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不吐骨头,美国放水印钞战争硬挺加息升值洗劫全球
从以前的明目张胆明火执仗硬抢,变成了通过美元一次次地血洗全世界总结出美国印钞与加息升值一番操作洗劫全世界两条规律
1. 放水冲堤坝, 抽水捞鱼。
什么意思? 美国是通用货币, 一如明朝的银子。 正常情况下一两银子兑换三只烧鸡。
可是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了一座银山, 在周围抓了很多奴隶挖银子,运到大明朝之后, 把烧鸡都买走了, 大明朝莫名其妙地涨价。
事实比我说的严重, 欧洲人的确发现了银子山, 挖的银子运到中国也没买烧鸡, 而是买丝绸和瓷器。 这样丝绸瓷器在明朝农民看来更值钱, 就纷纷改稻为桑, 粮食自然减产,烧鸡自然涨价。
嗯, 事实比这句话还严重。 因为官商勾结天天忽悠皇帝免税,可是救灾国防都要钱, 皇帝想起了改稻为桑, 而江南买办们干脆趁下雨把河堤给挖了淹没农民的稻子苗, 然后低价收购农民的土地,低成本改造成桑田。
这粮食还不减产吗。
嗯, 比这还严重, 中国北方中原粮仓有个毛病,就是洪水,干旱,蝗虫周期性泛滥, 灾年全靠中央政府救济。官商学黑都去改稻为桑,可怜皇帝老儿卖丝绸的银子也换不到粮食救灾, 李自成还不造反吗? 当然东林党在崇祯杀了太监这个皇帝的耳目之后,一发肆无忌惮把崇祯当猴儿耍。 崇祯上吊才是“银山”造成的, 这个说法虽然不全面,但是比哗众取宠的小冰河更靠谱一些。
回头说说美国的印钞, 对了, 比西班牙人美洲挖银山更容易。如果再遇到傻逼明朝,三天就能放倒! 当然,美国是文明人,不能那么杀鸡取卵。 所以才有放水冲堤, 抽水捞鱼。
简单说就是印钱,然后其他国家拿着廉价银子拼命扩张, 借钱便宜, 美元多的是吗。等到第三第二世界扩张5年8年的, 积攒一堆家底,美国这时缩表, 工厂资金链断裂破产, 数千亿的企业花几千万就能收购。 日韩很多企业就这么悄悄变成了美国公司。 而东南亚其他华侨企业都破产了事。
这是当时总结的第一条规律。这个规律被中国给打破了, 美元抽水捞鱼的时候, 中国也放水美元,这鱼就捞不成了。
第二条规律直接涉及美元信誉,简单说【印钱掺水-战争打击替代货币信誉-再印钱】
战争的脚步声越来越沉重
普通人看历史看战争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台面上的几个领导人身上,这实际上是错误的。 比如说两次世界大战,我们往往指责德国人,从而忘记了, 世界大战的原因实际上就是经济危机的总爆发。
马克思早已经论证过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危机的频率会越来越快,
幅度会越来越大。 这也是被历史证明了的东西。 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周期是200-300年,
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周期就要短的多。早期工业资本主义这可以把危机转嫁为掠夺印度中国,非洲,一旦殖民地瓜分完毕,
资本主义带来的世界大战就短于50年。德国混蛋们倒霉地成为经济危机的替罪羊。
二战以后的和平环境是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迫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压力逐渐引入社会主义成分来实现的。但是资本主义本身是血腥的,一旦苏联垮台,美国可以为所欲为了,我们距离下一次经济危机的总爆发就不远了。这是历史趋势,我们不能没有思想准备,
如果准备充分, 也许可以逃过这场劫难。
当然,下一次战争的源头一定是在美国。因为美国集中了世界上资本家中最邪恶和最具破坏力的一群人。 想象最富于的国家人均寿命低于被封锁诅咒的古巴你就知道这个国家的资本势力到底有多么邪恶。
美国过去几十年转嫁经济危机的办法基本上是靠金融货币。 去掉复杂的外衣和操作,美国主要的手段就是印刷钞票。
美国钞票印刷经济是靠这样一个循环来完成的:战争制造出一个只有美元最安全,美元就是黄金的一种事态,全世界接受美元。 然后大量印刷美元,向货币中掺水, 从而完成第一次掠夺。 掠夺对象包括原料等实物产品,也包括人才技术等无形财产。
这样的掠夺必然导致美元信誉下降,为了避免美元变成蒋介石的金元卷,就必须发动战争威胁,造成尽管美元掺了水, 但是还是最安全的货币, 战争打垮其他竞争货币之后完成一次抢劫,美元重新回到黄金等价的地位。
美国这种印刷钞票-战争维护钞票信誉的掠夺方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反复使用,至今还是成功的。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再次大量印刷美元,增加发行国债。通过印刷美元钞票、掠夺世界人民的财富。美元贬值也令中国手中掌握的大量美元外汇随即贬值。
可是,
美国印刷钞票的第一步虽然完成了,但是恢复美元信誉的第二步一直没有着落。本来伊朗是相当合适的战争目标, 但是,
伊朗的核武器让战争风险变得无法控制。 美国正在像狼一样寻找战争的目标, 美国的大型计算机里每天运行的程序应该都是战争模拟, 测算战争奉献。
美元现在的信誉完全是靠内部流血来维持的,美国资本家是不可能接受不断流血这样残酷的现实。 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知道的是战争具体的形式是什么样子。 善良的人们, 不要被某一个领导人的行为所迷惑, 战争的脚步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沉重。
大势已去 謝謝,希望再接再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