招生打着重点高中的牌子,收费则不用经过物价部门的批准,直接按“成本”收取。 # O* i0 d% m9 } Y* m4 ~; ]
5 |& g }$ N; W0 T8 Z7 {1 z 据《中国新闻周刊》统计,国内除了北大附中、清华附中、上海中学、深圳中学四校的国际班(部)是独立运作,其余经教育部审批通过的86所公立高中国际班,与国外中学的合作办学,都是通过第三方机构完成的。《中国新闻周刊》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校国际班负责人介绍,一般而言,国际班教学运营成本占学费的40%,剩余的60%,由学校和第三方机构五五分成。对于这种名义上是“中外合作办学”,实则中国高中与以利润驱动的中国商业机构合作的现象,质疑的声音不断。 , s# m z' Q+ B T( N
% `$ n/ `% s Z$ u& i! @" I2 ?5 T) C: ^! c) l
7 n: B. \+ X4 a! O9 M2 e0 i%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