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 发表于 2019-3-9 13:03:33

华人最爱吃的海鲜1/3是假的

在全美24州餐厅、小型市场与杂货商店收集449个样本,或者按照商家来分,每三间就有一间出售至少一种没有正确贴标的海鲜商品。

而最常见的鲷鱼(snapper)和鲈鱼(sea bass)的错标率更是几乎一半都是错的。

市面上有42%的鲷鱼名不副实。



鲈鱼更是55%都是错的!




海鲜市场如此混乱,消费者心理肯定有个大大的问号?我买回家的到底是什么鱼?







商家以次充好,骗的就是你

首先,有些错误是制度上的。

美国进口海鲜约占90%,一旦这些渔获越境后,就很少被续查,会一路直达消费者餐桌。

但是,更多地原因却是因为后期商家或餐馆老板有意而为之。

有一家倡议团体“海洋环境保护组织”(Oceana)一直希望消费者不要再上当受骗。

花着高价买鱼,但其实却拿到了较便宜的替代品。

该组织一位成员洛维尔解释说,海鲜诈骗可发生在供应链任何时间,一条鱼被换成另外一条鱼,因为有些人就是想用高价售出低价鱼。

以“鱼目混珠”的手法多挣钱。

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因为鱼类被加工之后,切割或油炸之后,比如成了鱼块,鱼丸之类,一般消费者是无法辨别的。




以下几种鱼类是最容易被超市或餐馆误导的:

比如华人熟悉的野生三文鱼,很可能是饲养的大西洋三文鱼;

华人喜欢而且价格很贵的鲈鱼其实可能是很普通的鲢鱼;

实际上很一般的鲭鱼(Escolar)会被奸商当做白色金枪鱼(white tuna)来卖:




另外,或是在他们填写鲑鱼订单时,发现没有足够鲑鱼,可能就以其他鱼类代替。

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一些稀有脆弱鱼类品种也被过度捕捞,并且被错贴标签。

有些假鱼吃了会出事

目前一些餐馆现在开始只使用当地鱼货。

在纽约市下东城小型寿司店Mayanoki里,找不到热门但物种受到威胁的蓝鳍鲔鱼(blufin tuna);只能用当地鱼种蓝鱼(blue runner)制作寿司,取代常见的鲔鱼和鲑鱼,无须担心鱼货诈骗问题,也没有牺牲美食质量。

但是由于大部分餐厅仍供应进口海鲜,海洋环境保护组织认为,政府需要追查海产品物种来源,追踪渔业或养殖场直到整个供应链。



消费者特别要注意,鱼类以次充好或名不副实,只是让消费者多掏点钱,出点血。

如果有些鱼类是珍稀物种或是临危物种而故意混淆视听,那么消费者吃了也会有些后悔。

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海产品及鱼类本身是有健康风险的,体内富含有害化学成分对人类身体有害,但有可能被贴上无害鱼类的标签。

结果让消费者上当受骗。

最好的例子就是鲭鱼(Escolar;下图右),这种鱼富含汞或其它化学元素,但往往被标注为金枪鱼(下图左)或鲳鱼出售。



包括罗非鱼和方头鱼在内的13种鱼肉被标识为红鲷(diao)鱼,但是方头鱼由于含汞量高,已被监管局认定为不适宜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食用。

蛇鲭鱼或者油甘鱼因含有*素,有可能引起严重腹泻,但也被冒牌销售。

傲冰 发表于 2019-6-1 16:05:34

不错不错.,..我喜欢

lung5910 发表于 2022-5-27 02:06:18

名不副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人最爱吃的海鲜1/3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