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至2014年,受廉价的国际资本以及中国4万亿政策刺激,中国企业步入了快速海外举债的时期。
# F6 ~2 o1 A3 ~( m' X, Y) C3 K! E2 @% Z+ U
BIS截至2014年6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境外银行债务敞口已经高达1.1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4万亿元),债务余额全球第七位,新兴市场第一位,年均增速全球第一。) y7 A* o7 o* j$ G) `
, W( J' O; [ _& \' s* M D8 _( Q
但在当前国际融资环境逐渐逆转,境内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强的情况下,中国企业2015年境外举债步伐是否应该放缓?或者换个问法,能否放缓?5 n7 A* E4 r# v6 e. U
! S4 m) _, l! |0 p5 V$ I
中国企业高速加杠杆的问题早就已经引发了世界性关注。尽管目前并没有详尽的2014年全年新增举债规模的数据统计,但零星的数据亦可见一斑。/ w' v- y& h' y
3 }' L8 Y# G, m; h. n. u0 j9 o
路透数据显示,银行贷款方面,单银团贷款2014年中国内地再创新高至1413.1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20%;另外全年的新增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则高达1010亿美元,稳占亚太(除日本)债券发行头把交椅。* L# O6 G+ u% R, A0 O" u' L- E
. R% ^- g% |* P! p# T
听起来霸气,但是债务融资不比股权融资,债务的过快增长,尤其是外债增长在经济增速放缓、汇率波动明显、短期债务占主导的情况下,企业或将面临严峻的流动性压力,甚至是违约压力。0 I }5 T7 M1 E& B4 [0 m4 @
. I- r8 }4 @ G/ ~ 在境外融资成本持续低于境内,而且境内经济迅速扩张阶段,外债的积累其实是在借助境外廉价资金促进境内经济增长。尤其是在本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境外融资从财务安排角度而言是恰当的选择。; E7 \- b3 i7 ]! b, a6 D' ]
9 f. @" B4 N' X* v5 c1 q 但在当前境内经济下行承压,人民币汇率贬值概率较强的情况下,境内企业在过去几年快速积累起来的外债偿还压力尤为凸显。
- q/ e6 i) T- x) j6 j% v. o/ ?1 L& R9 l5 K: z5 \
目前比较一致的预期是2015年中国GDP 增速弱于2014年,在7%左右;而人民币汇率方面,贬值预期也已经比较确定。人民币无本金交割11月远期(CNYNDF11M)2014年12月31日已经上行至6.3340,2015年元旦开始后稍有回调,1月2日收盘至6.3312,而2014年12月31日即期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汇价收盘为 6.2040。
5 @: t: ~( @ u Z- m& }( y
% w4 [: \5 Y; I: T" ]$ [ NDF和即期市场之差就表明市场看跌人民币的情绪目前占主导,DaiwaiCapitalMarkets甚至认为,2015年人民币将下跌5%;更保守的判断是,2015年人民币汇率下跌幅度比2014年稍大,但控制在3%以内。
4 o5 p) c y2 ~5 C- i" F2 \& Y+ z% f% a6 g& _
2014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贬值2.7%,这也是人民币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单边升值趋势的首次逆转。) m t" p1 R: ~+ ?# C
* {4 l; H( i$ a6 G7 S5 r
本币贬值对以外币负债的企业而言当然不是好事。因为本币贬值意味着企业外债折合本币的规模增加,偿还外债的成本提高;同时,企业再融资成本也将被溢价。BIS近来的一份工作报告就用大量的数据证明,本币贬值给企业外债融资成本带来的高昂溢价。" j$ V1 z" j7 J. `( W4 b5 g; @
1 e5 I3 }7 `0 E$ s+ z0 m ]5 l 之前也有投行人士分析称,在企业本币资产和外币负债导致的币种错配严重的情况下,相关监管部门不能允许人民币大幅贬值。& M; ~; g1 F0 z7 D. Y2 C
5 x0 \! L0 b! A3 b6 C
导致中国企业再融资成本上涨的另一重原因就是美国QE停止以及可能出现的提前加息将带来国际融资成本的上行以及国际资金回流美国。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因素对国际资本市场造成的虹吸效应也会导致中国企业海外举债的成本上行。
* n. ?! P, u) d' J( w& x
" n7 E1 U# X6 y r 还有一个风险可能来自于内部风险的外溢。近日,房地产公司佳兆业因为涉嫌腐败事件导致的领导层辞职、在售楼盘被锁事件导致该公司所欠的4亿美元过桥贷款违约,同时该公司一只2018年的美元债券年化收益率飙升到45%,远超垃圾债的收益水平。/ u8 |1 |3 I+ X) Z
$ i* z; q% r0 W. _: y 当然这只是极个别事件,并没有演变成系统性风险,但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地方债务加速清理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内外债务是否能够避免交叉“感染”?
3 l% D, k; u+ ]- `) E2 a; W: @4 O- |6 `6 L) e9 M. U' I
当然融资需求是不可能一下子按下去的,在债务敞口已经很大的情况下尤其如此。所以如何在这种背景下逐步缓释外债快速积累的风险或许真该值得相关方面思考了6 k6 ~# j- W2 y
! f% j* ^ q0 C1 L$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