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小心,加拿大邻居听到孩子哭报警导致孩子被儿童厅...
百事牛点评:凡事有利有弊,这个机构跟工会一样,到底有利谁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刚刚移民登陆的夫妇有两个孩子,一个3岁,一个还在哺乳期。起因非常简单,因为3岁的娃娃不肯好好吃东西,在哺乳期的妈妈有些累,老公出去买菜不在身边,有些心烦就大声训斥了孩子几句,孩子就哭了起来。
大的孩子一哭,小的也哭了起来,心力交瘁的妈妈又赶紧去哄小的,家里闹得不可开交,邻居一看俩孩子都在哭,就赶紧报警。
警察和老公前后脚到家,一到家就被全副武装的警察扣了起来,英文还算过关的老公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大呼冤枉,可惜毫无办法。
和警察随行的儿童厅人员强烈建议把孩子带走,而华人妈妈跪地抱着孩子不肯松手,警察看着带不走孩子就出言警告这位华人妈妈在骚扰执法,如果被判刑事罪成立的话,可能会被遣返,会一辈子见不到孩子,华人妈妈才不得不松手……
网络图片
这位爸爸赶紧求助律师,给儿童厅打电话但都是需要等待。绝望的夫妻俩在家崩溃大哭。哪怕大的孩子上小学了,这位华人妈妈说起这件事还会红了眼睛:“太无力了,就看着他们把孩子抱走,我什么都做不了。”
还好,当晚儿童厅和警察把两个孩子送了回来,据儿童厅的人说三岁的娃娃一直喊妈妈,小的奶娃娃一直哭,他们也做过调查,发现是误会后就把孩子送了回来。
失而复得的夫妻俩抱着孩子又一顿大哭,小的奶娃娃饿得不行,尿布沉甸甸的,也没有被换过。
加拿大有健全而严厉的儿童保护体系,如果发现儿童受到监护人的不良对待,政府部门有权利采取措施为孩子指定新的监护人或者送去寄养。由政府出资来寄养孩子,从几个月到十三四岁的孩子都有,寄养时间从一天到几年。
寄养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保护孩子不在家庭中遭受伤害,比如父母家暴酗酒吸*,对孩子不利;比如未成年少女妈妈或者没有经济能力的单亲妈妈;比如说疾病、车祸或者离婚等原因,暂时照顾不了孩子的;比如孩子需要专业人士看管……这些情况都会有儿童厅的人上门,把孩子带走照顾。
然而,这个体系也经常出现问题,屡受诟病。
据CBC报道,温尼伯市的一个警察把一名青少年送回寄养家庭时偶然发现寄养家庭断水断粮,寄养父母也不在。据调查,该家庭受托照顾4个女孩,这四个女孩子受到过性侵或者有*瘾。
虽然儿童厅表示这笔钱是给孩子而不是给寄养家长的,可是其中一个女孩的妈妈金(Kim)表示,她经常会去探望女儿,有一次她发现,冰箱里除了一条面包,什么都没有。断网断电话也是常有的事。而问到所谓的“父亲”,他则表示每个月政府给的钱都给女孩子们交话费了。
对金来说,更令人不安的是缺乏监督。她的女儿需要5级护理,该护理主要针对因心理健康或情绪问题可能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危险的青少年。
金表示,儿童厅的人和她保证过她的女儿会全天候有人看管,她才会忍痛让孩子去寄养家庭。但是“有好几次我去看她,发现工作人员在睡觉,有时甚至没有工作人员,就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
调查记者艾文(Irwin Elman)在报告中指出,“许多居住在寄养机构的青少年会遭受欺凌、打斗、受禁制(包括物理及化学药品方式)。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据报道,儿童厅下寄养家庭的儿童也相互伤害,监护者对此疏于干预。萨省在2013年8月21日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6岁男童李(Lee Bonneau)在被CAS送去寄养家庭后被另一个10岁的寄养儿童杀害,10岁的小凶手被指有先天行为和心理问题,需要有监护人员时刻看护才能确保不伤害他人或自己。而6岁儿童被害时他的寄养母亲正在玩游戏。死者父亲指责儿童厅因他家发生普通的争执就把他的儿子带走,却让李惨死,他家的希望就毁灭了。
可是,胳膊怎么拧得过大腿?
无独有偶,BC省的一位年轻母亲状告BC省儿童厅,称女儿是在出生后两个月被儿童厅人员抱走的。“他们说我是危险人物,有学习能力障碍,不是合格的母亲,对孩子有潜在危险。于是将孩子抱走,放到寄养家庭。可结果呢,19个月之后,他们告诉我说孩子死了”。
这位母亲说她去寄养家庭探望女儿时,发现孩子身上有瘀伤,纸尿裤也不常换,湿疹非常严重,她非常心疼。她把这些问题报告给儿童厅,可没人把这当回事。
在女儿死后,法医发现幼小的身体上有无数淤伤,左手手臂骨折,看来是遭受过非人的虐待。
可是,这位母亲的诉状并没有下文。
需要华人家庭注意的是,一些在国内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在加拿大并不被认可,如果出现打骂孩子的状况,很容易引起儿童保护组织的注意。西方的家庭观跟东方观念也有很大的区别。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一定要遵守本地法律,莫造成终身遗憾
自投罗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