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特有高清视觉的基因秘密
本帖最后由 接吻比较艰辛 于 2019-2-24 10:11 编辑顶尖学术期刊《细胞》本周出炉的一期,封面格外吸引人的“眼球”:我们人类的一位大兄弟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荣登封面的这项研究成果来自哈佛著名神经科学家Joshua Sanes教授领衔的科学家团队。研究人员采用高通量单细胞基因测序的方法,首次创建了灵长类动物的视网膜细胞型态分类图谱,揭示为我们带来敏锐视觉的细胞有哪些特殊的基因特征。这项研究同时为理解人类视觉在疾病情况下如何被破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中央凹: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人类的视觉在哺乳动物中出类拔萃,比如我们能够阅读,分辨人脸。这些功能可不简单,需要视觉能够分辨极细微的差异,并能迅速对焦。高清视觉全得归功于视网膜中间一个极小的特殊区域——中央凹,也就是眼底黄斑的中心。中央凹的直径不到1.5毫米,面积只占视网膜的不到1%,但大脑获得的视觉信息却有50%来自这里。
中央凹的特殊,还不仅是因为视线的“焦点”落在此处提供清晰影像,要知道哺乳动物中只有部分灵长类生物进化出了这个结构,比如人类。
▲“那中央凹(fovea)是个稀罕物,岂是什么生物都能有的?”
中央凹为人类提供了绝佳视力的同时,却让科学家在解决人类视觉疾病时面临一个难题。就拿实验“劳模”小鼠来说,虽然它们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无数疾病模型,但它们“鼠目寸光”,视网膜没有中央凹!这种 “先天缺陷”让它们在视觉相关疾病的模型上帮不上什么忙。再加上中央凹结构太微小了,过去科学家在灵长类动物上的研究也止于形态解剖学的描述。
而这一次,科学家们终于可以对中央凹的组成及其独特性有系统的认知!
来自猕猴165000个细胞的信息
本研究的第一作者彭懿蓉博士与她的同事们首先从人类的灵长类亲戚食蟹猴(一种猕猴)中采集了165000个视网膜细胞,进行单细胞测序分析。这些细胞一大半来自中央凹,其余一半来自周围视网膜,以此对两个部位的细胞进行系统分型以及计算对比。
最终,他们在中央凹和外周视网膜中均鉴定出了近70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并且还知道了每一个类型的细胞表达哪些基因。
详尽的细胞分类图谱给科学家们提供了许多过去不知道的信息。用Sanes教授的话说,“我们现在弄清楚了中央凹特别在哪里。”
尽管细胞类型九成相同,但中央凹和外周视网膜的细胞类型组成不同。更关键的是,在同类型的细胞中,中央凹处的细胞检测到表达与外周不一样的基因。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些基因的表达和中央凹独特的视觉信息处理极为相关,科学家们相信,可能这才是中央凹功能特殊的原因。
例如,在灵长类视网膜中,有一类叫作“小神经节细胞”的神经元负责从中央凹向大脑发送信号,它们也是中央凹神经节细胞中占绝大多数的一类。在灵长类实验中发现,这类细胞特异投射的脑区如果发生损伤,高清视觉分辨率会极大下降,因此这类细胞可以说是特异性地决定了高清分辨率。可是,当研究人员试着在小鼠的视网膜中寻找同等类型的细胞时,却无功而返。也就是说,“鼠目寸光”还不光是因为小鼠缺乏中央凹,更是由于小鼠中缺乏这类向大脑发送信号的独特细胞。
▲在小鼠和食蟹猴之间,视网膜中相比其他类型的细胞,负责向大脑传递信号的神经细胞差别尤其大
为研究眼科疾病提供重要基础
然而,与小鼠的差异愈加体现了这份来自灵长类亲戚的细胞图谱对人类有着特殊的意义。彭懿蓉博士与同事们在这份细胞图谱的基础上,分析了近200个与人类致盲疾病有关的基因。
例如黄斑变性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两种引起失明的疾病,目前治疗手段和效果都不好,是全世界范围的难题。现在,有了基因表达图谱,科学家获得了重要的线索来理解为什么位于黄斑当中的中央凹会受这些致盲性眼病的影响。
他们发现,与这两种疾病相关的一些基因只在中央凹细胞中表达。“举例来讲,我们发现一个黄斑变性易感基因在中央凹的感光细胞中有明显高于周围感光细胞的表达水平,这正符合它是一种黄斑疾病的事实。”Sanes教授解释说:“类似地,我们在中央凹的血管上皮细胞以及周细胞中找到两个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易感基因有高水平表达。”
同样的,比对小鼠细胞图谱,科学家发现这些疾病相关基因要么没有表达,要么表达在别的细胞中。这个结果再次提示,要攻克某些致盲疾病时,用小鼠检查这类基因起的作用可能就不够了。
因此,正如Sanes教授所说,这项研究带来的视网膜细胞图谱可以为将来的疾病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源,帮助后来人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好的疗法
非常不错.... 非同小可
页:
[1]