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美元和人民币谁真正代表了未来?
在一个市场上同时流通美元和人民币,其良币和劣币的判断依据现有的汇率水平。然而,货币间的汇率形成机制与自由市场的自由操作并不等同。因此,货币的相对价值必然与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而货币政策主要取决于国内利率水平和银行准备金比例。一般来说,货币的真正价值已经不是原来所对应的金属数量,而是可以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因此,一种货币的价值必然是相对的,而相对价值可以从局部判断劣币和良币的区别。
大部分人普遍认为,人民币是被普遍低估的商品。换句话说,人民币的相对价值比美元要高,这从购买力平价原则计算的GDP水平可以得出结论。然而,尽管两者相比,人民币是良币,而美元属于劣币,在全球化发展到如此程度的今天,美元仍然是绝大部分国家使用的货币,而人民币流通范围相对较小。
那么,美元霸权的持续存在是否是劣币逐良币的自然结果呢?
美元是一种商品,就像欧元和人民币一样。既然如此,商品必须有价格才能在市场上流通,而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供求。这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然而,在决定商品价格的方面,商品的成本是必须考虑到的,而其中的成本必然包括交易费用。
这意味着,同样的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时,交易成立与否取决于交易费用。特别是在后全球化的今天,对全球化的人为分割会使国际交易费用增加,从而减少交易量是必然的趋势。而其中的交易费用提高必然涉及到国际货币流通成本、货币本身的价值升降以及货币交易系统成本的变化。
美元通过去年到今年的多次利率上调措施,已经使其成为昂贵的商品,从而使其他货币在美元面前贬值。如果其他国家不跟风行动,与美国相向而行,那么本国货币将成为劣币,被国际市场所抛弃,或成为买空卖空的对象。
因此,在货币流通市场上,劣币和良币的区别并不只是取决于当前的汇率水平,而是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以及货币政策、市场供求、交易成本等因素。因此,判断货币的相对价值,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如果在一个市场上同时流通美元和人民币,其相对价值的确定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汇率水平,还要考虑各自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国内外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交易成本等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货币的相对价值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劣币和良币的角色发生转换。
对于美元霸权的持续存在,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劣币逐良币的自然结果。相反,美元霸权的形成和持续存在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美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金融市场规模等多个因素。同时,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和演化也是导致美元霸权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货币的流通成本和交易成本不断上升,这使得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加复杂。各个国家应该加强合作,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完善,降低国际间的交易成本和流通成本,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仅推高了经济指标,也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积累了大量的美元泡沫,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各种资产都受到泡沫的影响。然而,美国的外债已经接近极限,政府无法满足支付义务的需求。此外,中国也已放弃其作为美国资助者的身份。因此,金融机构内部的崩溃必然会发生,这意味着政府反复提高利率,使美元更加昂贵,从而吸引资金回流美国,这是必然的结果。当前的债务负担越来越沉重,这导致购买美元计算的债务的欲望降低,美元成本的上升将促使人们使用更便宜的货币来替代美元。
然而,美元在市场上的强势表现并未完全抑制美国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随着增息政策接近极限,美元并不能完全吸收量化宽松政策期间释放的大量美元,这意味着大量美元仍在市场上流动并等待泡沫破裂的到来。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目前正在继续增息,以消除特朗普时代制造的劣币,即大量流通的美元。然而,这种策略只能通过提高美元价格和降低市场上的流通量来实现,这种企图以良币驱逐劣币的行为可能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动荡和金融泡沫的破裂边缘。美元价格的上涨必然会造成支付危机,因为美元不仅是商品,还是支付手段。近期美国发生的银行危机就是这种策略的明显结果。
那么,美国接下来会继续加息还是转而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呢?实际上,两者都是陷阱。解决支付问题会再次推高通货膨胀率,再次呈现劣币效应;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则需要加息,进一步增强美元的价值,以扼杀金融泡沫。这种循环看似没有出路,让人难以预测接下来的金融走势。
浪费时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