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生一文不值,但美国人特别尊敬医生
文革破坏了一切,但却没有建立起新的体系,一切以钱为衡量标准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变得光怪陆离要回答这个问题,咱得先从中美医生培养过程说起。
中国医生培养,施行的是前苏联模式,即高中毕业后,直接入医学院,经过5年的培养,立即开始了“治病救人”的神圣之旅,咱读医学院的时候,还有3年制医学专科学校和初中毕业3年医学中专,在当时的百姓认知中,这样的培养过程,已经比“赤脚医生”好得不知要好多少倍了。这样速成的医务工作者,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充斥了中国医疗行业中。
于是,服务态度、医疗质量、价格高低……在全面免费医疗时代不存在的问题,现在都是“大”问题了,以至于所有医生在工作时,都有胆战心惊的感受,生怕一不留神,就惹的病人及家属“大光其火”和拳脚相加。
那么,美国怎么没有医闹呢?
就这个问题,咱想和读者共同探讨一下:医学的本质是什么?治病救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很多人会说:治病救人最重要的是,医技要高明,没水平给人看病,那是草芥人命。
这曾经也是咱个人的观点,但根据咱来美国后多年的观察,咱有了新的认识。
美国医生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高中毕业不可以进入医学院,只有在完成4年的大学生涯、获得学士学位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中,才能进入医学院再读四年医学课程,医学院毕业后,还得做几年的住院医培训,如果成为专科医生,还得再做若干年的Fellowship(专科)训练,只有完成了这些训练后,才能获得临床独立诊治病人的权力。
假如一个人18岁高中毕业,经过10多年这么漫长的训练过程,等熬到真正独立行医资格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已经是30多岁“青春不在”的人了(在美国能获得医生执照,除了金钱付出,还有毕生的精力付出,他们绝对是超人中的超人,其付出不是常人能比拟的,普通美国人只有羡慕的份,绝对没有嫉妒恨)。
刚到美国的时候,咱对这样的培养过程颇为微词,觉得这是浪费资源,因为,很多人大学期间学的都是和医学无关的课程,为什么要浪费这4年,而不直接进入医学院学习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绕到了咱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医学的本质是什么?
中国人有句老话:疾病三分靠药治,七分靠心治。而美国人则充分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生命是个超越世界上任何一个非生命实体的复杂组合,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生命有自我修复过程。
现代医学证明,人类有70%多的疾病,是根本不需要医治的、可以自我修复或者根本不需要修复的一种状态。当一个人得病后,其心理状态,往往极大地影响了疾病的自愈或者发展预期,医学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恢复病人对疾病预后的信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病人见到“专家”,病情就好了一大半,这是因为,他们相信专家,相信专家的妙手回春。
随着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远的将来,绝大部分临床的诊疗都将超越了人类,也就是说,未来的医生,不需要很精的专业知识,只需要掌握AI技术。而有一点可以肯定,机器代替不了人!患者不可能把自己最重要的生命,完全交给毫无人情味的机器,他们还是会选择,值得他们信赖的可以熟练操作人工智能的医生。
美国的医生培训过程,和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美国是培养一个遵守“医疗程序”(protocol)的人文工作者,而不是一个只知道医疗技术的医学机器人。
理解了这点,就理解了美国医生培养的漫长程序了。
凡是在美国看过医生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接诊的前台,问询的工作人员,还是帮助辅助检查的助手,他们的态度都不如他们的顶头上司-您的主治大夫要好,在一切材料填写完毕、辅助检查完成后,主治大夫带着“一脸春风”出现了,即使您是第一次就诊,主治大夫对您的态度,也是“一见如故”地嘘寒问暖,让病人真正有见到了“救命恩人”的感觉,觉得把自己的小命,放在这样的人手上,真的是“找对了人”,至于看完病后陆续“飘来”的账单,您也无法和“救命恩人”联系起来,而是抱怨美国的医疗体制!
这样的医患关系,能让病人视医生为“吃人不吐骨头”的白眼狼吗?
至于美国的法律和医院保安系统等措施,那是建立在这样的医患关系上,才可能得以实施,否则,在枪支泛滥的美国,医患关系紧张,还有医生的活路吗?
至于中国医生为什么没办法对病人“如沐春风”,除了医生培训中缺乏人文培训外,中国医生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必须满足为科室和医院赚钱所承受的压力,加上动辄病人及家属言语和行为的暴力相向,医生们每天疲于奔命,长期在这样环境中熏陶,您觉得医生们能有好脸色吗?
在美国,您如果问医生:大夫,看我这个病,需要花多少钱?医生没办法回答您,因为,他们眼里没有钱的概念,那是医院财务部门的事,他们的眼里,只有病情和治疗方案----这是医生的行为!
在中国,您不用问医生,医生会问您:自费还是公费?您的押金交足了吗?如果没交足,下面的治疗就没办法进行了----这是商人的行为!
是什么原因,让医生变成了商人的呢?
好帖,鉴定完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