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FT中文网 大凡一位严肃学者的著作要在大众世界引起轰动,除了要有惊艳的理论,还要有生动的语言,《大停滞》这本小书在美国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y0 Y1 G' X5 g6 h5 p: u
" @4 ~, Q. k4 I# I& B 本书的作者考恩认为,美国的经济,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已经进入了一个停滞阶段。这个停滞,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人类的天性,喜欢采摘“低垂的果实”——即贪图便利、总是挑容易的事先做,向上爬的苦事一定要等有压力才肯使劲。上百年来美国人就是这样,他们受益于大量廉价的土地资源、成千上万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口红利,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因为忙于收获第一批容易到手的成果,怠于开拓新的果园,最终走到了这一天——“低垂的果实”摘完、最初的红利耗尽,经济也就徘徊不前。. O' c+ c7 o5 b5 t- K" p2 u
' s3 M8 a" I# i$ A- z! u 第二个原因,是美国进入了“科技高原”(technological plateau)。一提到高原,大家就会想到气压低、氧气少、空气干燥、呼吸困难等等不适的反应,考恩的意思是,科技创新也遭遇了高原“窒息”。他考察了人类许多的重大科技发明,发现像电、汽车、火车、飞机、打字机、照相机、药品器材等等发明都是在1940年以前完成的。这之后,除了计算机,人类几乎没有划时代的发明。考恩对比了现代一代人和其祖辈的生活状态,认为今天美国人的物质生活,和1950年代相比,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换句话说,科技进步也停滞了。
; F1 \) g' I5 G5 i/ ]8 |
# J0 X2 K1 H# _$ o) U8 T0 a' ] B7 l5 X. z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考恩为他的结论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例如,1900年,美国仅有6.4%的适龄人口完成高中教育,1960年该比例上升为 60%,1969年又上升到80%。但从那以后,这一比例不仅没有上升,甚至有所下降,这是教育方面的大停滞,他用这组数据证明人口红利不复存在。又如,从1947年到1973年,美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翻了一番;而此后增长十分缓慢,直至2004年的30多年间,只增长了22%。这组数据,考恩视之为经济大停滞现象最有力的注脚。
& E( Z2 n4 a; g2 N, ]- `& N; f
, |# l0 g6 M8 b 全书认为,美国已经身处科技高原,遭遇了大停滞的现象,正在焦急地等待新的机会、成长和革命。
3 C& d" h$ t2 o( n! Z. X
8 q# M1 O' H0 Y% t$ q& Y) ^ 美国为什么会有大停滞现象?
& C' |- T/ M. z: M' F5 R% T. j
1 V& U- l0 j4 }: Q+ D S. ^ 人口红利、土地资源的耗尽很好理解,但科技创新,按说是没有前沿和止境的,美国为什么会进入科技高原、遭遇大停滞呢?2 Z, h5 Y J% m7 _
5 U/ w9 {0 Q( | s9 x 我认为,这和科技的发展、创新的规律有关。
F, p- X, b& u1 ^3 e& c& Z9 ]0 m# F% ?# }/ h5 ~) o) Z) X
人类社会任何的技术,都有一个起点,所谓进步,就是沿着这个起点,通过创新,演绎衍生出更加丰富的体系和框架,不断扩大技术本身的效用。但悖论在于,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其体系本身的复杂性也会不断提升,新的创新就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最终出现瓶颈、陷入停滞期。; v ^. q9 C. H5 }
! n# c% r- V) ^0 A! _8 `8 c
更关键的是,科技创新需要资金投入。一条技术道路开辟之后,开始的时候,资本很愿意投资技术改进,因为很容易看到回报,但这之后,随着复杂性的增加,投资金额开始变大,同时,回报周期开始变长、回报金额开始递减。最终,资本望而却步,无力推进。
" x m* G! z7 d
) |: D3 a" m+ [0 v7 i0 I% ] 创新的浪潮也就随之衰竭。0 f* y% p. E" g1 ^- x& l
. M& ?0 H0 A; i/ I1 o% f# ?' r& _: r 作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最早遭遇这种停滞,并不奇怪。其实,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大停滞”的现象不仅出现在技术创新领域,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停滞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可以说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2 i, ]$ b) `4 p
3 B- g; q0 |2 m# |6 l4 F 考恩在他的论述中重点提到了高中毕业率的例子,说美国高中毕业生所占的人口比率在1970年代就开始在80%左右徘徊不前。我考察了美国的大学毕业生所占的比率,发现也存在同样的规律。从图1(美国25-29岁人口高中毕业率及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变化)可以看到,美国大学毕业生所占人口比率的停滞甚至比高中生出现得还略早,在1970年代中期,就开始停滞在24%左右了。
3 u* w9 e1 S2 W3 E' L+ v$ l3 D$ r& w( }6 z' o9 s3 z- f0 P! e
# |$ ?9 P6 e8 ^( R
1 W% D, K$ ]$ B; K" n8 N+ ?, Y$ w0 T' X: Z- C% M- E" z
* v L/ n& h. L3 K2 l2 Z3 j/ a
; a. k" `$ `! K1 u
不仅是教育领域的毕业率存在这种停滞,甚至人口数量本身的变化也存在这种现象。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的预测报告,美国人口普查局曾经绘制了世界人口的变化曲线。从图2(18世纪至今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可以看出,1950年代之前,世界人口呈现缓慢增长,每10亿人口的增长需要花上100多年的时间;这之后到21世纪初,世界人口的增速变大,短短50年的时间增长了约35亿;但这种增长趋势将在2050年左右发生显著变化:增速会明显下降,人口数量会趋于平稳,即进入一个“停滞”的阶段。其实这种停滞,不仅限于人口,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其数量的变化,其实都受这种规律的支配,会出现停滞期。其根本原因在于,食物、资源是有限的,一个生物种群在扩大过程中内部要竞争,与其他种群间还互相捕食,加上疾病和其他环境因素影响,其增长速度都是由增转减,最后在数量上表现为稳定的停滞。而这种停滞的打破,必须等待外部条件的变化。
9 ~4 i6 }1 g7 g7 ]% g/ O# z& q4 ?$ A! H- f, u$ R
; d# |9 j5 J' {% ~5 S+ [; T
* y. C3 a# i' \ t
. Z: C% v/ [4 a6 o2 ?3 A( G2 x9 ?/ A6 k, U, \& i! Z' z1 M
( k, _! k( p3 @3 W; S
( z5 Q1 k0 y"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