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棺材不落泪,台湾要造千枚导弹反制大陆越中线
蚍蜉撼树螳臂当车,死到临头还不知天高地厚台湾《自由时报》13日宣称,为了应对大陆军舰“侵扰”,台军方5年将量产千枚反舰导弹备战
解放军环台军演期间,每日都派出10余艘次军舰巡航台海域,即便是军演任务结束,至今仍不断调派军舰在台海外围活动。台军方官员13日宣称,部署反舰导弹是反制大陆军舰“侵扰”台湾海域的最佳应变手段,预计今年起的5年内,台湾将可生产各型反舰导弹及地对地巡航导弹,总数量可达到千枚以上。
台军官员说,台湾目前正在进行自产防空、反舰导弹的量产计划,以反舰导弹为例,预计今年起的五年内,台湾将可生产“雄二”“雄三”以及增程型“雄三”反舰导弹,加上“雄升”地对地巡航导弹,总数量可达到千枚以上。
在具体量产项目及数量上,台军官员说,依据“海空战力提升计划及特别预算案”,“中科院”对“雄风三型”及增程“雄三”反舰导弹年产量可达到70枚,5年为350枚,“雄二”反舰导弹及“雄升”导弹(地对地巡航导弹),两者共享生产线,年产量可达131枚,5年为655枚,各项反舰及巡航导弹合计的5年量产数量,将可达到1005枚,可有效强化台湾防卫及反制战力。
此外,台媒宣称,美国售台100套岸基型“鱼叉”反舰导弹系统,包括400枚从地面发射的RGM-84L-4“鱼叉”Block II导弹,未来在交运台湾部署后,可与自研反舰导弹系统混合搭配,提高对敌舰击杀率。台防务部门日前公告台美已经签署为期4年半、金额达25.3亿新台币的“导弹工程勤务暨野战效能鉴测”合约。据悉,该款导弹即为保卫大台北地区的“爱国者三型导弹”。目前台空军拥有近400枚“爱国者”导弹,为维护导弹系统的妥善率及可靠度,过去都必须送回美国原厂。据了解,不排除美方透过此次军售案派遣先期人员,形成基本维修能力并训练台军人员。
台军方官员还宣称,解放军近年虽然大量、快速生产新型水面舰艇,吨位也比以前更大,但台海并非大洋作战,解放军中大型舰艇在台海外围海域的部署及活动,其实都在台海军雷达及反舰导弹的掌握之内。
除了宣称要大造导弹,岛内13日还高调宣布要重点研制无人机。
蔡英文13日上午到嘉义县为“亚洲无人机AI创新应用研发中心”揭牌,宣告“无人机国家队成立”。她说,俄乌冲突让全世界看到无人机的重要性,面对国际情势瞬息万变,台湾积极提升防务自主及不对称战役能力,在“国机国造”“潜舰国造”状况下,“无人机是我们发展的重点”。
她表示,从国外发展的经验,我们知道无人机需要专属的场地,嘉义县有完整的山海平原跟多元的地形及宽阔的地域,是发展无人机最重要的环境,研发中心目前已有20家厂商及单位进驻,未来嘉义县将成为无人机重要的测试场所。
蔡英文当天没有直接点出要发展什么无人机型号。而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台军方所属的“中科院”提供了更多细节。报告称,到2025年,台军方将为新型无人机建造四个新设施,包括基地和修理厂。台湾国防部此前宣布,计划开始制造“攻击型无人机”,年产量目标为48架。台湾防务部门之前表示,美国制造的第一批MQ-9“死神”无人机将于2025年在台湾服役,该无人机可以装备导弹并进行远程操作。
而相比这两类武器装备的研发,更值得警惕的是岛内“战略专家”对于两岸舰机在“互动”时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应该如何处理的最新解读。
《旺报》13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学者忧 共军跨越中线权限恐已下放战区”的文章称, 解放军穿越所谓“海峡中线”恐“常态化”,“国政基金会”副研究员揭仲表示,大陆可能已将在台湾海峡南北两端跨越“中线”实施演训的权限下放给战区。
揭仲称,鉴于新华社发布讯息特别点出战区部队将“常态组织台海方向战备警巡”,这可能代表大陆已比照西南海空域,授权东部战区与南部战区,在距离台湾本岛较远的所谓“海峡中线”的北端或南端海空域,自行规划执行派遣机舰越过“中线”实施演训。至于在距台湾本岛较近的区域跨越“中线”,或是在“中线”以东滞留超过一定时间的行动,分析认为短期内还是由更高层级直接管理。
揭仲说,由于解放军战区所规划实施的演习,往往强调实战性,特别是在“中线默契”被推翻后,在两岸第一线人员眼中,对方的行动已充满“不可预测性”,大幅增加双方舰机“擦抢走火”的风险。揭仲建议盘点台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相关的法律依据与执行程序,使日后在第一线面对解放军舰机执勤人员能有完整的法律授权、明确的行动程序。
老刘认为,岛内专家的这种判断,目前对于台军方具有多大的影响力还不好判断,但这种动向值得高度关注,也提醒我一线人员要对此做好预案。
好人必有好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