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中华] 中国式教育阴霾 解读华人父母的三大“悲哀”

[复制链接]
这就是人生 发表于 2015-3-24 03: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京京博客
% t( m4 t. L( U, J4 L0 A- O$ _
# ]) e6 g* t& N9 t5 Q3 R《健康时报》的一篇文章总结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三大“悲哀”,一起来看看吧。
5 U5 }6 @. u# m  R; E8 m5 p0 t- ^* l  g/ W/ j
为何教孩子学“乖”) d. [" }3 E9 J" a- I+ P9 P

# {, C, R! {) P$ Z0 b华人父母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教孩子学“乖”。评价孩子时,动不动就说“你真乖”或者“你不乖”,将“乖”当成了教育标杆,具体就是听话,按师长和家长要求做事。但值得一提的是,“乖”在英语当中并没有相应的词语。而在塑造这样一批批“好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也剥夺了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自我形象的独立空间,甚至无形中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一种片面强调孩子社会性的教育理念。2 W' W3 @# Q, ]

* O( U/ W' ?( C" P$ @华人父母的三大“悲哀”
" B' a  A, F" w6 o
9 n* h3 H. [3 u: I% s" |9 e现在的学校评选三好学生,为什么十之七八是女孩?在所谓的“优秀生”里,为何永远没有调皮孩子的身影?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比起男孩子的好动,女孩子更容易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不吵不闹、不惹是非,完全符合我们这个社会认可的“乖”孩子标准。
! n0 K) B( `% }( l3 s/ ~& m- b/ [. y" _9 c6 x6 m/ M2 y3 t$ C9 U. I' d
这样的三好学生固然值得肯定,但我认为,那些不听话的调皮孩子也有可取之处。比如那些上课爱做小动作的学生,虽然常会被老师教训,但每次挨批 后,都能立刻抖擞精神继续调皮。所以说,他们的抗“击打”能力比起那些“好学生”要好得多,而自我调节心态的承受挫折也是一种能力,能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 度面对今后的人生,这对他们日后步入社会是大有益处的。8 s' I2 S$ |. g' ~
2 l! p. L3 r% f8 B( A+ k) E
专家视点:“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情。其实,孩子有时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不听从父母的指令,这正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某些心理学家认为,3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即使五六岁的幼儿反抗行为也是很明显的。何况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许多信息,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 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儿童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儿童最珍贵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 S$ {) G% y6 `1 \5 ~
4 H' G1 _  H  {  _' W3 E$ r$ _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 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 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作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 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T/ \8 h8 a/ X# I. y( v% ~2 w$ Q
0 U( X, J5 e# g5 G7 w
为何孩子心胸狭小
8 p+ ^# R& ^( d& z2 C
: z* h" u: R3 |. ^3 ^2 J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今天的家庭教育已不是传统“围墙式”的家庭教育,校园也不是传统物理意义上的校园,孩子们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的师资以及硬件设备。) Z8 p, V8 D, h
2 [( R: k9 C+ l% C) [6 i2 c
但华人父母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孩子的心胸却变得狭小了?只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事,过去那种“煮酒论英雄”式的气魄,为国家前途、为人类理想奋斗的抱负,在今天的年轻一代身上已难觅踪迹。因为很多华人家庭教育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知识的增长上,已经无暇将英雄式的理想灌输给孩子。在国际上,中国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高度支持是得到公认的,可这种对知识的高度注意,也是孩子的心胸变得狭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V* c# W+ u+ @* B# i; D! `

1 G6 }( k) c! j' S" S为何孩子不愿回家. \( k! R- n1 A$ g' H

% f# T0 g& o( e5 G2 m% P5 s大部分父母的言谈间还是把“儿童”的概念缩小为“学生”。孩子的生命就是这样被压缩到一个方面,以此来换取成功,代价未免太大。我们应该牢记:“儿童”的概念内涵远大于“学生”,儿童除了在学校要当好一个学生外,在家里、在社会中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角色需要“扮演”。
3 p1 Y0 Q3 k1 L, U* P6 A, J
' P7 U) S1 j& x( {( o因此,家庭不止是给孩子创设的“学习家园”,还应该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放假不愿意回家?就是因为在他眼里,家里是一所“文明监狱”,父母成天只知道督促他学习。现在有的华人父母总爱陪着孩子做作业,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y, W  |- c% m: e& H& }
( x5 z% ?9 h) D5 y. N7 J! a3 k3 p
总之,孩子要适合家庭教育,也要让家庭教育适合孩子,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可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大多数家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关系变为单向,只知道家庭教育围着学校转,结果却牺牲掉很多培养孩子品质的机会。其实学校也可以协助家庭教育,优秀的家长应该把握随机的教育机会。
( ~9 a4 l0 H  T, a( D; m: ^9 L7 D4 D8 i' E7 q
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自己有一片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不要说“不准玩”,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够好了,或是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至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更努力做那些“必须做”的事。
) g2 s0 B, O5 O3 e6 ~
; _7 D9 ]8 q( |- k. ]& A. `
0 `/ Z  [8 y+ R/ |  g- t&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温柔的大海 发表于 2015-5-12 18: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辛勤劳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8-26 09:30 , Processed in 0.0227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