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今日发表题为《打击恶意做空刻不容缓》的评论文章。文章称,摩根士丹利一会儿预测沪指要涨到16785点,一会儿又说6月12日5178点就是牛市顶点,前后相隔不过半年多时间。大摩看似有失水准的预测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原文如下:
4 k7 @: C* H7 C( R* p4 W5 t2 b. \' d- k$ x& f/ z
A股有多凶险?从6月15日到7月2日,仅13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就大跌近27%,创业板更是狂泻近四成。个股满目疮痍,腰斩者比比皆是。1 B, s0 _6 S6 g7 h- k8 B
& d, A0 _$ C: F- S+ G0 O: ~ 是谁导演了这轮惨烈的暴跌?8 C4 x' \2 L1 j0 j( D% r- ]' {
/ Q! w2 J; d- j/ m9 h- L! m
有人说是产业资本大举减持离场,有人说是监管部门严查配资,有人说是新股发行速度过快……如果一定要对号入座,或许这些只能算是导火索或做空借口,而真正的原因远非这么简单。
e8 W0 q' _4 _9 {' |" r
{, ]& e+ W( u$ C+ R 不妨先看看以下两段表述:“明年沪指或涨到16785点”,摩根士丹利在去年12月5日曾作出预测,以此激励广大散户蜂拥入市;“不要在近期投资中国内地股市,上证综指6月12日的高点,可能已经标志着牛市到达顶点”,摩根士丹利在6月26日沪指再度罕见暴跌后突然一反常态地改口。
/ u9 k- X3 H. O% |0 g( X* R$ B$ I7 P4 ^4 U" Z
一家国际大型投行,一会儿预测沪指要涨到16785点,一会儿又说6月12日5178点就是牛市顶点,前后相隔不过半年多时间。是大摩的分析师信口雌黄,还是预测能力有限,抑或看似有失水准的预测背后,隐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f8 p$ k8 J- K% g4 v. |
2 V& H" r6 Y2 Y; y
摩根士丹利并非唯一一家在预测A股走势上前后颠倒的国际投行。去年年底唱多中国股市的国际投行你追我赶,比的是谁预测的点位更高,更能煽动散户入市;今年6月看空中国股市的国际投行如过江之鲫,比的是谁列举的看空理由多,预测股指跌的点位低,谁更能激发散户的恐慌心理,让散户在暴跌中慌不择路,割肉离场,让A股在自相踩踏中陷入恶性循环的暴跌怪圈。 ~+ m7 x8 U L T, f6 K
5 |2 Z5 E' u4 H$ f; k4 P
国际投行如此翻云覆雨,目的何在?是为了背后的利益集团,还是刻意做空中国,以便扰乱中国经济改革步伐?" y# s5 d$ G! Z3 {" q1 K0 L/ J3 n
8 W# B; }/ H' {" I# ]% H
虽然有关高盛等机构通过公募公司香港分公司,利用灰色区域,通过RQFII专户,做空股指期货的传言被中金所证伪。中金所发布公告表示,中金所对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所有38家QFII和25家RQFII的期、现货交易情况进行了核查。经排查,南方基金系RQFII没有在中金所开户交易。但机构大鳄渗透到中国资本市场的路径很多,且各路资本各怀心事,何况卖空赚钱也并非必须建仓股指期货,ETF等工具同样可以。
$ d- P$ ?2 b9 p2 U) ~7 R1 ` ^, C
4 Q; |6 h% e& o 其实,此轮A股暴跌是否缘自外资做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近期股市下跌有资本大鳄刻意打压做空迹象。这些资本大鳄借国际投行密集发声,夸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和股市泡沫风险,强调每一次利好都是逃命机会,一方面渲染恐慌气氛,动摇投资者持股信心,加速基民对公募基金的赎回,以此引发流动性紧张,最终形成股市整体性恐慌抛售;另一方面,利用高杠杆特点,蓄意做空,通过打压引发融资盘平仓,造成相互践踏下的循环下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做空效果。
) d, Q5 Y3 v" u0 ~; I2 v
6 |3 |2 R, a6 ~3 t 这些资本大鳄之所以敢于放胆做空,是因为在中国资本市场加速开放之际,对做空方式方法和工具缺乏足够防备,对杠杆牛市的暴跌缺乏应对经验。
+ O; Q' a( V5 x
. {/ y6 L& D4 ]2 H# X% W' \ 如果仅仅是套利,不算什么。此次资本大鳄刻意做空A股,显然别有用心。因为中国经济刚刚出现企稳迹象,各项改革正在有序推进,A股走牛正在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此时,资本大鳄猛烈做空,不知居心何在。正如一篇文章所分析的那样,“从盘口上看,很明显,本轮做空资金经验丰富、实力强大且准备充分。相对于第一次经历杠杆牛市的A股来说,这些资金显然更加熟悉如何利用杠杆在每个阶段的爆仓效应,同时更加熟悉利用股指期货、ETF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工具组合做空,且面对政府的强力反击毫不手软,这显然会让人立刻和量子基金为代表的国际专业做空资金手法联系到一起”。如此恶意做空,不仅可以让做空者挣得盆满钵满,也最终会影响居民的消费信心,更让股市重归熊途,使直接融资快速萎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资本市场环境受到极大影响。
) g6 G. v6 f) x) ]
, d6 f [4 f: {. o! h 并不是所有人都期望中国成为资本大国和金融强国,也不是所有人都乐见中国经济转型成功。当中国股市走牛的积极效应开始发挥时,有人渴望看到中国借力资本市场的战略落空。2 U2 ~2 j6 n" q, l
8 D( i# ^6 Y& h# Q7 K) c' Z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止,各路动机复杂的资本在A股市场兴风作浪也仅是开始。此次A股暴跌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对外开放所遭遇的一次挑战。我们无法将已经开启的资本市场开放大门重新关闭,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加强监管,防患于未然;制定对策,在挑战中占据主动,对恶意做空者,坚决打击。
3 l2 J; @# b4 [- N2 ~! @* f3 d" T6 q- q9 e# f. Y2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