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腾 发表于 2020-2-9 12:37:53

不要自己吓自己,新冠病*在气溶胶中存活率比遇车祸低

说来说去,还是呆在家里最安全,人越少的地方越安全

国家卫健委新公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其中显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前一日,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表示:“卫生防疫专家告诉我们,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这一说法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气溶胶?病*是如何通过气溶胶渠道传播的?我们又该如何进行防控?新京报记者专访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环境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钱华。钱华此前已经主持或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关于室内环境及生物气溶胶项目十余项,参与编写世界卫生组织的医院内自然通风控制传染疾病指南,有着丰富的气溶胶相关研究经验。

以下为问答内容。

新京报:什么是气溶胶?

钱华:气溶胶是指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通俗而言,气溶胶就是悬浮于空气中的液态或者固态的物质,比如雾霾就是同时包含着液体和固体物质的气溶胶。

新京报:病*是如何经由气溶胶而传播的?

钱华:从病*传播的角度而言,病人喷嚏、咳嗽、讲话、呼吸等活动会呼出带病*的飞沫。其中大的飞沫会很快沉降到地面,小的飞沫中的水分会在几秒内蒸发干形成飞沫核。小飞沫与飞沫核可以合称为气溶胶。

所谓飞沫核,就是飞沫水分蒸发干之后残留的类似灰尘的物质,其直径通常小于5微米,可以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如果病*在飞沫蒸发干的过程中没有死,还具有活性的话,那么病*就会吸附在飞沫核上面进行传播。

另外,如果病人的大便中带有病*,冲厕所时也会形成带病*的生物气溶胶。这些带病*的飞沫,及蒸发干后形成的飞沫核被易感人吸入,或者接触到眼结膜、鼻黏膜、口黏膜,就有可能形成感染。

新京报:与空气传播相比,气溶胶传播有什么样的特点?

钱华:气溶胶传播和空气传播(airborne)一样,都主要依靠飞沫核。但就传播范围而言,飞沫核可以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可能会传得比较远。但是人是具有抵抗力的,病*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能致病。随着扩散距离增加,飞沫核的密度也会被稀释,其感染风险随着扩散距离增加而降低。

新京报:病*在气溶胶中能够存活多久?

钱华:这个问题没有定论。飞沫在水分蒸发形成飞沫核的时候,由于盐分浓度升高等原因,病*死亡率会比较高。但等到蒸发完成后形成飞沫核,附在飞沫核上的病*死亡就比较慢了。此外紫外线对病*也有杀灭作用,因此在阳光下病*存活时间会更短。

此外,不同病*喜欢的温度、环境各不相同。由于病*有包膜结构,一般认为病*比较喜欢干燥环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学者提出新冠病*喜欢低温环境,但老实说我还没有看到实质的数据或论文。

新京报: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需要格外注意气溶胶传播病*?

钱华:在不通风的密闭空间内要格外注意。通风差的场合中病*浓度会上升,如果暴露时间又足够长,风险就比较高了。

新京报:过去有没有某种传染病经由气溶胶传播而大面积扩散的例子?

钱华:本世纪的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这两种空气传染病都涉及气溶胶传播。但由于大多数传播都是在2米以内的近距离发生的,很难判断是气溶胶传播还是飞沫传播,学界对此还有争议。在SARS疫情期间,香港淘大花园曾发生过疫情集中暴发的情况。这是唯一一个显著的案例。

新京报:普通市民应该如何防范气溶胶传播病*?

钱华:第一,自然开窗通风,病*稀释到一定程度,风险就很低了。通风效果跟当天的风速风向、开口大小和室内外温差相关。当下季节,通风量应该很大,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多频次开窗,如每两小时开窗10分钟。家里有新风机的要用起来,有净化器的开净化器。净化器会过滤气溶胶,包括带病*气溶胶,但是要注意不要去触摸净化器的滤网。



第二,卫生间中也要注意。冲马桶时,盖上马桶盖再冲。每个地漏灌上水,把水封做好,防止楼下的气溶胶上来。

第三,电梯间通风很差,又是小空间。在电梯中一定要戴口罩、小心触摸。除此之外,要勤洗手、勤擦洗、与他人隔开距离。建议有关部门对高风险场合,如医院隔离病房排出的空气进行处理。

气溶胶传播没有那么可怕,所谓“到处飘着病*”是不严谨的,除非你家正好就在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附近。普通市民还是继续按照以前的防范措施,勤通风、勤洗手、戴口罩,照着做就行了。

别慌!气溶胶中招概率比遇交通事故还要低

2月8日,“科学网”公号发布的《新冠病*气溶胶传播尚待明确,专家建议“宁信其有”》引发广泛关注。

当天,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也指出,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新型冠状病*也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不少网友瑟瑟发抖,表示“再也不敢开窗户了”“只能选择蹲在家中不出门”。

对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生物气溶胶研究专家要茂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指出:“在附近没有近距离患者飞沫时,健康人感染的几率比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都低。”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钱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黄忠伟也就气溶胶传播的相关问题发表了看法。

《中国科学报》:有消息证实,新冠肺炎病*除了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还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

这些传播途径的区别是什么?

▲ 要茂盛:

病*传播感染主要有3种途径。不同情况下,这3种传播途径的主导地位有所不同。

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患者触摸过的物体表面暴露,包括电梯按钮、扶手和厕所把手等,然后通过手接触鼻子等暴露。

但是,接触传播导致大规模疫情暴发的可能性比较小。

飞沫传播在近距离交往的场景下具有主导作用。距离患者2米之内,当他咳嗽、打喷嚏时,健康人暴露风险会非常大。

当然,飞沫传播也相当于一种气溶胶传播,是一种由人喷出来的、携带病原体的气溶胶。

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气溶胶携带病*浓度往往比较高,因此健康人一旦暴露,感染几率很高。这就是为什么呼吁大家戴口罩。

在开放空间如公园等,病*飞沫传播占主导。

气溶胶传播,在封闭和半封闭空间,与飞沫传播是同样重要的传播途径。

在通风条件不好且又比较狭小的空间里,假如有一个患者,他的呼吸、咳嗽、打喷嚏产生的携带病*的气溶胶浓度会马上累积起来,很快升高。一段时间后,在其内的健康人的感染几率会非常大。

因此,考虑和重视气溶胶传播应当是在通风条件不好的封闭或者半封闭这个具体情况下。


杜子腾 发表于 2020-2-9 12:38:11

中国科学报: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病*会在气溶胶中有较高的活性?



▲ 钱华:



紫外线、温度和湿度都和病*在气溶胶中的活性相关。



一般来讲,有些病*喜欢高湿,有些喜欢干燥。不过,我们人类最喜欢的40%~60%湿度,是病*不喜欢的。



《中国科学报》:哪些具体的地方需要格外重视气溶胶传播?



▲ 要茂盛:



比如,在汽车和办公室环境中等,没有足够通风情况下,又比较狭小。



特别极端的环境是在汽车里面,气溶胶传播和飞沫传播应当被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去考虑。



教室也是需要考虑的环境。例如,在一间教室里有两三个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病*气溶胶累积后,没有及时通风,气溶胶传播感染的几率就很大。



地铁、飞机、高铁的通风情况相对较好,车厢和机舱都在持续与外界交换空气。



其中如果有患者,其他健康人通过气溶胶感染的几率会随着与患者所处的距离或者气流方向有关。比如距离患者越远,也不面迎气流的方向,感染的几率就低。



当然,吸入病*不一定就会感染,要看吸入的剂量与活性,剂量低且活病*少,感染可能不会发生,不同病*情况不一样。



《中国科学报》:那么,气溶胶传播在开放大气空间中让健康人感染的几率有多大?



▲ 要茂盛:



患者排放的病*气溶胶在开放环境中快速稀释,浓度显著降低,活性受到影响,被吸入的几率与剂量都大幅度减少。



在附近没有近距离患者飞沫时,健康人感染的几率比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都低。



▲ 钱华:



气溶胶传播病*,远距离的感染风险远低于近距离。



气溶胶远距离传播,感染风险除了和个人抵抗力相关,也和带病*气溶胶浓度、病*在气溶胶的活性和暴露时长相关。



人呼出的带病*气溶胶,首先以飞沫形式出来。



小的飞沫会很快蒸发干形成飞沫核,若病*在飞沫蒸发干的过程中还具有活性,这些带病*的飞沫核被易感人吸入,或者接触到眼结膜、鼻粘膜、口粘膜就有可能形成感染。



通风可以稀释带病*气溶胶,降低传播风险。



《中国科学报》:如果开放空间里,有一个患者经过了某个地方,同时还伴有咳嗽、打喷嚏后,路过这个地方的人,感染几率如何?



▲ 要茂盛:



在开放空间里,病*传播感染以飞沫传播占主导。



所以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要首先排除存在近距离的飞沫传播。



那么这个场景应该描述为:一个患者在某处打了一个喷嚏,另一个健康人在“不久后”路过这个地方。



接下来,他“恰好”吸入了经气溶胶传播的病*,由于病*的浓度经大气稀释后已经降至很低,也许就是一个、两个病*,不足以侵害人体。



结果是,他不但被感染概率很低,还有可能在体内产生抗体,增加这个健康人的抵抗力。



另外一种情况是,患者经过的地面上的扬尘再悬浮,浓度相对较高。这种情况可能需要注意,但感染几率也比较小。



《中国科学报》:那么,确定气溶胶传播,需要担心的是像汽车、办公室、教室等这种半封闭或者封闭环境,而开放环境是不需要过度担心的?



▲ 要茂盛:



对。考虑感染的几率,需要考虑病*的浓度与活性。



在公园、户外这种开放环境中,对于相隔患者距离比较远的健康人,病*很快被稀释,浓度会显著减少。



即使吸入,应该也是小概率事件,剂量不足以导致感染,不需过度担心。



当然,如果靠近医院比如雷神山医院,病*排放源浓度强且持续,附近的空气存在风险,需要考虑。



▲ 黄忠伟:



在良好的通风条件下,气溶胶中的病*浓度将会迅速降到很低水平,感染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如果在公共场合,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要远一些,戴口罩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认为公众不用太恐慌,事实上空气中本身就有一些病*,一般对人体没有太大危害,影响不到我们的健康。

乱马 发表于 2020-3-8 09:18:44

看看,学习学习

万之权软 发表于 2023-11-1 10:25:23

别无选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要自己吓自己,新冠病*在气溶胶中存活率比遇车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